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這個主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我們將持續給您帶來更多優質內容,您的支持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世上有才能者,不計其數;但能得人賞識,獲得大展拳腳機會之人,卻大打折扣。

反之同樣如此,伯樂如若找不到千里馬,自然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不過幸運的是,伯樂與千里馬的佳話,在唯纔是舉、任人唯賢的我黨我軍內並不少見,例如1934年的一次“以下犯上”。

那是在一場勝仗之後,正當所有人沉浸在歡欣鼓舞的氛圍中時,一名19歲的小戰士卻突然站起身公開批評:“這一仗打得並不好”。

接着還有條不紊地指出了軍長徐海東決策的三大失誤。

徐海東

按理說,被隔了N級的小部下公然頂撞,上級應該會深感無地自容,以至於惱羞成怒。

可慧眼如炬的徐海東,卻一眼看透小戰士冒犯之舉背後的魄力膽識。他當場開懷大笑,將小戰士連升三級,直接提拔爲連長。

而小戰士也不負厚望,在戰場上率兵搏殺、揮斥方遒,最終成爲了新中國開國上將。

這個“千里馬”究竟是誰?他是怎樣在軍中強勢崛起的?那三條批評建議又是什麼呢?

三條冒犯評判,小兵直升三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打1927年大革命失敗,毛主席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後,中國工農紅軍便順勢站上歷史舞臺,以勢如破竹之勢,迅速壯大到10餘萬人,並在全國各地開闢了10多個革命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的崛起速度之快,力量發展之猛,令國民黨反動派大爲震動,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感與壓迫感。

於是,前腳號稱“中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軍閥混戰”的中原大戰剛剛結束,大獲全勝的蔣介石便馬不停蹄地調集軍隊,向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接連發動了5次大規模“圍剿”行動。

我軍深諳國民黨軍官普遍存在驕傲自負的弱點,深入貫徹“誘敵深入”的戰術,一連贏得了3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奈何“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1932年7月,由於張國燾一意孤行的“左傾”錯誤領導,當國民黨30萬大軍突襲鄂豫皖根據地時,紅四方面軍嚴重失利,被迫撤離根據地,以保全革命力量。

當然,出於大局考慮的戰略轉移,並不意味着棄根據地於不顧。正如兩萬五千里長徵開始後,仍有1.6萬多名戰士留守中央蘇區一樣。

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時,也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留在了鄂豫皖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這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

面對敵軍的大舉來犯,這些留守戰士無疑是身陷險境。他們必須在毫無補給、毫無支援的狀態下,長期應對數倍乃至數十倍多於自己的敵人,這背後的壓力、艱辛與危險,一目瞭然。

就像長征期間駐守中央蘇區的1.6萬戰士,最終只剩下300餘人。

第25軍在此後兩年的遊擊鬥爭中,亦是傷亡慘重,最初的1.2萬人直接銳減至四分之一,其中還不乏身負傷病者。

爲此,蔣介石還洋洋得意地下達了“3個月內全殲25軍”的命令。

可就算遭遇山窮水盡的困境,擁有鋼鐵意志的紅軍戰士們,絲毫沒有害怕退縮。反而抱着視死如歸的決心,愈戰愈勇。

1934年5月6日,時任25軍軍長的徐海東便以攻爲守、主動出擊,奇襲了國軍位於皖西羅田縣的一大陣地,將毫無防備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順帶着還繳獲了100多條槍、7000多元法幣的戰利品。

這場戰鬥的勝利於彼時的25軍而言,無疑意義重大。它振奮了戰士們的士氣,也進一步提升了戰士們的信心。

然而就在大家歡欣鼓舞之際,一道稚嫩又堅定的聲音,卻讓現場氛圍瞬間凝固。

只見一個年輕的小戰士突然站出來,高聲表示:“我覺得這仗沒你們說得這麼好,不能把它當做一場全勝的戰事。”

緊接着,在諸多戰友質疑的眼神,以及軍長徐海東鼓勵的微笑中,小戰士井井有條地提出了自己的3點意見:

其一,開始進攻的時候,機槍掩護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好,火力協調不夠好,這導致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傷亡。

