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靖斌 深圳報道

爲了推動先進製造業的產業集羣發展,形成系統化促進深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系,6月以來,深圳連續出臺了多個產業集羣政策,擬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發佈。據瞭解,《意見》將發展重點歸納爲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以及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到2025年,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與此同時,深圳多部門聯合發佈《深圳市培育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羣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響力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羣。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周迪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深圳市人民政府不失時機地推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政策,無疑將給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讓深圳傳統產業向未來產業升級。

產業集羣政策強市

“十四五”是深圳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深圳將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系統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和先進製造業園區空間規劃,出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8條,建立697家骨幹企業專項服務小組,提升現代產業發展能級。”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圳將銜接國家、省規劃部署,研究制定寬帶通信與新型網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行動計劃,前瞻佈局合成生物、量子信息、深地深海等未來產業,通過產業集羣規劃來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

事實上確實如此,爲了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6月以來,深圳圍繞新興產業,出臺了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政策。

《意見》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其中明確“四個一”發展目標: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現代化先進製造業園區和世界級“燈塔工廠”,形成一批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羣。

在發展重點方面,《意見》提出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重點細分領域,以及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深圳着力推動網絡與通信、軟件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海洋產業等增加值千億級產業集羣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工業母機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數字創意、現代時尚等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合成生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逐步發展成爲新增長點。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從原來的8大產業細化到20個集羣,體現了深圳經濟特區敢想敢闖敢試的特點。同時,還第一次從人民政府的層面提出了8大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而這8個發展方向都明顯體現了未來發展的遠見卓識,較之許多同類城市更有前瞻性。”周迪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全力支撐政策高效落地,《意見》還提出“六個一”工作體系,完善重點產業“鏈長制”,堅持一個產業集羣對應一張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諮詢支撐機構。同時,完善產業空間保障體系,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強化創新支撐體系。

周迪指出,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體現了落到實處的工作計劃。“這對深圳來說,應該是很有發展意義的,甚至有可能因此,深圳的經濟結構又上了一個臺階。”

與此同時,深圳市發改委、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國資委近日發佈《計劃》。

《計劃》提出,到2025年,深圳將建成具有影響力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羣,產業規模大幅增長,製造、封測等關鍵環節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業鏈聯動協同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在重點產品和技術上形成突出的比較優勢,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創新平臺,打造若干專業集成電路產業園區,支撐和引領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競爭力穩步增強

事實上,近年來,深圳堅持工業立市,製造業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已頗具規模。

深圳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深圳市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增長5%,工業投資1372億元、增長27.1%。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69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4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9家。中國電子集團總部落戶。榮耀3C產品線等建成投產,華星光電T7項目一期達產,中芯國際芯片生產線擴產等項目加快推進,比亞迪深汕汽車工業園、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導體等開工建設。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5%。

此外,服務於產業發展的金融業增加值也增長了7.6%,境內外上市公司增加47家、總數達495家,持牌金融機構增加23家,製造業貸款、綠色信貸、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3.3%、28.6%、20.6%,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增長9.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4%。新增6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深圳獲評全國工業設計示範城市。

而此次深圳全面完善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爲核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深圳今年以來連續遭受了幾次疫情的影響,中間也歷經了靜態清零,包括華強北地區的封控,對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的打擊很大。在此時期,深圳市人民政府不失時機地推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政策,無疑將給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同時也很明顯地表現出深圳市將來會更加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騰籠換鳥,讓傳統產業向未來產業升級。”周迪告訴記者。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則認爲,深圳有良好的產業創新氛圍,但之前深圳的創新產業比較分散,本次通過規劃的方式條分縷析,能夠整合創新產業形成創新能力,通過創新產業集羣來形成更加完善的創新產業生態,在集羣內部推動創新企業的優勢互補。“政策規劃主要是通過產業鏈聯動,來提高上下游的創新協同,提高深圳製造業的創新能力,這有利於深圳創新能力的發展,也能引導製造業、芯片產業通過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深圳將着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高標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推進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鵬城雲腦Ⅲ、超算中心二期等設施。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共建共享共用制度。

並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爭基礎研究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把“卡脖子”的壓力轉化爲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動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推動深圳創新發展再上新水平。

儘管深圳出臺產業集羣政策助推創新發展再上新水平,然而深圳的創新水平仍存在不少的瓶頸。

盤和林認爲,深圳創新瓶頸主要在於對中小科技初創企業來說,深圳的經營成本和人才成本較高。另外,深圳企業創新還存在技術能力儲備不足的問題。

對此盤和林建議,深圳應該對中小科技企業、初創企業在資金融資、政策扶持上給予一些支持,保障初創企業活力。此外,還要推進“產學研用”融合和成果轉化,利用深圳及其周邊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幫助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提高企業技術硬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