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與歐盟在歐亞大陸毗鄰而居,經貿關係非常密切,衝突本身對經貿活動的破壞以及不斷升級的經濟制裁,給歐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俄烏衝突延續至今已逾百日。6月3日,歐盟又公佈了第六套制裁方案,再次升級了對俄經濟制裁。俄烏與歐盟在歐亞大陸毗鄰而居,經貿關係非常密切,衝突本身對經貿活動的破壞以及不斷升級的經濟制裁,給歐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首當其衝的無疑是能源。

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國。俄烏衝突爆發前,歐盟每年約5000萬噸的煤炭需求中有約45%來自俄羅斯。如今,歐盟將從8月起對俄實施煤炭禁運,並轉而從美國、哥倫比亞和南非進口煤炭。

歐盟最新的制裁方案又包含了對俄海運原油石油產品的進口禁令,這涵蓋了歐盟目前從俄進口石油的90%。俄羅斯曾是歐盟最重要的石油供應國,歐盟每年消耗的約5億噸石油中,有四分之一自俄羅斯進口。未來,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將會替代俄羅斯向歐盟國家供應石油。2021年全年國際油價上漲55.5%,今年的前5個月又上漲了超過60%,歐盟對俄禁運無疑給已經高企的油價又提供了新的支撐。

雖然成本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畢竟存在替代貨源,而源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纔是歐盟最大的痛點。俄羅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國之一,衝突爆發前,歐盟每年從俄進口約5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佔其需求總量的約40%。

俄烏衝突爆發時正值初春,一些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不到滿儲的四分之一,一度引起恐慌。爲了確保今年冬季的供應安全,歐盟委員會規定,2022年10月1日前各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應至少達到九成滿。目前,各國儲備已普遍回升至五成左右。雖然緊張氣氛有所緩和,但必須看到,歐盟實質上並沒有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目前俄每週向歐盟輸送約1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主要通過北溪1號管道),供應量佔到歐盟消費和儲存總量的約五分之一。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雖然已停止向波蘭、保加利亞、芬蘭、丹麥和荷蘭供氣,但仍在爲德國Uniper和意大利Eni這兩大能源巨頭服務,而即便是主動中斷與Gazprom業務的波蘭也仍在通過德國進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

所以,在現實的工業和民生需求面前,以道義爲名高舉制裁大棒的歐盟也不得不低頭。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做出的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量減少三分之二的承諾很可能要落空,目前最樂觀的預估是減少一半。

5月18日,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一項名爲“REPowerEU”的計劃,以期通過節能、能源供應多元化和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來儘快擺脫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但這項計劃可能也只是“看起來很美”。

首先,其中的節能目標主要由各成員國落實,由於涉及各方利益,大多數成員國的相關法規至少要到明年年初纔有可能出臺。而且,宣傳教育和技術研發起效緩慢,勒緊褲帶又將引發選民不滿,因此面對能源短缺和價格飆升給經濟社會帶來的現實衝擊,各國政府更願意通過減免稅及補貼來爲家庭和企業減負。

其次,爲了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歐盟已與美國、北非和中亞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簽訂了多項新的進口合約,但新的氣源改變了液化氣的輸送路線,從而帶來複雜的運輸問題。比如西班牙有管道與北非相連,而且擁有6座設施完備的液化氣港,但如何將世界各地運抵伊比利亞半島的液化氣大規模運送到歐洲北部,卻是個大問題。由於法國的反對,穿越比利牛斯山的管道始終未能開建。而用氣大國德國位於北海沿岸的兩座液化氣港還在建設之中。

再次,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且不說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相當的週期,即便是已經啓動的歐洲聯合項目,在以官僚作風著稱的歐盟,審批和推進也異常緩慢。

由此可見,想要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歐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除能源之外,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是世界上許多重要商品的主要生產國。比如俄羅斯出口的鋁、鎳、鈀、鈦等金屬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大的份額,歐盟的汽車、電子和機械製造行業對俄金屬出口存在很大依賴。俄羅斯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烏克蘭更是被稱爲“歐洲糧倉”。俄烏兩國佔據了世界糧食市場約三分之一的份額,葵花籽和葵花籽油更是佔到世界市場總額的80%。

俄烏衝突不僅使許多重要原材料的供應出現瓶頸,給歐盟企業的供應鏈帶來巨大壓力,而且飆升的能源和食品價格已將歐元區的通脹推至歷史新高。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繼今年4月能源價格同比上漲37.5%之後,5月的漲幅再創39.2%的新高,4月和5月未加工食品價格的同比漲幅分別爲9.1%和9.2%。2022年3月和4月,歐元區的通脹率爲7.4%,5月進一步攀升至8.1%,是歐央行所設定目標水平的四倍多。歐盟委員會已將歐元區2022年全年的通脹預期由3.5%上調至6.1%,將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4%下調至2.7%。

之前由於新冠疫情,歐盟放鬆了對成員國的債務管制。現在放松管制措施將再延長一年,以使各國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衝擊。在這接二連三的衝擊之下,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公共債務水平已十分堪憂,甚至有專家敲響了“歐元危機”的警鐘。

究其根本,歐盟主要工業國家在冷戰後所奉行的“進口廉價原料,加工出口高值產品”這個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爲繼。其實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俄烏衝突只是壓垮這個模式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何通過創新和協作,構建更有韌性的供應鏈,實現技術、經濟和戰略自主,這已經成爲歐盟當前面對的一個緊迫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