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馬曉蕾編輯 / 張   南

設計 / 趙昊然

來源 / Autonews   作者:HANS GREIMEL

“豆莢車”(pod car)是一種無人駕駛車輛,在不久的將來會在高架橋或傳統公共道路上使用個人快速交通(PRT)系統運行。

個人快速交通則是一種新的公共交通系統,爲擁堵地區的快速通行而設計。它們的運作方式很像傳統的鐵路和有軌電車網絡,建在繁忙的道路和高速公路之上。

假設在未來的某一天,你乘坐一輛自動駕駛的“豆莢車”駛入高速公路,目的地是另一個國家,路途遙遠。午飯時間到了,爲了節省時間,你並不打算停車用餐。

你通過車上的點餐系統下單了一個三明治,不久之後,一架無人機來到了車輛上方,通過車頂的送餐口將一個裝有三明治的盒子送進了車內。

雖然,這一場景目前只停留在想象階段,離現實生活似乎還很遙遠,但汽車行業的供應商已經開始構思、開發和準備生產這種產品和技術。

在日本,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供應商之一豐田紡織株式會社(Toyota Boshoku)認爲,這一領域的創新能產生更大的利潤。

自動駕駛共享汽車和Robotaxi的到來對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都是巨大的衝擊。這是汽車行業一個不爭的事實。叫車的人越來越多,買車的人將越來越少。現有的汽車銷售模式可能會發生逆轉。

作爲豐田汽車的主要座椅和內飾系統供應商,豐田紡織正在採用非典型的思維模式來看待這個問題:在新時代,它不僅不會失去業務份額,反而看到了潛在的鉅額收益。

“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分到這塊蛋糕,擴大業務,並保持舉足輕重的地位。”豐田紡織公司內部空間遠景規劃中心的首席品牌官和內部空間主管理查德·鄭(Richard Chung)透露,“我們的目標是成爲出行世界中的內部空間創造者。”

該戰略基於這樣一種假設:未來車輛主要以車隊運營,車輛內飾的損壞速度會比今天快得多。因此,可更換的、混搭的車廂佈局將炙手可熱。而且,內飾將向休息室風格靠攏,可能性會越來越多。

鄭說:“豐田紡織可以利用這一轉型,使全球收入翻兩番。”

即將揭曉

豐田紡織的思維轉變揭示了在這個被電動化、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等趨勢所圍困的瞬息萬變的行業裏,供應商是如何跳出框架的。

面臨風險的不僅是大型供應商,還有豐田汽車。作爲豐田紡織的最大股東,豐田汽車擁有31%的股份,它正依靠這家零部件製造商來幫助自己完成轉型。

今年,豐田紡織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以MX221概念車爲中心,預覽了其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設想。這款概念車的內部空間演示向人們設想了2030年的世界。這輛箱形四輪車上有大約50項面向未來的創新。

“這些並不都只是夢想和概念。它們的設計都是爲了遷移到量產車輛上。”鄭說。

其中一些小設計可能很快,至少會趕在自動駕駛時代真正到來之前在豐田汽車上亮相。包括紫外線LED消毒燈、車內氣候控制風幕,以及用於整個車廂無線電子設備的微波電源系統。

內飾使用環保材料納米纖維素和洋麻纖維複合板,座椅是基於可快速更換的模塊系統設計的,可以根據乘客的數量進行調整。有一個緩解暈車的技術。當然,還有無人機送餐。

“我們這次的主題是‘多樣性’。”鄭說,“多樣化的用戶與產品的多功能性。”

創新的車隊

MX221共享Robotaxi的概念車

在MX221共享Robotaxi概念車身上,豐田紡織和豐田供應鏈中的其他企業進行了多項創新,共同塑造一款未來車輛。

多樣性。四類可更換的內飾:經濟型、經濟型+、高級和定製。這種靈活性可以滿足輪椅上下車或特殊用途。

乾淨整潔。內置紫外線LED消毒燈對乘客座椅進行消毒,配備空氣淨化器利用催化過程過濾污染物和雜質。

失物招領。這是一個通知功能,在乘客下車時在地面投射信息來提醒落在車內的物品。

滑上、滑下。滑動的坡道方便輪椅上下。專門設計了輪椅防撞固定夾,可直接固定在座椅框架上,並使用安全帶。

混搭和匹配。內飾靈活,座椅可以任意佈局,可在軌道上移動。軌道可用拉鍊隱藏。

緩解暈車。在即將轉彎和變換車道時,通過視覺和觸覺提醒乘客,並幫助緩解不適。例如,座椅右側振動表明即將右轉,頸後部溫和地吹風進一步緩解不適。

舒適。車門處的風幕有助於保持車內氣候恆定,同時吹走乘客上車時的灰塵。

安靜。私密音響系統在環繞式頭枕上安裝了揚聲器,在每個乘客周圍形成一個環繞音,避免打擾到車廂內的其他人。

安全帶+。每個座位的安全帶都有一個安全氣囊,在碰撞時提供額外的緩衝,解決了開放性座艙中安全氣囊的放置難題。

無線傳輸。微波電源系統將電流無線傳輸到座椅控制裝置,激活電子座椅,省去了線束。

搖籃曲。新的高級座椅原型配備“雲端搖擺”模式,像嬰兒的搖籃一樣來回搖晃,實現極致放鬆。

照亮道路。車身顏色的外部燈效與乘客的智能手機app和數字鑰匙相一致,使乘客上車前更容易識別車輛。

豐田的團隊合作

MX221的名字來源:MX是“Mobility Experience”(出行體驗)的縮寫,221指代2022年展示的第一款,也是排名第一位的概念車。它集中了豐田集團的全部火力,包括它龐大的供應商體系。

