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靖斌 深圳报道

为了推动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系统化促进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6月以来,深圳连续出台了多个产业集群政策,拟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发布。据了解,《意见》将发展重点归纳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到2025年,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与此同时,深圳多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深圳市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政策,无疑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让深圳传统产业向未来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政策强市

“十四五”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圳将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规划,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8条,建立697家骨干企业专项服务小组,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级。”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圳将衔接国家、省规划部署,研究制定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行动计划,前瞻布局合成生物、量子信息、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通过产业集群规划来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

事实上确实如此,为了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6月以来,深圳围绕新兴产业,出台了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

《意见》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其中明确“四个一”发展目标: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

在发展重点方面,《意见》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深圳着力推动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从原来的8大产业细化到20个集群,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敢想敢闯敢试的特点。同时,还第一次从人民政府的层面提出了8大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而这8个发展方向都明显体现了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较之许多同类城市更有前瞻性。”周迪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全力支撑政策高效落地,《意见》还提出“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张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同时,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强化创新支撑体系。

周迪指出,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体现了落到实处的工作计划。“这对深圳来说,应该是很有发展意义的,甚至有可能因此,深圳的经济结构又上了一个台阶。”

与此同时,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国资委近日发布《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链联动协同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重点产品和技术上形成突出的比较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创新平台,打造若干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支撑和引领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竞争力稳步增强

事实上,近年来,深圳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颇具规模。

深圳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深圳市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5%,工业投资1372亿元、增长27.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落户。荣耀3C产品线等建成投产,华星光电T7项目一期达产,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扩产等项目加快推进,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等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

此外,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金融业增加值也增长了7.6%,境内外上市公司增加47家、总数达495家,持牌金融机构增加23家,制造业贷款、绿色信贷、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3%、28.6%、20.6%,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新增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深圳获评全国工业设计示范城市。

而此次深圳全面完善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深圳今年以来连续遭受了几次疫情的影响,中间也历经了静态清零,包括华强北地区的封控,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打击很大。在此时期,深圳市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政策,无疑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很明显地表现出深圳市将来会更加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腾笼换鸟,让传统产业向未来产业升级。”周迪告诉记者。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则认为,深圳有良好的产业创新氛围,但之前深圳的创新产业比较分散,本次通过规划的方式条分缕析,能够整合创新产业形成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产业集群来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产业生态,在集群内部推动创新企业的优势互补。“政策规划主要是通过产业链联动,来提高上下游的创新协同,提高深圳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有利于深圳创新能力的发展,也能引导制造业、芯片产业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深圳将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高标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超算中心二期等设施。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共建共享共用制度。

并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争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把“卡脖子”的压力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动深圳创新发展再上新水平。

尽管深圳出台产业集群政策助推创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然而深圳的创新水平仍存在不少的瓶颈。

盘和林认为,深圳创新瓶颈主要在于对中小科技初创企业来说,深圳的经营成本和人才成本较高。另外,深圳企业创新还存在技术能力储备不足的问题。

对此盘和林建议,深圳应该对中小科技企业、初创企业在资金融资、政策扶持上给予一些支持,保障初创企业活力。此外,还要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和成果转化,利用深圳及其周边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硬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