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一生中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她的身份是服装设计师。

她游走于时尚前沿,追随每年的流行色,创造了一季又一季的新款。

也许你在街头碰到的那些时尚靓丽却又行色匆匆的都市女性,身上穿着的就是她设计的作品。

只是事业的成功,无法掩饰这和她内心真正喜好间的差距。

中国的时装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就是以西方审美为主导。

她曾经工作的品牌也是以欧美时尚为潮流方向。

这对于喜爱唐诗宋词的意蕴仰慕竹林七贤的风采的她来说,内心总归有一种遗憾。

而且整个产业节奏很快,从设计到上市之间,环节很长,时间又卡得很死。

每个季度制造出的很多款式和流行色系,都不是源于本身的需求,只是为了刺激消费而人为制造出来的。

有几年服装行业不景气,季末总留下大量库存。

“我们为什么要无端地给地球制造这么多负担?”她无法说服自己忘掉这种怀疑,决心顺着自己心的方向,做想做的设计。

辞职的时候,她的老板问了她一个问题:“ 如果完全按照你自己的喜好来做,你会做什么样的东西呢?”

是啊,她也一直在想,到底要做什么?内心最想表达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后来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植物染色和老土布,立刻爱上了这种大自然和时间的作品。

一开始想用这个做服装,可是自己做,没有成熟的流程,做起来肯定很慢,可能一做出来就过季了。

那改做床品?在国内这一直不是什么特别时尚的东西,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只是当她产品都想好了以后,才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包装。

好的作品值得好的包装,不能潦草了事。怎么办?那就自己来做吧。

没想到这一做,就掉进去了。

从辞职到从包包身上找到自己表达的出口,她沉寂了整整一年。

其实一年间她也没闲着。

她去了北京的国染馆学习植物染色,去绍兴学习拼布,在深圳聆听台湾植物染色前辈的课程,寻访贵州大山里少数民族的织布技艺以及将要失传的浙南夹缬布……

不知不觉手里也积攒了一堆老布料,这些正是她做包包的绝好素材。

于是她退回杭州,开始用老土布做包包。

土布,是人们对于各种手工纺织而成的粗布的总称,以棉花为原料,用土织机制成。

它看似粗糙,实则色着鲜明放达,以青、蓝、黑、白为主。本是自家人做了给自家人用的东西,所以这些老布都显得特别实诚。

一块布可能一个姑娘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了,一直要到出嫁的时候才完成,每块布都被用得很珍惜。

破了就补,缝缝补补,实在不行了就改,从哥哥姐姐传到弟弟妹妹,用上好几十年。

现在的人对布也好,对其它物品也好,就没有这样的情感了。我们奉行的是买买买,扔扔扔,不断地迭代更新。

“我在这些老物件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值得珍视的东西。现代社会提倡机器化生产,在生产布料的时候,会对技术成本和效果进行各种考量,最终取得一种最优化的织布方案。可是土布不是这样的,因为它是自己做给自己用的,一切都是往用心了去做,没那么多算计。”

也是,现代人有时候就是太聪明了。

木织布机织出的手织布,它是不完美的。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布是很均匀,却是整齐划一的,没有情感在里面。

手织布有着粗糙的颗粒,有着各种偶然性的错误,反而让人体会到现代大生产里一些稀缺的东西,譬如对材料的尊敬,对时间的从容,对技艺的专注。

这些不经意留下的人参与的痕迹,是有温度的。

现在世界发展蛮有趣的,科技越高速发展,人越发的怀旧,怀念那些受到技术限制的年代生产出来的不完美的东西。

让我想起了侘寂美学。

老旧的物体,即使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却能显露出一种充满岁月的美感。

它们以褪色、生锈、失去光泽、沾污、变形、皱缩、干枯和爆裂作为语言,记录了太阳、风、雨水、炎热和寒冷。

与西方那种认为不朽,壮观和耐久才是伟大理念相反,侘寂欣赏的正是这种凋零,离群索居和隐匿。

“很多的美好往往是和悲哀联系起来的,因为短暂显得珍贵。所以所有涉及到时间性的东西都会让我感动,包括老布这样的东西。它很神秘,年龄可能比我还大。而且将来,我可能会先走,它还会继续留存下去……我能做的只有尽量把它的美呈现出来。”

她喜欢接近人内心本质的东西,所以作品也比较追求拙朴,去掉过度的装饰,突出材质本身的美。所以她的作品也和人一样,朴实得很。

做布包设计的时候,她一直在刻意做减法。在植物染色里面,有很多染材,但只做蓝染;可选的面料很多,但坚持只用手织布。“因为不想用动物毛皮,所以她的包不会有任何皮的部件”。她认为作为地球上高级动物,有着极大的选择空间。但正是某些拒绝和选择,才成就了自己。

她的包包外观都是很朴素的,没有花里胡哨的细节。设计是为了成就面料,来突出它本来的美感。“我只做有用的产品,实用性永远放在第一位。好的作品绝不哗众取宠,不会自成焦点,它会像日常的空气一样陪伴在你身边。”

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刚出道的设计师,因为不够自信,会为了设计而设计,做很多夺人眼球的产品来证明自己。而真正成熟的设计师,往往选择忘记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多地从消费者和产品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做的作品也会比较自然。

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人的工作室,所有的手工部分都一人独立完成,辅料配件也是要用最好的。虽然很慢,但品质方面绝不含糊,尤其是一些表面看不见的地方。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了那个我碰到每个用心做物的人,都忍不住想要问的问题:“你每个包亲力亲为,做包那么慢。这样的模式,能养活自己吗?”

“目前为止我还是不能养活自己的。我一个月就算什么都不做,每天做包,可能也做不到20个包,这完全没有办法和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拿工资相比。但是我做这个事情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发大财的。我享受这个过程,从头到尾创造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当然我也一直在思考盈利模式,养活自己是最基本的尊严。但是,过程的享受是最大的魅力,这是不能放弃的。”

衷心希望这样的痴人会越来越好。

近几年,她搬到了杭州市内一个幽静的山谷里,四周是绵延的茶山。平日里空山鸟鸣,溪水淙淙,夜里可以仰望朗月星空。

是一个对自然万物和时节变迁非常敏感的人,所以她写“我们的衣食住行,所爱所想,无不采集于大自然,是谓“采集者”。然而常常有人以为自己是创造者。”

因为太了解了,所以才会选择谦卑。

当诗和远方都成为流行的时候,平凡的日常才是真正的修行。

作者:虫虫

| 高晶 (东家ID:黑猫与橘),设计师

来源:东家APP 东家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