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昭東  陶短房 柳玉鵬]在歐洲經歷酷暑並竭盡全力爲今年冬天儲存天然氣之際,俄羅斯突然宣佈7月11日至21日將暫時關閉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兩條線路。雖然俄方宣稱此舉是計劃內的技術維護,但歐洲輿論普遍認爲這是俄對西方制裁的反擊。儘管此舉並未全部斷絕對歐洲的供氣,但專家估計此舉將令“北溪-1”管道7月份的輸氣量下降40%,將導致歐洲“氣荒”加劇,也令近來屢創新高的歐洲通脹率再次承壓。德國管理能源網絡的聯邦網絡局局長米勒警告稱,俄減少天然氣供應可能導致天然氣價格是過去的3倍,消費者會“震驚”。

“北溪-1”管道輸氣將降四成

據俄新社7月2日報道,俄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發佈通告說,7月11日至21日將暫時關閉“北溪-1”兩條天然氣管道線路。該通告稱,這是計劃內的預防性維護工作,主要是爲了維護機械部件、自動化系統等,以確保天然氣管道可靠、安全和高效運行。該公司強調,這項年度維護工作已提前計劃好,時間安排已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協商。不過俄新社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北溪-1”目前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此舉將加劇歐洲市場天然氣短缺。

俄天然氣市場專家季莫寧2日表示,受管道關閉影響,俄羅斯“北溪-1”管道7月份對歐洲天然氣輸氣量可能會下降40%。他說:“在5月份,該天然氣管道對歐洲的輸氣量爲54億立方米,6月份降爲32億立方米。7月份,預計輸氣量將進一步下降,將降至約13億立方米。這可能會導致歐洲國家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注氣速度放緩。”

俄衛星通訊社稱,6月中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就減少了“北溪-1”天然氣管道的供氣量。俄氣表示,這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因加拿大對俄製裁導致在加維修的氣體壓縮機組無法及時送回,造成工作延誤引發的。

德國消費者將會“震驚”

“減少天然氣供應可能導致天然氣價格是過去的3倍”,德國聯邦網絡局局長米勒2日警告稱,俄天然氣供應減少使德國儲氣面臨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不排除政府採取嚴厲節能措施,天然氣價格可能會是過去價格的3倍。米勒說,在天然氣短缺背景下,能源價格上漲“會令消費者感到震驚”。

德國聯邦網絡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德儲氣庫已注入61.03%的天然氣。不過,米勒表示,即使地下儲氣庫注入90%的天然氣,在俄羅斯不供氣的情況下,德國將撐不過兩個半月。德國聯邦網絡局稱,“如果‘北溪-1’管道輸送的俄天然氣供應量保持當前水平,在不採取額外措施的情況下,德國儲氣庫未必能在11月之前注入90%”。

德國《星期日圖片報》稱,根據經濟研究所最新報告,德國未來將有1/4的人,即約2000萬公民陷入“能源貧困”。截至今年5月,德國已有約25%的人不得不將家庭收入的10%以上用於購買天然氣、電力和汽柴油。

歐洲其他國家也感受到油氣價格高漲帶來的痛苦。歐盟7月1日公佈數據顯示,歐元區國家6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達到8.6%,再創199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對俄製裁最兇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通貨膨脹率最高,高居歐元區前三。法國6月份的通脹率僅6.5%,是歐洲通脹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對此,德國《世界報》既羨慕又嫉妒地稱,根據智庫CREA的數據,法國已經成爲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

美企往歐洲運氣賺差價

就在俄對歐天然氣供應逐漸減少之際,美國對歐天然氣出口卻持續增加。據國際能源署的最新數據,歐盟6月份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首次超過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俄《觀點報》3日稱,美國增加對歐洲液化天然氣供應,並不是爲了幫助歐洲人,而純粹是因爲向歐洲出口天然氣可以賺得更多。德國《商報》引述經濟學家艾哈特的話稱,未來4年,如果德國購買昂貴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來替代廉價的俄天然氣,將多花費約1萬億歐元。

儘管近幾個月來美國能源巨頭通過向歐洲出口大賺了一筆,但其國內油價飆升卻令老百姓受不了。當被記者問起“你會對那些負擔不起高油價的家庭說什麼”時,拜登的經濟顧問迪斯稱:“這關係到自由世界秩序的未來,我們(對俄製裁的)立場必須堅定。”這立即引發美國國內民衆的怒火。有美國網民諷刺稱:“拜登政府的意思是:雖然你們老百姓會爲了自由世界秩序去死,但我願意讓你們作出這種犧牲。”參議員馬歇爾則痛斥:“拜登政府忘記了他們應爲美國人民工作,而不是爲自由世界秩序工作。”

與此同時,另一個國家也試圖介入歐洲能源市場。“德國編輯部網絡”3日稱,加拿大以對俄製裁爲由阻止西門子公司將在加維修的氣體壓縮機組送回俄羅斯。報道稱,這可能是加拿大企圖介入向歐洲供應能源的一部分。加總理特魯多在G7峯會上表示,加正考慮擴大其能源基礎設施,幫助歐洲擺脫對俄羅斯油氣的依賴。可以肯定的是,加拿大正試圖從歐洲能源供應中分一杯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