最近,随着之前一度下跌的基金不断“回血”,不少投资者都开始问一个问题:我的基金快回本了,该卖吗?

具体来看,这个问题有许多版本,比如“我的基金马上要回本了,是不是该卖?”“我的基金只亏5%了,是不是该卖?”“看着最近趋势不错,我打算只要亏损减少到10%以内就卖,怎么样?”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差不多回本就卖”,是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只不过,有一些问题会对“回本”给出一个稍微宽泛一点的定义,比如只赔5%、10%。

长平之战的启示

在回答“基金回本了,该不该卖”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历史故事。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这个故事,对今天我们的投资却有莫大的启发。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想必是不少中国人都熟知的。这个成语说的是战国时的赵军大将赵括,因为不会打仗,只会在“纸上说兵法”,结果导致40余万赵军全军覆没的故事。史载秦军“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四十五万人里,只有200多人活命。

但是,在赵括被任命为赵军大将之前,他的母亲和赵王的一段对话,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赵括的父亲,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赵奢凭借阏与之战的赫赫武功,成为赵国一代名将。在长平之战爆发以前,赵奢已经去世,赵王就打算让他的儿子赵括带兵,替换年迈的廉颇,抵御秦军。

命令一下,赵括的母亲找到赵王说:赵括不可为将。赵王问为何?赵括的母亲说了一番话,对比了赵括和他父亲赵奢带兵的不同。

赵母说,赵奢当年带兵的时候,在军队里,受到赵奢这个一军统帅亲自端饭、伺候饮食之礼的有十几个人,朋友数百人。如此人脉,军队里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搞不定的吗?如此带兵打仗,自然如身使臂,无比顺畅。

但是赵括呢?到了军队以后,往宝座上一坐,那个气派大啊,军士们没有敢抬头看他的。

气派是大,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是去打仗还是去摆排场?打仗是性命相搏的事情,靠气势有什么用?军队里的实际情况,他能了解多少?人家连抬头看他都不敢,还有人敢跟他说真话?要是什么都不用做、什么话都不用听,也能打胜仗,那要你这个大将做什么?放个木偶上去,大军也不一样马到成功?

所以,赵母说,赵括对军队的知情力、掌控力太差了,他和他爸赵奢根本就不是一类人,千万不要派他去打仗。退一万步说,真要派他去,那么一旦失败,请不要连坐、诛杀赵家全家。

当然,赵王最后没有听,否则就不会有长平之战赵军的四十五万冤魂。但是,赵军大败之后,赵王信守了诺言,没有株连赵家。知错能认,赵孝成王的气度,总比后来官渡兵败之后杀了田丰的袁绍强不少。长平之战以后,举国戴孝的赵国重整军队,击败了前来趁火打劫的燕国军队,也与赵孝成王的气度有关。

故事说完了,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基金回本了,该卖吗?”这个问题,和以上的故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投资组合,就像是一支军队。只不过以前的军队,是由一个个作战单位,统辖军官、士兵、武器装备组成,今天的投资组合,是由一个个仓位和对应的基金、企业组成。而古代的将军调配军队的战斗资源,恰如今天的投资者调配生产资源一样。

在面对一个投资组合时,我们作为“带兵的将领”,是对投资组合中各个头寸的盈利情况、增长情况、估值情况,对各个基金的管理者(类似军队里的各级将领),有深入的了解呢?还是像赵括一样,往堂上一坐,开口就问“回本了没有?”却对各种细节缺乏了解呢?

投资中最不重要的三个问题

其实,在投资中,“回本没有”,是最不重要的三个问题之一。另两个同样不重要的问题,是“我赚了多少”和“我亏了多少”。

要知道,在这个资本市场上,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一个人在乎我们的账户,是回本了,还是赚了、亏了。别的交易者在出价的时候,不会考虑我们的感受。市场在对资产定价的时候,不会考虑我们的感受。上市公司在盈利分红、亏损退市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我们的感受。

我们回本没有,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一个人在乎。我们的成本,在这个现实又残酷的市场里,根本不重要。

那么,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投资组合时,问“回本了没有”、“回本了该不该卖”,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像赵括在统军时,问手下“今天赵军死了多少”,对战局有什么影响吗?难道会因为赵军少死几个、或者多死几个,对面的秦军就会罢手?

战场是武力的竞技场,市场是利益的角斗场。身处其中的投资者们,所应当关心的唯一问题,是我手上的资产包还有价值吗?还有没有比这个资产包更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对于投资基金的人来说,要问“我的基金经理为我努力争取价值了吗?”至于是否回本,根本不重要。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基金回本了该卖吗?”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我们怎样会知道,基金经理有没有帮我们争取价值呢?从技术上来说,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基金经理的仓位里包含什么资产?最近买卖了什么股票?买卖的原因大概是什么(对于熟悉市场的人不难猜到)?买卖以后导致价值增加还是减少了?导致估值怎样的变化?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句话,我们得像赵括的父亲赵奢那样,“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在这个市场里,得有许多我们值得向他们请教的聪明朋友,有无数可以给我们提供细节信息的报表和信息来源。如此,才能像当年的名将般,成为优秀的投资者。

否则,往账户前面一坐,问一声“回本了,要不要卖?”什么细节都不知道,这和赵括当年“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又有多少区别?

不过,人世悠悠,喜欢回本就卖的投资者,还真不在少数。我一位朋友曾任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他对我说过一个故事。他们有只基金,发行以后运气不好,净值从1元做到了0.7元。此时,几乎没有人赎回。后来,几经努力,基金终于回到了1元附近。结果,就在净值回到1元的那几天,赎回的指令像雪片般飞来,基金的份额一下缩水了1/3。

看看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吧。巴菲特一生赚了万倍回报,作为他的投资者,成本线早就给抛到九霄云外,问“回本了该不该卖”,毫无意义。而记得有一年,我在彭博终端上看到,全球市场里当年亏损最多的一只基金,赔了99.9%。赔了99.9%是什么概念呢,意思就是得先赔90%、再赔90%、继续赔90%。碰上这样的基金,问“回本了该不该卖”,又有什么意义?

“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2000多年前,代表中国哲学最高境界之一的《列子》,就这样教导我们。对于历史上的存亡、成败,今天的账户盈亏有没有回本,聪明的人是根本不会去考虑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国家会存亡?为什么战争会成败?为什么投资账户会上涨、下跌?

把投资背后的逻辑想清楚了,该不该赎回基金的决定,自然是水到渠成的。相对价值低就该买,相对价值高就该卖;增加价值就该买,损毁价值就该卖,如此简单而已。至于回不回到我们的成本线,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