減少熱能損耗的技術來自電裝公司(Denso Corp.);車廂衛生和部件更換定時提醒系統來自變速器、底盤和制動器巨頭愛信公司(Aisin Corp.);機艙空氣質量控制和應急安全方面的技術來自專注密封劑、裝飾品和塑料的豐田合成株式會社(Toyoda Gosei Co.);未來車輛的進入和安全通知技術由車鎖和安全帶製造商東海瑞卡(Tokai Rika)提供。

不過,絕大部分技術是由豐田紡織貢獻的,並將它們整合在一起,提出了全面的車內座艙建議。

要在新技術方面進行鉅額投資,整合與規模是關鍵。在行業不斷變化的時代,這些投資是提高競爭力所必需的。

豐田集團的供應商有一個內部的支持網絡。

債券評級機構穆迪(Moody)日本公司副總裁兼汽車供應商分析師西尾良平(Ryohei Nishio)說:“總的來說,能夠成爲豐田集團的一部分,對供應商來說是好事,特別是那些投資於電氣化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供應商。”

他說:“這些供應商與豐田體系下的其他企業在商業交易、合資企業以及交叉持股和借調管理層等領域進行了密切的合作。也使汽車供應商能夠幫助分擔高額支出和前期投資需求,提高成本效率和研發能力。”

“然而,日本的供應商,尤其是那些經連會(keiretsu)體系的供應商,也被它們的大客戶和特定的技術議程所束縛,這意味着它們可能落後於全球趨勢。”IHS Markit公司的汽車供應鏈副總裁馬特奧·菲尼(Matteo Fini)指出。

菲尼說,在自動駕駛傳感器、電動汽車硬件和車聯網等尖端領域,只有兩家日本供應商躋身全球前十名。在傳感器領域,松下處於第一梯隊,而松下和電裝在車聯網領域互相競爭。

在出行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方面,由於日本在5G網絡部署等問題上立法滯後,以及本國道路狹窄不適合該技術,日本供應商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他們的情況並不理想。”菲尼說,“在這些領域的優勢來自於你的地理位置,以及你業務所在的主要國家的發展情況。”

車隊的未來

豐田紡織於1918年由豐田章男的曾祖父豐田佐吉(Sakichi Toyoda)創立,當時是一家紡織品製造商。今天,它在《汽車新聞》的全球百強供應商名單中排名第27位,2021年的全球銷售額爲93.3億美元。

它的新業務計劃滿足日益增長的乘用車和Robotaxi車隊的需求。該戰略是以航空業務爲藍本。一家航空公司的噴氣式客機可以使用很多年,但這些飛機的座椅和內飾會不斷翻新升級。

飛機內飾升級後,座椅會更舒適、高等艙位私密性提升、新增了視頻顯示器,甚至衛生間都會更高級。

豐田紡織多年來一直爲航空業提供內飾。鄭指出,在航空航天領域,一架飛機要運行25年,每隔六年左右就要更換新的內飾。豐田紡織希望將這種模式轉移到地面的車隊上來。

豐田紡織預測,到2030年,當L3和L4自動駕駛得到普及,叫車服務和robotaxi將佔到出行市場的近40%。相比之下,自有或租賃的車輛應占市場的30%左右。

到2050年,它預測會有更大的轉變,L5 Robotaxi將佔到80%。

這一前景預測與今天的情況完全相反。打車服務現在只佔10%多一點,而Robotaxi還在開發中。私家車幾乎佔80%的份額。

但未來的車隊運營商已經在規劃自己的第一步。中國的網約車巨頭滴滴預計在2030年將有100萬輛Robotaxi。在得克薩斯州,豐田和Aurora正在測試一個自動駕駛打車車隊。

同時,Cruise和Waymo已經獲得了在加州推出商業自動駕駛汽車服務的許可。Cruise表示,該許可使其成爲第一家提供“無人駕駛”商業打車服務的公司,是邁向Robotaxi未來的關鍵一步。

這些舉動將刺激汽車製造商生產更多的車輛來補充這些車隊,比如起亞公司正將此類專用車輛作爲未來擴張計劃的支柱。

“經濟模式正在朝着這個方向轉變。”鄭說,“我們相信,消費者也需要這樣的產品和服務,能爲他們節省更多時間、提供更多便利、更多空間、更多隱私、更多福利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鄭估計,今天的人類出租車司機平均每年行駛5.6萬公里,8小時輪班。然而,L4級自動駕駛Robotaxi可以每天運營20個小時,每年行駛多達13.92萬公里,或者在Robotaxi的預期6年壽命內行駛約83.52萬公里。

“這意味着折舊和磨損得更快。”鄭說,“它們可能需要經常更換內飾。”

豐田紡織計劃爲每輛車都推出不同的內飾套件,如經濟型、經濟型+、高級和定製型。一方面能夠拉動銷量,一方面將使運營商能夠根據當天的客戶需求重新配置座艙。

在定期維護與零部件更換的基礎上,銷量就起來了,豐田紡織因此看到了“豆莢車”的光明前景。

“今天,在一輛車的生命週期內只有一套座艙。在未來,你可以有不同的座艙體驗。”鄭說,“我們的收入會增加,因爲每輛車至少要賣出四個不同的套件,再加上替換件。這創造了新的需求。”

與豐田進行綁定更可以保證收入,豐田紡織90%的收入都來自豐田汽車,但這很不平衡。

豐田紡織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它能在未來出行的內飾方面佔據領先地位,就能將客戶羣從豐田汽車擴大到其他汽車製造商和車隊供應商。

多樣化的銷售基礎不僅會使豐田紡織受益,還會使豐田汽車擁有更強大的供應商網絡。

“我們希望成爲一家擴大發展的公司。”鄭說,“即使有新的客戶或新的細分市場,我們希望命運能掌握在自己手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