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頻率降低會不會影響新冠防控?

文 | 新浪財經 原禕鳴

編輯 | 韓大鵬

近日,武漢、山東、浙江等地區都降低了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頻率,有部分省市將其調整爲五天一檢。爲何要降低頻率?對新冠疫情防控會不會有影響?

7月1日晚,新浪財經邀請到病毒學專家常榮山、中國疫苗專家陶黎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馮勇共同探討了常態化核酸檢測頻率降低的原因和影響。

核酸檢測頻率爲何要降?

陶黎納認爲,新版的防控方案調整得很好,在目前的階段,奧密克戎的傳播特點和殺傷力已經逐步清晰,在新冠疫情不嚴重的地方,降低頻率是更加經濟且不擾民的方式。

“但是新版的防控方案出來以後,我們還是要如履薄冰,更加科學精準的防疫是一個好的跡象,但是能不能防住這波病毒,還需要時間的檢驗。”陶黎納說到。

馮勇也贊同降低常態化核酸檢測頻率的措施,“核酸檢測涉及到的社會面非常廣,降低核酸檢測的頻率可以讓社會面人士更加方便。”

馮勇表示,從原理來說,有很多種方式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感染新冠,抽血檢測血清,或者自測的試紙條等方式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此外,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的方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比如抗原檢測自己在家就可以測,不需要配套的醫務人員。

但核酸檢測畢竟是檢測速度最快、檢測準確率更高的方式,因此前一段時間有地方出現聚集性疫情的時候,核酸檢測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現在進入了常態化核酸檢測階段,頻率的確可以適當降低。目前來看,無論是從風險、成本還是理論來說,5天一檢是比較折中的策略。

“我的態度有兩個,第一是對形勢保持樂觀,第二就是仍然建議大家在行動上保持警惕,隨時做好防護。”馮勇總結到。

“我也認爲5~7天做一次檢測是比較合適的,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在3~4天左右,不超過5天。而感染週期爲5~7天,這就意味着在5~7天之內做1~2次就可以了,無論是對社會生活、經濟面上的影響來看,降低頻率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常榮山表示。

“現在發現早期感染的技術、水平、實施方案都非常快,大家不用過度擔憂,但是勤洗手、戴口罩還是必要的,並且我仍然要反覆和大家強調,只要有機會,一定要接種新冠疫苗,疫苗是24小時的口罩。”常榮山在直播中表示。

相關企業是否到了轉型的迫切時刻?

目前,新冠病毒在不斷變異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播係數增強,奧密克戎的R0傳染係數達到了14。換言之,一位感染者可以傳染14個人,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也有所增強。而檢測降低會不會影響新冠防控?

常榮山表示,對待這個問題要兩相其害取其輕。“以前我們認爲,一定要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疫情撲滅,但現在我們發現其實變異後的病毒殺傷力並不是很大,所以現在的防控措施能夠使得醫療不至於擠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挺好的走向。”陶黎納補充說到。

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頻率降低,也意味着核酸檢測相關產業的需求會有所減少,訂單量會有所下降,這是不是相關企業必須轉型的時刻?

馮勇在直播中表示,雖然新冠相關產業的需求的確減少了,但相關的產業可以轉型爲其它內容,繼續加以應用。

具體而言,像調用民兵一樣調用出來的團隊可能在需求減小之後會回到原崗位上,但真正實力強或有發展眼光、有研發思路的團隊可以將核酸檢測應用到其它分支診斷的病原檢測上,繼續豐富隊伍,“我想核酸檢測相關企業即使在疫情結束也不會全部死掉,但是會存在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馮勇表示。

常榮山補充說到,很多企業在一兩年前就已經開始做轉型,目前已經有研究機構研究出一種檢測方式,可以將以前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傳染病病原平移到一起,通過一次檢測,檢查7種病原體。這樣的模式推廣下去的話,只要一兩個星期做一次大規模採樣,就可以防止很多種傳染性疾病。

新冠給防控思路帶來了什麼改變?

陶黎納表示,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防控的思路是先有症狀,然後再做實驗室檢查,最後再做病原性診斷,再確診。

現在,相關的技術有所進步,新冠的核酸檢測已經從“陽春白雪”變成“白菜價”,這就是一個經驗,告訴我們對其它的傳染病的防控的思路也可以有所改變,甚至可以爲整個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帶來變革。

“目前,其它的傳染病仍然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在做,但是將來或許所有需要採樣的傳染病都可以用呼吸道採樣,鼻軾子、咽拭子等方式檢測,未來甚至可以控制腮腺炎、麻疹、水痘、肺結核等多種疾病。

馮勇補充說到,新冠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核酸檢測進步的“契機”,新冠留下的經驗非常多。“聚焦在檢測方面來說,我們知道了核酸檢測在整個流行病學防控方面,特別是在傳染病這一分支當中的地位是非常基礎和關鍵的,我覺得新冠核酸檢測開啓了一個新紀元。”馮勇說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