其二,撤離的時候安排部署不周密,隊伍出現混亂,也使得部隊損失不小。

其三,沒有把握好取法幣的時機,如果能早一些進入銀庫,繳獲的法幣會更多。

一個底層小戰士,在衆目睽睽之下,公開評判部隊首長的決策存在漏洞,這未免顯得有些“以下犯上”。

尤其是一番評判之後,小戰士還理直氣壯地提出了“加強戰術訓練”等建議,驚得衆人臉色越發緊張嚴肅,也互相看起了眼色。

可出乎意料的是,徐海東非但沒有尷尬或動怒,反倒大喜過望、連聲稱讚:“這個兵有戰術眼光,可以當連長!”

徐海東

然後同月內,小戰士就被直升3級,破格提拔爲了第25軍75師224團1營1連的指導員。

而這個小戰士,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開國上將——劉震。

自幼一腔熱血,作風獨樹一幟

劉震,湖北孝感孝昌縣人,1915年3月出生於小悟鄉劉家嘴一貧苦農民家庭。

劉震出生這年,恰逢中國大鉅變之際。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迅速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浪潮,讓青年一代爲之振奮。

劉震

或許正是因爲自小就在新思想的耳濡目染中長大,劉震是滿腔革命熱血,嫉惡如仇。

因家境貧寒,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鬥志昂揚的劉震便毅然決然走上了武裝革命之路。

剛滿15歲,劉震就參加了家鄉的赤衛軍,即羣衆武裝組織。

隨後兩年又先後加入紅軍與共產黨,並於1933年6月被正式分配進入紅25軍手槍團,成爲1分隊1班的一名小戰士。

然後就是上面提到的名場面,劉震秉承着“勝不驕,敗不餒,居安思危,查漏補缺”的原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勝仗背後存在的隱憂。

隨之提出部隊應當加強戰術訓練,以避免本不該出現的傷亡損失,同時獲取本不該遺漏的戰果。

就這樣,憑藉過人的膽色與長遠見識,原本默默無聞的小戰士劉震,立即入了伯樂徐海東的眼。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徐海東的眼光沒有錯。劉震絕非什麼空口說白話的等閒之人,而是真正的軍事奇才。

1934年12月至1936年12月,短短2年間,劉震便從連長、團政治委員一路升任紅軍七十五師政治委員。

晉升速度之快,足以體現劉震的帶兵能力之強、戰功戰績之卓越。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劉震也愈發展露出其獨樹一幟、與衆不同的特性。最直觀的就是穿衣打扮、生活做派方面。

劉震的兒子劉衛兵曾做出過這樣的評價:“父親特別注重自己的穿着,不管穿什麼都要講究整齊乾淨。像帶手錶、喫西餐、穿西裝,都是常有的事,平時休息時也特別喜歡新奇的事情,跳舞、打獵、照相樣樣都會,而且特別愛開摩托!”

不僅如此,劉震還始終站在潮流的風口浪尖上。

李玲與劉震

早在1932年擔任鄂東北道委特務大隊特務員時期,劉震就戴過法國巴黎禮帽,穿過美國華盛頓膠鞋,抽過英國紅雪牌香菸,接觸了相當多西方事物。

在那個積貧積弱、窮困潦倒的年代,戰士們挨餓受凍、艱難度日的情況下,生活如此考究的劉震,的確顯得十分另類。

他也因此招來了不少風言風語,並落下了“洋司令”的別稱。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劉震甚至專程請假趕赴太原,只爲第一時間購買剛剛上市的手錶、鋼筆和日本相機。氣得徐海東破口大罵:“不分場合,還亂花錢。”

只是對於這些反對聲音,劉震不僅左耳進右耳出,始終我行我素。

還在別人調侃共產黨保守落後、無法與時共進之時,大聲斥責:“共產黨不是土包子,洋爲中用是紅軍傳統”。

從炮戰到空戰,劉震成“洋司令”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震口中的“洋爲中用”,絕非是他沉迷物質、耽於享樂的藉口。

恰恰相反,劉震在軍中格格不入的西式潮流風格,相較於其生活做派,在他的戰略戰術上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劉震

