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成都日報

太陽能熊貓風吸殺蟲燈 結合昆蟲性誘電子測報系統,可實現對昆蟲的物理誘控。

昆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 水稻害蟲被吸引進入後,就像ETC打卡一樣被系統記錄,技術人員可在手機上實時監測田間害蟲。

正是夏至好時節,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新一季的秧苗已鋪滿田間,一望無際,綠意盎然。“我們有信心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有信心裝我們自己的糧食!”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爲做好“三農”工作,成都市各區(市)縣持續推動糧食穩產和農業現代化,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兩個替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土壤改良……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上,智慧農業已經越來越多地融入農業生產過程中,藏糧於技、藏糧於地,以實施都市現代農業建圈強鏈爲抓手,成都正奮力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生態圈。

蟲臉識別

通過圖片識別確診病蟲害類型

農作物“口渴”,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精準地爲植物提供水分和營養;農場鬧蟲害,監測系統快速拍照識別診斷,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場景,已經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成都農業生產過程中。

在郫都區,就藏着這樣一家專注智慧農業研究的“黑科技”企業——成都智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我們的父輩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更多的是靠天喫飯,靠經驗喫飯,我們今天所做的,就是想把這種經驗轉化成可靠穩定的技術手段,從而減少農業生產上的風險和損失。”成都智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正忠說。現在,公司研發的大田“四情”監測系統,可以全天候監測作物病蟲害,通過圖片識別即可在毫秒內確診病蟲害類型,並獲取防治措施,是農業技術人員管理農業生產的“千里眼”和“聽診器”。

做優做強現代種業,成都市將現代種業納入全面實施建圈強鏈的20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產業鏈。

以科技創新爲引領,以園區爲載體,以政策支撐爲保障,成都市正全面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

物理控蟲

手機監測蟲害殺蟲燈實現捕殺

在崇州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綠油油的秧苗長勢良好。眼下正值水稻的返青期,也是病蟲害預測預報的重要時間節點。十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範基地是園區的核心種植區域,田邊的高科技裝備——昆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以及熊貓造型燈格外引人注意。

“這個昆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性能靈敏且操作簡單,水稻害蟲被吸引進入後,就像ETC打卡一樣被系統記錄,技術人員不用來到田間,便可在手機上實時監測田間蟲害情況。”崇州市農業農村局植物保護與植物檢疫站站長楊德斌向記者介紹。

在離昆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安裝位置不遠處,便是太陽能熊貓風吸殺蟲燈,結合昆蟲性誘電子測報系統,可實現對昆蟲的物理誘控。

“這樣一套組合裝備,能夠及時準確監測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的盛發及高峯期,預測低齡幼蟲高峯,從而確定最佳的防治時間和適宜的防治措施。”楊德斌介紹,目前,針對水稻質保,崇州市安裝了17個昆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22個太陽能熊貓風吸殺蟲燈。

科技賦能,讓崇州農業邁步數字化。對此,崇州市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員李磊深有感觸。“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監測到田裏農作物生長情況,根據手機APP提供的數據針對性地做出處置,比我們原來生產效率提高了很多很多。”

以蟲治蟲

科學地引入天敵昆蟲防治蟲害

科技引領現代種業建圈強鏈。在蒲江縣大塘鎮洪福村,“兩個替代”技術示範基地滿目蒼翠,柑橘樹上雞蛋大小的果實掛滿枝頭。

“你們的蟲真有用!這果子長得又大又漂亮,今年豐收不愁啦!”看着熊曉惠向自己走來,剛剛從果園裏出來的村民鄧大爺趕忙上前和她打招呼。

熊曉惠是四川省衛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商務部總經理,而鄧大爺嘴裏有用的蟲,正是他們公司的產品之一。作爲一家集天敵生產、科研、科普和應用服務於一體的農業科技企業,四川衛農主攻以蟲治蟲,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所謂以蟲治蟲,即通過天敵昆蟲捕殺或寄生來滅蟲的農作物蟲害防治方式。”熊曉惠介紹,赤眼蜂通過寄生水稻二化螟等鱗翅目害蟲卵塊,在害蟲還沒孵化時吸食其卵液;捕食蟎能有效地防治柑橘、茶葉、獼猴桃等經濟作物的紅黃蜘蛛蟲害。

“我們用的都是適應本地農業生態系統的天敵,天敵種源都是從野外採集回來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每年5月至10月是採集赤眼蜂的旺季,“這種蜂只有約0.6毫米長,肉眼一般看不到,只能用顯微鏡觀察。在採集方式上,一是利用放在田間的卵卡爲赤眼蜂提供寄生環境來誘集,一種是直接在田裏收集螟蟲卵塊,赤眼蜂就寄生在這些螟蟲的卵塊內。”目前四川衛農天敵工廠年產稻螟赤眼蜂250億頭、服務能力150萬畝次,捕食蟎300億頭、服務能力40萬畝次,可降低農業物化成本10%、作業成本15%,提高產出效益35%以上。

唐海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柯雨 粟新林 周滎鴻 趙一 圖片由崇州市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