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顯示,猴痘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

◎《指南》指出,疫區歸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皮瘮等症狀時,應主動就醫,並告知接診醫生疫區旅行史,以助於診斷和治療。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李宣璋   

7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以下簡稱《指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爲規範猴痘流行病學調查、接觸者判定和管理、實驗室檢測等工作,此次《指南》在原衛生部《猴痘流行病學調查原則(試行)》等三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整合修訂形成。

根據《指南》,由於在1980年消滅了天花並隨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已成爲公共衛生領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20225月初以來,已有20多個非地方性流行國家發現多例猴痘病例,且已出現人際傳播。

疫情顯示猴痘病毒已發生人際傳播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感染所致的一種病毒性人獸共患病,於1958年在綠猴中被發現,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標本中首次分離到猴痘病毒,爲首例確診的人類猴痘病例。

臨牀表現主要爲發熱、皮莎、淋巴結腫大。其既往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爲1%-10%,通過接種疫苗可獲得有效保護。

202257日至26日,全球已有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美國、加拿大等23個國家報告猴痘疫情,累計扱告確診病例257例和疑似病例約120例,波及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亞)和亞洲(阿聯酋)。

多國疫情顯示,猴痘病毒已發生人際傳播,需要動態嚴密關注並分析感染和流行態勢。

關於猴痘病毒的傳播途徑,《指南》顯示,猴痘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

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亦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指南》中關於猴痘病毒傳播“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這個定義非常好,因爲“密切接觸”這個範圍比較廣泛,比如同處密閉空間、一起喫飯等情況都屬於密切接觸。

“猴痘最開始是人與動物接觸後感染,再到如今出現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染,《指南》關於傳染途徑的認定,肯定是基於國外報道的相關案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來的,是非常科學的。”李太生強調。

疫區歸國人員有皮疹等症狀應主動就醫

614日,國家衛健委印發《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在醫療機構內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指出,醫務人員執行標準預防,採取接觸預防、飛沫預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一次性隔離衣等,同時做好手衛生。

本次發佈的《指南》,在預防方面分爲宣傳教育、疫苗接種、主動就醫和及時報備、限制動物貿易等四個部分。

在宣傳教育方面,《指南》強調,出入境人員和涉疫地區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區,儘量避免與齧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動物)發生接觸,不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在主動就醫和及時報備方面,《指南》指出,疫區歸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皮瘮等症狀時,應主動就醫,並告知接診醫生疫區旅行史,以助於診斷和治療。若在國外有過接觸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現症狀,可主動聯繫當地疾控中心進行諮詢和報備。

對此,李太生向記者表示,“從公衆的角度,首先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說飯前便後洗手,公共場合戴口罩;其次,如果出現不舒服時,要到正規醫院去看。不要對這個病產生恐慌,不要怕,按照科學方法防範就可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