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

时间跑步进入2022的下半年,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这半年,被寄予了太多期待。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等一系列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加速收缩。

从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一个“稳”字,成为可以预见的长期发展基调。

知“势”才能成“事”,有太多人发出疑问: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下半年中国的经济能否企稳回升?能回升到什么程度?

北京大学国发院、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给出答案参考。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三个变化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用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八个字以及七项政策部署为2022年经济工作发展定调。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进行细化。

在姚洋看来,中央政策出现了三个变化:“首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减排不需要运动式,只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步骤就可以实现减排目标。这也意味着,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有了更加宽松的运营环境。”

“另一个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否定了共同富裕是‘重新吃大锅饭’、‘重新搞平均主义’的说法,这对于企业家阶层而言,无疑稳定了‘军心’。”

此外,姚洋还提到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房地产政策松绑。

房地产政策松绑,5月份出现积极信号

“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要实施因城施策,已经有100多个城市开放了房地产的购买,央行也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老百姓买房。”姚洋解释,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复苏大约1/3来自于房地产的复苏。

“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是多少?任泽平团队估算大约为17.2%,直接贡献7.3%,间接贡献9.9%,而我们一般估计中国的出口对中国经济的GDP的贡献在15~20%的区间,这也意味着,房地产与出口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从去年年中到今年4月份,房地产一直在下滑,特别是今年1~4月份,平均下滑30%,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超出想象,房地产的链条是很长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长的一个产业。”

“我们说‘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没有错,但把房地产污名化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福利水平,不应该只看GDP的数字。因此,要让房地产企业恢复信心,也要让老百姓恢复信心。”姚洋说,“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两会都提出来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但是如果‘三条红线’不改,我估计房地产业要复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5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这是好事,但能不能从‘坑’里拔出来,或者速度有多快,还需要等待政策发挥效果。”

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复苏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且明确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

上半年的答卷已经写到尾声,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否企稳回升?

姚洋认为,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可能保持微弱的正增长,这意味着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仅仅在2.2%左右,全年要实现5.5%的目标,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速要达到8.5%以上,难度较大。但在各地探索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手段和道路后,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还是有望实现复苏,甚至达到比较高的增长状态。

在他看来,需求不足,是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

“基建投资历来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近年来地方政府失去了基建投资的积极性,今年,中央政府下放高额地方专项债,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前一季度效果还不错,但要回到高增速期待值不能太高。

货币政策方面,2020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非常宽松的,央行扩表,去年经济形势较好,所以基础货币投放减少。今年一季度,央行又加大力度扩表,一季度扩表3000多亿,几乎达到去年的一半,但我们也看到社融表现低于预期,所以货币政策效应是在下降的,而这是因为我们处在经济下行期,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姚洋解释。

破局重点在消费

应该如何破局?

“我觉得从6月份开始,重点要放在消费上。”姚洋说。

他解释,消费包括取决于收入的内生性消费和不取决于收入的自主性消费。

取决于收入的部分,需要通过鼓励投资,带动生产,提高收入。而另外一部分,政府完全可以想办法做点事情进行刺激。

“近两年我一直在提倡给民众发点现金,可以发放数字货币,鼓励民众回归到消费中去,当下疫情稳定下来,恰逢其时。发现金比发消费券要好,因为消费券是指定用途,效果并不是太好。”姚洋说,“另一个就要建立长效的防疫措施,做到社会活动面清零,在不让经济停顿的情况下,进行防疫。”

此外,他提到,对于还在生产的企业而言,减税政策十分有效,但对于业务量较小或者几乎没有业务量的企业而言,地方政府协调减免房租效果可能会更好。

就业压力仍在,减压取决于大厂预期

就业方面,5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5.1%,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基本盘总体在改善。但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比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不过,在姚洋看来,今年的就业形势没有过于严峻。“尽管今年大学毕业生要超千万,需要新增千万工作岗位,但今年是退休高峰,可以释放出一些岗位。”

姚洋提到,就业压力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厂预期变差,大量裁员。“近期我们密集出台了一些政策,不是直接关于就业的,而是肯定平台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到要对互联网企业监管回归常态,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鼓励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我想,通过实打实的措施,能够稳定大厂的未来预期,大厂招人也会对其他企业产生指标性的影响,进而解决就业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