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鋰電池企業左手募資、右手理財的“怪相”?

本刊編輯部 | 齊永超

截至7月1日收盤,自“寧王”6月27日宣佈動用募資資金理財之後的4個交易日,其股價下跌近5%,市值蒸發614億元。

事實上,不止“寧王”,鋰電池企業左手募資、右手理財的現象非常普遍。那麼,對於項目投資週期較長的鋰電池企業而言,它們的理財行爲是否要用“有色眼鏡”來看待?

鋰電池企業普遍左手募資、右手理財

“寧王”最近因爲定增與理財的事項備受市場關注。6月27日,寧德時代發佈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230億元(含本數)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而230億元的資金來源正是來自於寧德時代剛剛落定的用作鋰電池項目建設的450億元定增資金。或受此影響,“寧王”近日股價出現調整。

事實上,鋰電池企業左手募資、右手理財早已成爲了行業的普遍現象。近期,除了“寧王”,包括江蘇國泰、雅化集團等多家鋰電池企業均公告了最新的理財動向。

如江蘇國泰6月29日公告了其使用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進展,公告顯示,江蘇國泰6月份共耗資數億元認購了包括交通銀行蘊通財富定期型結構性存款61天、交通銀行蘊通財富定期型結構性存款104天等在內的超過10款理財產品。

另外,雅化集團6月8日公告表示,使用人民幣6000萬元暫時閒置募集資金向銀行購買保本型的理財產品。

此外,《紅週刊》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包括銅冠銅箔、龍蟠科技、超頻三等企業均有將籌集資金用作理財的現象(見表1)。

表1  鋰電池企業今年上半年理財情況(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鋰電池企業用募集資金理財也並非今年的獨有現象,而是近年以來的普遍現象。2021年,包括億緯鋰能、科達利、龍蟠科技、德方納米等均有投資理財的情況。如據Wind數據顯示,億緯鋰能去年共認購了31只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達到了389077萬元;德方納米去年認購9只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爲62622萬元。

另外如“寧王”,除了其最新宣佈的用募集資金理財之外,之前在2020年7月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96億元落地不久就公告使用不超過119.8億元(含本數)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寧德時代2020年共持有理財產品8個,認購金額合計達到了123.9萬元(見表2)。

表2  2021年鋰電池企業理財情況(部分)

表3  2020年鋰電池企業理財情況(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鋰電池企業存在近年以來連續理財的現象。如江蘇國泰、雅化集團、龍蟠科技等。

《紅週刊》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國泰理財金額爲1799760萬元,該理財金額高居兩市首位(同期兩市約910家公司理財)。

而江蘇國泰在此前四年均有大額連續理財的現象,如2021年、2020年、2019年與2018年,其理財金額分別爲2578404萬元、3386856萬元、2212248萬元與1791500萬元,其近年以來的年度累計理財金額均超過百億,是A股當之無愧的理財大戶。

此外,如雅化集團,在近三年也同樣有連續的大額理財現象,如今年上半年、2021年與2020年,公司累計的理財金額分別爲154000萬元、192650萬元與36000萬元。

閒置資金理財屬“常規操作”

警惕理財額度佔比高的企業

鋰電池企業理財熱度升溫,與鋰電池企業近年募資擴產有直接關聯。但由於鋰電池募投項目本身存在較長的建設週期,導致部分募資資金出現閒置。從熱衷理財的上市公司本身來講,與其讓資金閒置,還不如用作理財,這樣才能使募集資金利用率最大化。

對於投資者對一邊募資、一邊理財的行爲疑慮,寧德時代解釋稱,因爲募投項目建設週期長,電池生產基地的項目計劃建設週期爲24-48個月,研發項目計劃週期爲5年,而且資金是專款專用,因此存在階段性閒置,而通過進行現金管理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另外,對於募投資金與投資理財如何合理利用分配的問題,《紅週刊》以普通投資人身份致電雅化集團,對方董祕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我們理財的額度來自最近一次定增中的15億募集資金的一部分,因爲暫時閒置,所以我們用做了理財。本來是用作建設項目,但因爲一些工程項目,並非需要馬上付款,而一般是在驗收之後纔會付款,資金一般會等到工程基本完工以後纔會大規模的付出去。”

對於是否存在理財風險,該人士另外表示,“因爲我們的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不存在虧損的情況,另外,理財的品種期限比較靈活,基本上幾天就能取出,慢的可能一個月到幾個月,我們會根據工程付款的進度,來靈活安排購買理財的計劃。”

《紅週刊》注意到,從鋰電池企業購買的理財產品來看,主要包括結構性存款、證券公司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個別公司購買了少量信託產品,從期限來看,理財期限少則數天,長則數個月,少數理財產品的期限超過一年。整體來看,理財的產品風險較低、變現靈活。

在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玲看來,鋰電池企業購買理財本身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用閒置資金買理財是上市公司盤活資金的慣用操作,尤其對於電池這類項目週期性較長的投資計劃而言,買理財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但需要警惕那些理財額度佔募資額度比例較高的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