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记者从枣阳市水利局获悉,该市坚持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管体系为基础,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地处鄂西北岗地的枣阳,是鄂北地区农业种植大市,现有水库389座、泵站1586座、堰塘19991口,形成了大岗坡、石台寺、华阳河、熊河、沙河、吉河、邢川七大灌溉防洪体系,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称号。

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建管用脱节等问题,近三年来,市级财政加大投入,每年安排100万元本级预算,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节约用水、工程管护较好的单位、组织及个人进行奖补,并积极统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毁工程修复、移民和一般债券资金,用于工程整修养护,有效解决部分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问题。

建管并重,压实管护责任。枣阳市水利局组建工作专班,每年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标准、整改时限,全面履行运行管护职责,从2020年开始,开展检查考核4次,发现问题51处,已全部整改。

根据农田水利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和权属关系,枣阳针对不同经营管理主体,探索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以塘堰、机井、小型泵站及支渠以下小型渠道等农田水利工程为例,有54%的工程采取以大带小管护模式委托大中型灌区管理单位,发挥行业优势规范管理;33%的工程采取“服务+管理”模式交由用水者协会,发挥其服务优势规范管理;13%的工程采取“用管一体”模式交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主体,依托市场优势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的多元化管护模式,促进了全市2万多处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