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新股募资创近年最差表现,SPAC成IPO市场H1唯一亮色

港股新股市场今年上半年表现惨淡,新股上市量骤降9成,创下近年来新低,但1月香港联交所推出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机制不久后,有两家全新的SPAC公司在IPO市场已挂牌成功,成为惨淡的新股市场难得的亮色,尽管美国已出现SPAC并购交易量下滑、投资者情绪降温等现象,但香港的试水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且已吸取美国经验教训,更重质量而非数量,港版SPAC能否成为港股新经济的“活水源泉”,参与者能否围绕SPAC制度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发起人的参与是否能搅动传统IPO市场,时间会给出答案。

此消彼长,香港谨慎接棒意图打造“精品”

今年1月,香港联交所战略性推出SPAC上市机制,这是继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之后第四个引入SPAC的亚太资本市场。2009年韩国联交所和马来西亚联交所在同年推出SPAC上市机制,但随后的市场交易并不活跃。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极低利率环境及上市方式快速便利引发SPAC投资热潮,2021年美国SPAC上市更是达到顶峰,SPAC数量和募资总额升至613家和1625亿美元,占美国新股比例的63%。2021年9月,新加坡交易所发布SPAC主板上市规则,截至今年六月中旬,共有三家SPAC在新交所上市。尽管今年Q1起美股SPAC骤然降温,但为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和多元化,香港加快推进SPAC在港上市机制,并立足“人有我优”的原则,采取了更严格的上市及并购规则,在推动多元化资本市场发展与保证高质量SPAC之间取得平衡。

港版SPAC能成为港股新经济的“活水源泉”吗?

增设SPAC机制是香港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战略之一,以吸引中国及世界各地更多企业来港上市。港版SPAC博采众长,相较于美国、新加坡的机制,更强调高专业性、对投资者的保护及提高交易价格的公允性。SPAC制度下企业的估值主要取决于发起人和PIPE,香港SPAC制度侧重专业性的优势将被放大,而新经济企业也有望受惠于此取得理想的估值。联交所因地制宜推出SPAC制度,与近年高速发展的新经济高度契合,有助于新经济企业在SPAC中获得更合理估值,并有了并购及传统IPO之外的新选择。

SPAC交易策略:IPO后、与目标公司并购前或是最佳窗口

联交所SPAC发展势头正赶超新交所,截至六月已有十三家SPAC申请上市,两家成功上市。首批香港SPAC发起人类别多样,集结中资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实控人、企业家名人、境外上市中国企业等,并且多数重点关注亚太地区或中国内地的新消费、新能源等热门领域。SPAC相较于传统IPO具有更灵活的交易策略,SPAC IPO、寻找并购标的、De-SPAC等时点均可入场。为避免并购后的剧烈股价波动以及发起人股份带来的摊薄效应,我们认为IPO后、与目标公司并购前或成为SPAC最佳投资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