放眼全軍,將領通常分爲兩類,一類是彭德懷這般善於打硬仗的猛將,一類是粟裕這般足智多謀、善於指揮部署的謀將。

而無論是猛將還是謀將,都普遍有着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善於從失敗當中汲取經驗教訓,把各種兵法戰術掌握運用的得心應手,將自身的優勢不斷放大。

但劉震與衆不同,他更加善於也樂於學習敵人,學習敵人的優勢與精華。關於這一點主要體現在用炮方面。

衆所周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作戰條件異常艱苦,長期都是“小米加步槍”,幾乎沒有任何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

受此影響,倘若繳獲了敵人的大炮,我軍很多時候都會選擇就地掩埋。

一是因爲,沒有炮彈的大炮只是一堆廢鐵;二則是因爲我軍早期壓根沒有專業的炮手,就算動用炮火攻勢,估計擊中目標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可以說,大炮於不少部隊而言,不是助力而是累贅,只能掩埋。

可是劉震偏不認這個邪,他深諳大炮的威力遠勝槍械,堅持不懈地仔細鑽研,勢要將用炮這塊短板補平。

話說有一次,劉震意外在路邊撿到一本國民黨炮兵教材,他如獲至寶、日夜攻讀,將裏面的炮兵技能、炮火戰術等一一讀透消化,進而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例如用炮火延伸掩護步兵不斷前進,以及分炮包乾射擊目標的方法,就是劉震從國民黨炮兵教材中學會的,並率先在我軍內採用實踐。

當然,相應的戰果亦是頗豐。抗日戰爭期間,劉震就將10門日軍迫擊炮改裝爲曲射平射兩用炮,一連搗毀了日軍140多個據點。

此外,劉震還喜笑顏開地接收了一個,被踢皮球般推來推去的野戰山炮炮兵團,帶着其在遼瀋、平津等戰場上大殺四方。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震正是憑藉深入瞭解敵人的長處,學以致用,讓自身的劣勢不再是劣勢,從而在戰場上屢戰屢勝,立下赫赫戰功。

也正是憑藉着這股好學肯學、靈活新潮的獨特風格,劉震成爲了我軍的一大開拓者。

1950年10月,新中國成立1年之際,抗美援朝戰爭全面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浴血搏殺,給予了氣焰囂張的聯合國軍最沉重的打擊。

只可惜,與每一場勝利相伴的,都是超乎想象的傷亡犧牲。美軍仗着壓倒性的空軍力量,對我軍陣地展開地毯式輪番轟炸,切斷了我軍的補給線,將我軍戰士逼進了荒涼苦寒的高山深林之中。

如此困境之下,展開空中掩護成爲了我軍最迫切,亦是最奢侈的願望。畢竟彼時中國空軍也才成立短短1年,無論是先進戰機還是優秀飛行員,全然一片空白。

不過,當開拓空軍事業、指揮朝鮮空戰兩大重擔,落到的是劉震肩上,似乎就不再是夢想了。

自打被任命爲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後,秉承着“沒喫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自信感,劉震立馬全身心投入到了,發展、壯大空軍力量的事業中。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喜人的突破與成績。

1951年9月底,劉震便指揮空四師,正面迎戰美國空軍。短短3天內就創造了擊落26架敵機、擊傷8架敵機、首擊美軍最先進F-86戰機的驚人戰績。

同年12月初的大規模空戰中,劉震又指揮空三師叱吒雲霄,一連擊毀擊傷了15架先進敵機。

朝鮮空中這一系列以弱勝強的喜人戰績,就連毛主席都爲之喜笑開顏,大筆一揮親手寫下兩條祝語——“空四師奮勇作戰,很好令人欣慰”,“向空軍第三師祝賀”。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全軍大授銜之時,劉震憑藉赫赫戰功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一年他才40歲,劉震也由此成爲了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將帥之一。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劉震能在一夕之間,從一衆不起眼的新兵中脫穎而出、直升三級,自然離不開徐海東的賞識。但是最至關重要的,還是劉震有足夠的膽識、智謀、能力和革命意志,使得他順利抓住機會。並在此後的戎馬生涯中,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謹以此文向劉震將軍致敬,他的功績永垂不朽。

以上就是本期歷史的全部內容,看完不要忘記轉贊評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