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的阿里雲,再次出發,奔向雲計算的又一個新週期。

2022年的阿里雲科技峯會上,阿里雲科研人員發佈了全新的,雲基礎設施處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 )。阿里雲介紹說,CIPU是爲新型雲數據中心設計的專用處理器,加速和管控計算資源,將取代CPU成爲雲時代IDC的處理中心。

對很多人來說,CIPU是個很陌生且抽象的科技術語,即便是對於很多科技人員來說,也是個超前的新穎概念。不過,阿里雲CIPU的作用和目標卻很遠大。

如你所知的,傳統的雲計算架構,CPU是中心,不過隨着雲計算市場的發展,數據密集型的計算也越來越多,基於CPU中心的雲計算架構也就自然難以滿足海量數據計算要求。CIPU要發揮作用,還需要阿里雲飛天操作系統的加持,也因此,阿里雲發佈CIPU時,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雲計算架構體系,從最底層的數據中心核心部分到最上層的原生軟件,是一個完整的自研技術體系。

“CIPU+飛天操作系統”背後,是阿里雲試圖定義新一代雲計算架構的努力和決心。阿里雲是中國雲計算的先驅,也一直在技術研發和安全、自主上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阿里雲的“飛天雲操作系統”,並構建出自研芯片、服務器、計算、存儲、網絡等軟硬件一體的新型計算體系架構;又比如,阿里雲提出並使之成爲雲計算潮流的“去IOE”浪潮。

在2009年誕生之初,阿里雲就提出了“去IOE”的口號,被很多人認爲是癡人說夢,直到2013年7月19日,淘寶核心系統中最後一臺Oracle數據庫下線,“去IOE”終於成爲中國雲計算的共識,也成了一股浪潮。“去IOE”的本質,既是出於計算效率的考慮,也有數據安全的權衡,爲的是中國雲計算擺脫由IBM、Oracle、EMC三家美國公司定義的雲計算架構限制。

這一次,阿里雲發佈的CIPU,則是中國企業在雲計算進入一個關鍵突破期之際,定義下一代技術,實現超車的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推出CIPU也是阿里雲自研戰略的必然。從飛天雲操作系統開始,阿里雲自研芯片、服務器等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2021年更是一口氣發佈了神龍、倚天、磐久等重磅產品。

阿里雲產品層面的佈局,令人眼花繚亂,但總的來說,它的拓展方向還是圍繞技術本身,一步一步向基礎技術攻關。這也是今年阿里云爲什麼要提出“Back to Basic”——回到雲計算的本質,與其說這是一個面向市場的宣講,倒不如說是阿里雲過往的總結和麪向未來的框定。

阿里雲的起點是“飛天操作系統”,從操作系統向芯片的拓展,是包括蘋果、微軟等科技公司也都走過的路。阿里雲在誕生之初,就提出了“一雲多芯”的戰略,對X86、ARM、Risc-V等多種架構進行適配,兼容飛騰、鯤鵬、AMD、Ampere等多種CPU,形成標準形態的算力輸出。再後來,阿里雲也針對雲計算的大規模、高併發特性,推出了自研CPU芯片倚天710。

如何在“一雲多芯”的前提之下,讓多種芯片不僅適配和兼容,還要像一個芯片一樣在雲端高效協同,是阿里雲CIPU試圖去解決的問題。

過去十多年,全球雲計算技術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分佈式和虛擬化技術,代替了大型機、小型機,滿足了企業業務拓展帶來的算力彈性需求;第二階段,出現了資源池技術化,通過計算和存儲進行分離,而後規模化編程和調度,形成了超大規模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池。

雲計算技術的演進,都是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是基於傳統的以CPU爲中心的體系架構去做優化。很顯然,隨着雲計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阿里雲對CPU的優化,也就必然提上日程。這是技術路徑使然。

當然,阿里雲推出CIPU也跟當下的雲計算面臨的困境有關。互聯網的當下和未來是產業互聯網,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萬物互聯,這與此前的PC和移動互聯網有着更高的計算、存儲要求,而傳統以CPU爲中心的計算體系架構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數據暴漲,還能勉強應付,要適應未來,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比如,傳統CPU爲中心的架構導致了計算和網絡傳輸時延大,比如,大數據應用增多,導致數據中心內部數據遷移量增多,以CPU爲中心的架構無法提供高帶寬。根據阿里雲的介紹,阿里雲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84個可用區管理着超過上百萬臺服務器,如果是傳統的CPU爲中心的架構,無法解決超大規模的複雜管理問題。

爲了解決這些難題,阿里雲決定對雲計算體系架構進行創新,把原來以CPU爲中心的體系架構改寫成以飛天操作系統+CIPU爲中心的體系架構。

阿里雲的技術人員解釋說,“飛天+CIPU”就是把上百萬臺服務器整體納管、整體編排、整體調度起來,變成一臺超級計算機。這樣的設計裏,CIPU更像是一個大數據中心、大雲計算的控制器,支持飛天操作系統更高效地做雲資源的管理和加速。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阿里雲從無到有,領跑中國雲計算的同時,也躋身全球雲計算前列,與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並稱“全球雲計算3A”。論技術能力,以阿里云爲代表的中國雲廠商,並不輸其他國際巨頭,但要實現對美國科技公司的超車,中國雲廠商需要的不僅僅基礎技術的積累,還需要定義技術,搶佔未來競爭話語權。阿里雲這次發佈CIPU,就是定義技術,搶佔未來話語權的努力。

“雲計算進入了一個關鍵的突破期,如果我們定義好下一代技術,中國雲計算就有超車機會”。在阿里雲CIPU發佈會上,張建鋒如是說。

阿里雲之外,一定還會有更多中國科技公司站出來,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