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叮咚,隨地勢蜿蜒匯合形成湖泊,湖口錯落着一處村莊,泉水像是爲這座寧靜的小村莊探祕尋路……

北京市昌平區延壽鎮湖門村在羣山懷抱之中,曾經依靠真正的“銀山”——錳銀礦,成爲北京市有名的經濟強村。“那時候湖門村的發展喫的是資源飯。”村黨支部書記劉富春回憶。

湖門村全景。如今,湖門村的民俗旅遊產業正在有聲有色發展中,村美民富逐漸成爲現實。

2006年北京市關於關停礦山的政策出臺後,湖門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關停了礦山。村裏失去了支柱產業,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口逐漸外流,村子空心化趨勢明顯。如何解決這一困境成爲擺在湖門村黨支部面前的一道難題。

近年來,湖門村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富民先聚心、工作不懼辛、發展爲求新”的思路,抓夯基固本、抓黨建引領、抓保障支持,邁出了鄉村振興的新步伐。


盤活土地資源夯實產業振興“新基礎”


不能再喫銀礦資源的老本了,湖門村亟需走出一條新的村莊發展之路來。湖門村與銀山塔林相毗鄰,從山腳下到崖頂,黑色花崗岩層層堆疊,遠視如同鐵山壁立,故稱銀山鐵壁,爲“燕平八景”之一,這給湖門村的發展帶來了新生機。鎮村統一思想,深挖生態富礦,明確了把湖門村建成“民俗旅遊村”的發展定位。

大力推動產業發展,首先就得將土地資源盤活起來。然而,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實施一度難以推進。原本,村民自有土地耕種、山場銷售山貨,雖然收益不高,卻也保障了一批農村困難戶。但流轉之後能否如約拿到收益?村民心裏沒底。

“村民們都是守着地過了這麼多年,大家一時不理解、難接受,這都是正常的。我們作爲黨員,又是村‘兩委’幹部,我們先來!”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兩委”幹部帶頭簽約、黨員骨幹逐個簽字。

湖門村召開黨員大會。

村黨支部書記劉富春又帶領班子挨家挨戶做政策宣傳和動員工作,特別是做好親屬的思想工作,“一簽約,就拿錢”,不開空頭支票,讓羣衆真正得到實惠。

在兩委班子的協同引導下,湖門村通過流轉租金、林木管護、採收權競標等方式,實現全體農民每年增收160餘萬元,僅此一項舉措就讓6戶在賬貧困戶全部脫貧。“這些可是我們採買山貨收益的好幾倍!”村民手裏拿到了錢,臉上樂開了花。


創優環境煥發美麗鄉村“新顏值”


湖門村街巷兩旁,家家戶戶門前都放置着數個花箱花盆。湊近來看,裏面除了花卉,還有有機蔬菜。美化環境、美麗鄉村,湖門村黨支部想出了不少充滿新意的好點子,“微栽培”就是其中一個。

“微栽培”的模式符合農村實際,讓村民們在扮靚家門口環境的同時,還能品嚐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平常喜歡賞花種菜,種的是心情,過的是生活。”村民劉彩玉樂呵呵地說道。

湖門村黨支部實施沿街景觀提升工程,打造了文化浮雕、立體彩繪,提升了村莊整體風貌。

以前的湖門村,遠沒有現在這麼賞心悅目。村子地處山區,村民祖祖輩輩門前堆柴垛,冬天取暖燒火。再加上普遍的私搭亂建,以及隨意堆放的建築垃圾,形成了影響村內環境的“三座大山”。

近年來,湖門村黨支部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爲重點工作,制定了“一清二整三提升”的環境提升工作機制。

湖門村還通過公開招標聘請物業公司,統籌使用各類經費,對村內部分事務實行物業化管理,提升村域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綠化養護等工作質效,既爲村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又讓村莊的美麗環境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產業“蝶變” 聚合民俗文化“新引擎”


村莊的環境變美了,來觀光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了。村黨支部乘勢而上,制定《湖門村村莊發展規劃》,整治村內河道,改善村中水環境,解決“有山不能爬、有水在地下”的問題,提升民宿旅遊的硬件條件。

在區文旅局、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黨支部積極籌措資金,對村內22所閒置民宅進行了回租,進行民宿裝修和院落改造,對擁有宅基地的民宿戶進行統一管理,村經濟合作社負責運營,建立起特色精品民宿示範區。這裏多數庭院設計青磚灰瓦、木色門窗,穩重而古樸,頗具鄉情鄉意,成爲市民京郊旅遊、探尋獨特鄉味的熱門選擇。

湖門村主題民宿呈青磚灰瓦、木色門窗,穩重而古樸,頗具鄉情鄉意。

新的產業鏈帶來了就業機會,村裏逐步培育出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構建起了生態、農林業與鄉村文化有機融合的互促型產業結構。村民們既有工資,又有年終分紅,實現了持續增收。近幾年,湖門村民宿旅遊業年收入達到了近百萬元,還入圍了北京市首屆網紅打卡地。

休閒度假,原汁原味的鄉村菜餚是民俗旅遊的亮點之一。湖門村黨支部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還專門爲民俗戶開設烹飪班,研發新菜品。村民崔建國開辦的“山裏人家”民宿裏,有一個景觀極佳的露臺,他又特別在後院小菜園裏手作了一個土竈烤爐。遊客們在露臺上遠眺青山蒼翠,近享小院烤製出的山間美味,清新愜意。

湖門村黨支部着力打造“老宅記憶”懷舊主題展館,陳列着湖門歷史上的農具、文物等,滄桑鉅變,給人以歷史的洗禮。

曾經的產業凋零,人口外流,如今富民聚心,發展求新。湖門村從昔日的“銀礦”中,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村民的滿足感、幸福感也如陽光一般愈加燦爛。(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區委組織部

(圖片由作者提供)





往期推薦>>
“三輪驅動”促振興蝶變—— 一個高山彝寨的鄉村振興路從“五小工作法”到“五條強村路”黨建促振興 端牢“文旅飯”特色“小醬菜”撬動鄉村大發展木引村:蜂糖李帶來甜蜜生活豐防村:“四美”瑤寨振興記萬畝灘村賣糧記美麗十三戶 戶戶黨旗紅閒置農房巧變“黃金屋”





編輯:齊元皎,劉雅婷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