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別人強調“活下去”的時候,追覓卻選擇了逆勢擴張。

|《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周春林

頭圖來源|受訪者

追覓創始人俞浩從小練就了一個神奇的技能:根據飛機在天上飛過時的一小點畫面和聲音,就大概能辨別出是哪個型號的飛機。

後來,因爲物理競賽獲獎,俞浩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專業,併成爲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以及三旋翼飛行器發明者。大學期間,俞浩還創建了一個科技組織“天空工場”,在那裏,一衆清華的極客發燒友們探討未來的飛行器、汽車、各種機器人以及30年後的世界會發生什麼。

對飛機和科技天然的癡迷,甚至成爲他排解負面情緒的解決方案。大學期間,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俞浩就自己打車去首都機場,然後在航站樓的窗邊坐一會,看着外面的飛機,瞬間心情舒暢。

“天空工場”後來成了追覓的雛形。2017年,俞浩帶領團隊研發出第一款10萬轉速的高速數字馬達。2017年底,追覓科技正式加入小米生態鏈,負責智能清潔產品。2018年12月,追覓首款產品無線吸塵器V9通過衆籌首發,6天售罄,成交18888臺,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

以高速數字馬達、流體力學以及機器人控制爲核心技術,過去幾年追覓將產品線拓展到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洗地機、高速吹風機四大品類,銷往中國、美國、德國、法國、韓國等100餘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銷售額超過40億元。

2021年10月,追覓獲得36億元C輪融資,創下了智能清潔行業的融資金額新高,華興新經濟基金、CPE源峯領投,碧桂園創投戰略投資,雲鋒基金、磐澤資產、北京泰康投資、天行者資本、嘉實投資、達晨財智等跟投,老股東小米集團、順爲資本、IDG資本追加投資。

從清華實驗室走向真正殘酷的商業市場,俞浩帶領團隊歷經了5年的創業探索。他們將核心技術不斷延展和拓寬,在此基礎上,產品得以推陳出新,從國內走向海外。

創業緣起

回頭來看,一切時機都似乎“恰巧”。

2015年,俞浩從清華碩士畢業後,趕上了無人機最火的時候。當所有人都以爲熱愛航天的俞浩會選擇無人機行業時,他卻選擇了智能家電這一賽道。

當時他給自己的創業方向定了兩個標準:第一,做的產品要千家萬戶能用,像自來水一樣普及。無人機雖然很酷,但它並不是一個千家萬戶都會使用的產品;第二,要有一定的技術壁壘,而且這個技術壁壘隨着時間的推移,能變成又長又寬的雪道,讓公司在其他領域也可以進行技術的延展和拓寬。

恰巧那時戴森剛剛進入中國,而它所有的產品都是以高速馬達爲核心的。經過研究,俞浩發現,當馬達的轉速從2萬轉提高到10萬轉時,它的吸力提升是轉速提升倍數的平方,即可以提升25倍。而數十倍的效果提升可以改變很多事情,這是絕佳的創業機會。

所以當時俞浩就選擇把高速馬達作爲技術突破口。不過這並非易事,它涉及到電磁的重新設計,需要加入算法控制,還涉及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的技術,即便研發出來,生產製造也是難題,因爲吸力在提升的同時,震動和噪音也在提升,必須將加工精度做到以往的幾十分之一,否則用戶體驗不佳。

然而,在俞浩看來,高速馬達技術與航空航天技術有一定的共通性。他在蘇州搭建了一支複合團隊,來自清華的核心團隊負責幾個技術點的核心攻關,一部分來自行業的人員負責技術的實際落地。2017年,團隊攻堅成功,高速馬達突破10W轉,追覓科技正式成立。

俞浩原本想着自己研發出來找個代工廠生產就好了,但在問詢一圈後發現沒有工廠願意接單,因此,追覓只能被迫走向自己生產。俞浩還記得當時建立第一條電機生產線,剛好趕上南方大雨,積水漫過小腿,他們從辦公室走到工廠車間,把一個個產品調試出來。

恰巧當時智能家居在國內非常火,而很多產品都會用到高速馬達,很快追覓就獲得順爲資本以及小米等機構的投資,並加入小米生態鏈。

其實,在2018年12月追覓推出首款產品無線吸塵器V9之前,小米生態鏈另一家企業也推出過吸塵器產品,但最終追覓依然取得6天售罄18888臺、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的成績。

在俞浩看來,這歸功於兩個方面:第一,追覓深度掌握核心技術。當行業最高參數在12.5萬轉時,追覓研發出15萬轉高速的數字馬達,曾刷新量產高速數字馬達轉速紀錄;第二,追覓擁有自己的供應鏈。

截至目前,追覓已經儲備20萬轉的技術,量產推出16萬轉的產品。吸塵器之後,小米開始越來越多地與追覓展開合作,如清潔領域的除蟎儀、掃地機、吸塵器等等,隨後追覓又將品類拓展到吹風機。

2021年7月,追覓智能無線洗地機H11 Max正式發佈。至此,追覓科技正式切入溼清潔領域新賽道,也完成了以掃地機器人、無線吸塵器、洗地機、高速吹風機爲核心的四大品類佈局。

