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璐

今年上半年,新股發行市場跌宕起伏。經歷3月份和4月份新股頻頻破發、被棄購後,5月份和6月份,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未現首日破發,上市首日漲幅回升。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汪惠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者風險意識正在增強,越來越理性地對待新股。對投資者而言,上市公司本身的業務前景是更值得關注的因素。

滬深兩市

近兩月未現新股首日破發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39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分別有25只、11只和3只。其中,北交所破發的3只均爲5月份以來上市的新股;而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首日破發只出現在1月份至4月份,分別有6只、1只、12只和17只新股破發;5月份和6月份未出現破發。

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發行市場出現這一變化,一方面是由於二級市場回暖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爲監管部門頻頻出手。例如4月下旬,上交所組織多家券商召開座談會,要求審慎確定發行價格;5月份,深交所對20家承銷商出具《問詢函》,關注投資價值報告出具程序及預測審慎合理性。

與相關監管措施相呼應的是,二季度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發行市盈率環比下降。一季度和二季度,科創板平均發行市盈率分別爲124.59倍、59.45倍;創業板平均發行市盈率分別爲51.86倍、34.06倍。

汪惠青表示,隨着市場化定價機制不斷完善,機構投資者在參與新股詢價和發行人確定新股發行價格的過程中將更趨審慎,打新的收益和風險水平也會更爲理性。

科創板創業板

投資者打新戶數環比回升

在發行市盈率走低、二級市場回暖背景下,5月份和6月份,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回升,打新賺錢效應顯現。1月份至6月份,分別有31只、17只、37只、36只、17只、31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爲44.82%、42.08%、32.83%、8.32%、49.64%、50.93%,5月份以來逐漸回升。

其中,滬深主板新股表現穩定。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來看,1月份至6月份,科創板分別有10只、4只、13只、16只、3只和7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漲跌幅爲11.68%、9.84%、13.98%、-10.94%、44.19%、73.01%;創業板分別有14只、6只、16只、16只、5只、11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爲61.70%、69.37%、51.64%、21.06%、68.16%、67.02%。

隨着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回升與打新賺錢效應恢復,科創板和創業板投資者打新熱情從6月份開始回升。

數據顯示,6月份科創板和創業板投資者打新戶數環比增長18.59%、10.55%,有所提升,但是仍未回升至年初水平。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6月份打新戶數環比增長,是我國股市出現回暖趨勢的表徵。雖然近期個股振幅偏大,但是股市整體出現回升勢頭,我國新股破發現象也逐漸減少,故而參與打新的投資者隨之增加。

汪惠青表示,近期打新戶數環比增長,一方面與新股破發情況有所緩解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宏觀經濟形勢向好,以及A股整體回暖相關,這是註冊制改革下市場動態博弈的合理結果。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