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事实上,《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早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经过近5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逐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69亿元、增长9%,粮食播种面积3320万亩、总产量1280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

尽管乡村振兴的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看来,乡村振兴仍任重而道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乡村经济需要更多的科技力量投入和落地实施,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遵守‘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发展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准则,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特点和特色展开,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与行之有效发展要求来进行发展。”

5年探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明确了深层次的建设方向。

据悉,该《方案》围绕“怎么建、建什么、谁来建”,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建设的总体原则、具体内容和推进机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同时对于各地落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实质性引导作用。

《方案》还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从乡村规划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12个方面贯彻落实重点任务,确保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事实上,在《方案》出台前,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也有5年之久。

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中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央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要求,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再度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再度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022年3月5日,中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乡村振兴方面要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而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既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也确保了2025年乡村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已经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从乡村本位出发,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袁帅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下的广东经验

事实上,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广东已有不少探索经验,回望过去5年,自中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东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广东省新增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6个,数字农业、休闲农业、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地方特色产业产销两旺。

碧桂园、海伦堡等广东本地的龙头房企,也在积极响应号召,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为产业振兴持续发力。

广东省南雄市,是广东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27万亩的水稻种植水田中,有21万亩水田仅以单一水种植为主,亩均农业产值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开始,南雄市重点引进稻虾共作产业,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方式,来实现“稳粮增效、稻虾双赢”。

“以前村里的田都是以散户种殖为主,各自为政,有种水稻的,还有种黄烟的。这样下来,一年每亩地只有2000~3000元的收入,这样的收入很难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当地村民莫世杰告诉记者。

碧桂园广东省南雄市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江杨向记者介绍:“经过近两年的运作,我们的管理及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现在基地已发展成为集产业、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项目基地。基地不仅可以为稻虾养殖产业提供实训参考,同时也可以为该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南雄如火如荼进行中,碧桂园在南雄市古市镇修仁、丰源等5个村通过土地流转助力超100人增收,带动本地村民超20人实现就近就业,联农带农超100户,每户都有大概5000元的增收。

作为较早帮扶清远市连南茶产业的企业,海伦堡深入调研市场,也形成科学高效、特色鲜明的茶产业帮扶模式,带领当地茶农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乡村振兴路径。

“为了实现精准高效的帮扶效果,海伦堡深入了解连南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前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有效帮扶策略。”海伦堡中国控股广东臻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告诉记者,在帮扶过程中,海伦堡不断优化帮扶措施,已形成“公司+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惠及更多民众。

数据显示,2021年,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春茶头采节采茶活动中,海伦堡作为帮扶企业在采茶活动现场设摊采购茶青,收购1.5万斤茶青,帮助茶农创收约37.5万元,年度采购干茶约5000斤,实现联农带农50多人,农户年度增收在100万元以上。除此之外,公司直接采摘面积达200亩,野生自然生长面积1万亩,公司年度销售额达1000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连南茶产业规模,在2021年10月,海伦堡与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参与连南县茶药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该茶园占地面积2000亩,建成后丰产期可产120万斤,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增加当地百姓收入。

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利好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然而袁帅指出,乡村振兴仍要持续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在开发建设中,‘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发展协调’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特点和特色展开,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与行之有效发展要求来进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