走向全渠道

在與小米生態鏈合作的同時,俞浩也一直保留追覓的自主品牌,並開始在海外展開探索。

因爲小米生態鏈成員企業的身份,追覓在全行業更容易被信任,從研發到銷售再到團隊招聘,都對追覓提供了很多無形的幫助。這讓追覓團隊可以更好地將精力放在技術研發上,而海外用戶恰恰更關注性能參數。

最早,追覓的產品主要是通過部分城市的相關貿易商銷往海外。因爲吸塵器在海外屬於成熟市場,市場教育成本比較低。此外,加上追覓在高速馬達上的技術突破,在海外很快打開市場。2020年6月,追覓首款掃地機器人F9上市,獲法國Fnac和Darty掃地機類目銷量榜雙第一;2021年6月,追覓吸塵器登頂歐洲速賣通300歐以上吸塵器品類銷量第一。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亞馬遜,追覓掃地機器人D9成爲200~300歐元價位段掃地機暢銷榜冠軍。

在初期野蠻生長之外,追覓團隊開始關注海外產品的本地化營銷。追覓的海外業務已實現每年好幾倍的增長,2021年上半年,其無線吸塵器在德國市場出貨量是2020年全年出貨量的3倍。目前,追覓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額佔比達70%左右。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追覓以自主品牌的身份又開始拓展國內市場。之所以選擇這樣曲折的方式,俞浩坦言,“在中國做自主品牌是要花錢的。”同年年底,追覓獲得36億元C輪融資。

線下渠道的擴張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2021年9月30日,追覓在杭州七堡花園城的首家線下門店正式落成,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佈局了超10家門店。疫情以來,線下生意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動輒數月無法開門經營,追覓選擇在這樣的時間點逆勢擴張,多少讓人覺得有點詫異。

事實上,在俞浩的計劃中,線下擴張本來要更迅速,只是因爲疫情而不得已推遲一部分門店開張。“我們的目標不是做一個線上品牌,而是一個全渠道品牌。想要在中國區做到市場前列,沒有線下渠道基本是不可能的。此外,線下渠道也是提高消費者認知不可或缺的途徑,畢竟產品能看得見摸得着,對線上人羣是一個有利的補充。”俞浩告訴《中國企業家》。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又稱賽迪研究院) 發佈的《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家電市場全面復甦,零售規模達到8811億元,同比增長5.7%,線上渠道貢獻了52.9%的零售額,其中下沉市場快速增長、消費升級激活高端市場成爲拉動我國家電市場迅速走出低谷的兩大引擎,尤其是吸塵、洗地、拖地三功能合一的洗地機零售額同比增長348%。

從智能產品到廣義機器人

追覓品類拓展的背後,其核心底層技術積累也從高速馬達拓展到覆蓋空氣動力學、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機器人控制等領域。

在追覓內部,研發分上下兩層:下層瞄準10年不變的技術持續積累,比如高速馬達、室內場景的機器視覺、語音交互等等;上層則設置各種創新研究院,他們負責基於核心技術、供應鏈的創新技術,做成創新性的產品。

俞浩在公司內部設立了一條規矩,研發要達到同行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投到現有領域的產品迭代,三分之一投到現有領域的產品創新,三分之一投到新領域的創新。當下,追覓的產品研發正在從客廳走向廚房,乃至更多的戶外場景。

因爲從小就對物理感興趣,學生期間一直參加物理競賽,俞浩常常覺得一些物理的思維還在影響自己的思考方式。每當關於公司的業務戰略有困惑的時候,他常常習慣性地求助於物理思維並從中受益。

在他看來,物理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對真實世界抽象建模的能力,而這跟公司定戰略很像:“你想物理定律是怎麼發生的?它是在一個理想真空的環境裏,把100種力的要素都簡化了,只剩下兩種力去做功,但在真實世界裏這是不會發生的。戰略也是,因爲信息有很多,有很多事情要考慮,那你就需要把絕大多數要素排除在外,抓住兩個最主要的矛盾去搞定它。”

俞浩告訴《中國企業家》,“追覓未來會是一家廣義機器人公司,當然機器人不見得要長得像人,而是具備傳感、處理、執行等功能,我們要持續做好機器人的心臟和大腦。心臟是高速馬達,提供動源,大腦是基於圖像的感知、識別、規劃和控制,有了心臟和大腦就可以去拓展一個又一個的領域。”2021年8月,追覓發佈了仿生四足機器狗Eame,已經開始在仿生機器人等前沿領域展開探索。

2020年,俞浩給追覓制定了三個銷售額目標:3年實現100億元,5年實現400億元,10年實現2000億元。在他看來,企業必須要具備連續創業的能力,纔不會被時代所拋棄,它希望讓這些目標能牽引自己不斷前進。

這的確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不管是開線下店還是制定巨大的銷售額,當別人還在強調“活下去”的時候,追覓卻選擇了逆勢擴張。

面對組織的擴大、疫情的不確定性等因素,俞浩偶爾也會感到壓力壓身。有段時間,他專門找了家離公司稍遠點的酒店住了一陣子。“其實我在公司內部花了非常多時間,但有時效果未必會好很多,我覺得需要遠離公司,站在旁觀者的視角去看待這家公司應該怎麼做。”

在100多個國家打開市場後,俞浩希望把追覓做成一家全球領先的企業。他常想起小時候從江蘇第一次來到上海,很多人都喜歡去動物園,他卻喜歡在最高的樓下面看。他想,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一定會寫上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