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話題#3姐妹不抽菸接連被查出肺癌#衝上熱搜,短短一年時間裏,林女士3姐妹相繼被查出了肺部結節,最終被確診爲肺癌。

微博截圖

在日常生活中,肺癌的發生通常會與吸菸聯繫在一起,很多人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然而這3姐妹都不吸菸,也沒有從事特殊職業,基本上屬於遺傳易感性的問題。幸運的是,她們很重視體檢,發現及時,也沒有發生轉移,預後較好。

由此可見,體檢和癌症篩查十分重要。哪類人羣是癌症高危人羣?防癌體檢又該怎麼選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癌症高危人羣有哪些?

1. 有腫瘤家族病史的人羣

2. 高齡人羣:除非有家族遺傳性腫瘤,年輕人一般患癌的幾率相對較低。研究表明,50歲以後,患癌風險就會升高。

3. 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羣:如長期吸菸、飲酒人羣,熬夜、作息不規律人羣,喜歡食用紅肉、加工肉類製品人羣,長期喜歡食用醃製、煙燻、燒烤、油炸食品人羣;

4. 久坐不動,缺乏鍛鍊,體重超標的人羣;

5. 特定的職業環境因素相關人羣:職業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其中化學物質作爲職業性致癌因素最爲常見,長期接觸可能導致癌症發生。

我國已經被列入了法定職業病目錄中的化學物所致的職業性腫瘤有11種,分別是:

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

苯胺所致膀胱癌

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所致肺癌、皮膚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焦爐逸散物所致肺癌

六價鉻化合物所致肺癌

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間皮瘤

煤焦油、煤焦油瀝青、石油瀝青所致皮膚癌

β-萘胺所致膀胱癌

其他職業性腫瘤還包括職業性放射性接觸所致腫瘤

6. 感染因素相關的人羣:

人乳頭瘤病毒(HPV):宮頸癌、肛門癌等

幽門螺桿菌(Hp):胃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原發性肝癌

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怎樣選擇合適的防癌體檢項目?

防癌體檢越貴越好?

要有針對性

防癌體檢與一般體檢不同,不同的癌症高危人羣,有不同體檢方式可以選擇。

肺癌:選擇胸部低劑量螺旋CT,不要選擇胸片

甲狀腺癌:甲狀腺彩超

鼻咽癌:EB病毒檢測、鼻咽鏡

肝癌:肝臟彩超+AFP檢測,必要時完善增強CT、增強磁共振

胃癌: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查

食管癌:胃鏡

結直腸癌:腸鏡+大便潛血試驗

乳腺癌:乳腺彩超、X線鉬靶

宮頸癌:TCT+HPV檢查

卵巢癌:CA125+彩超(已婚女性爲經陰道超聲)

腎癌:腎臟彩超+尿常規

前列腺癌:PSA檢查,必要時完善磁共振

體檢千篇一律,不分具體情況?

不同情況要選擇不同方案

每個人的家族史、飲食習慣,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都不同,所以高危因素也不同,患癌風險也不一樣。

例如,對於長期抽菸或者抽二手菸的人來說,患肺癌的概率相對較高,到了40歲以後,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胸部螺旋CT檢查。

如果家族中有不止一人患肺癌,就要考慮是否存在家族遺傳易感性,比一般人更需要定期做肺部CT檢查。

肥胖人羣容易患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腫瘤。

母親患乳腺癌,那女兒患乳腺癌的幾率增加。

只用做癌症檢測?

不要忽視基本檢查

血常規:有些重要疾病會在血常規上反映出來,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消化道腫瘤可能導致貧血。

尿常規:尿隱血陽性、紅細胞增多可能是泌尿系腫瘤導致的出血。

大便常規及糞隱血檢查:大便檢查是最容易被放棄的項目之一,但卻十分重要。若糞隱血持續陽性就有胃癌、腸癌的可能,必須進一步做胃鏡、結腸鏡檢查。

迷信癌症基因檢測?

這類人羣做好基因檢測

面向健康人羣的預防性癌症基因檢測,只能告訴我們是否具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有,也不一定代表會患癌;沒有,也不代表就不會患癌。一般風險人羣不推薦做預防性癌症基因檢測。

對於有明顯家族性遺傳特徵的癌症高發人羣,預防性基因檢測可能會幫助這部分人更早地採取應對措施,降低患癌風險。

比如,近親有人患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相關癌症;或絕經前患乳腺癌;或同時患多個相關的腫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等;或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等,進行BRCA基因檢測非常重要。

另外,和市場上那些面向健康人羣的預防性癌症基因檢測不同,對於已經確診的癌症患者的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生定位腫瘤的突變基因,爲個性化醫療和精準用藥提供必要的信息,提高治療效果。

腫瘤標誌物正常就沒有癌?

只能參考,不能確診腫瘤

一些癌症晚期患者腫瘤標誌物可能全部陰性。腫瘤標誌物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良性腫瘤、炎症、不良生活習慣等,會導致某些標誌物指標升高,需要醫生分析腫瘤標誌物濃度超標水平、持續時間、指標是否繼續上升,腫瘤標誌物動態檢查更有意義,還要根據內窺鏡和影像學檢查進一步明確。

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積極正確防控癌症

主動參加防癌篩查

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本文專家:胡忠東,副主任醫師,健康管理師,註冊營養師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