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

豐富的自然資源該如何利用才能造福當地老百姓?城開高速的通車對重慶市城口縣意味着什麼?7月1日,感知重慶·“聽Ta講重慶”參訪活動走進城口,邀請八位中外青年嘉賓展開對話,聊聊這座“生態明珠”增綠、護綠、用綠的故事。

(供圖)

據瞭解,感知重慶·“聽Ta講重慶”參訪活動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教委、市交通局、市商務委、市文旅委、市政府外辦主辦的國際傳播活動,旨在通過聽覺營銷,放大重慶聲音,講好重慶故事。活動將沿着高速走遍重慶,邀請智庫專家、外籍青年、海外大V深入基層親身感受豐富多彩、生動立體、開拓奮進的重慶形象,圍繞重慶良好的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特色產業、城市建設暢所欲言。

在重慶,提到生態環境好,會想到城口。提到唯一一個不通高速公路的縣,也會想到城口。這裏地處大巴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達72.8%,有“生態明珠”之稱。這裏正在修建城開高速,因地勢險峻、河流密集,高速公路的橋樑和隧道佔比近78%,成爲重慶在建高速公路中難度最大的一條。

城口爲什麼能獲得“生態明珠”的美譽?

城口縣林業局局長李心忠表示,城口縣地處大巴山腹地,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從2017年到2021年,城口的森林覆蓋率連續保持增長,森林面積從337萬畝增加到359萬畝,森林覆蓋率從68.3% 提高到72.8%,位列全市第一。

重慶市南山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南山植物園中心園區負責人鞠學勇表示,城口是重慶最重要,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植物基因庫之一,擁有高等植物近4000種,像珙桐、紅豆杉、巴山榧、巴山松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在城口比比皆是。特別是被稱爲植物界“活化石”、曾被宣佈滅絕的崖柏,在城口重新發現,引起世界轟動。近年來,國家林業局、重慶林業主管部門也高度重視崖柏的保護和繁育,進行人工干預,逐步實現自然條件下的繁衍生息。另外,城口也有不少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像豹、獼猴、黑熊等,是動植物研究工作者的天然實驗室。

城口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張國進表示,保護好綠水青山,是城口的生態擔當。我們對現有的森林資源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嚴格規範林木採伐和林地使用,加強森林防火防控。同時,我們將城口縣內所有的山林資源納入林長制保護管理的範圍,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同時,我們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森林撫育、國土綠化、農村“四旁”植樹四大工程, 2018年以來完成營造林43萬畝。最後,我們還加大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特別是對珍稀野生動植物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比如,我們建立了全國首個崖柏扦插繁育基地,並結合退耕還林,引導村民在還林地裏種植崖柏,緩解了這一世界極危級植物瀕危境地。

高速公路建設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重慶高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佘健表示,城開高速公路也是一條生態之路。我們通過線路優化、變更設計、嚴控棄土等舉措,儘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全線棄土佔地減少一半,近五成棄土實現綜合利用。比如,全線最長的橋樑溫泉特大橋,爲了最大限度保護周邊草木不被破壞,我們就採用了曲線的設計。

爲儘可能減少對澎溪河溼地保護區和漢豐湖保護區的干擾,重慶高速集團讓澎溪河特大橋與開州區鳳凰梁大橋共用“橋位”,以減小兩橋分址建設對保護區的影響。

在施工過程中,城開高速也對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設備油污,收集到桶裏,拉到固定點集中處理;樁基施工產生的泥漿,罐車拉走,不能污染河流和環境;拌合站設置三級以上的過濾池,變成清水後才能排放;便道施工,要對邊坡開挖後及時進行防護及覆土綠化,防止發生水土流失。此外,爲減少棄土場佔地,城開高速全線變更設計減少棄土場,並通過洞渣反壓回填路基、加工爲建材等舉措,實現了棄渣統籌利用。

匈牙利駐重慶總領事館商務領事邵凱婷說道:“我在中國生活十多年來,也一直關注生態環境保護。我發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正在成爲全中國共同追求的目標,環保意識已深入人心,身邊的環保志願者也越來越多。”

如何將“生態明珠”打造成爲避暑康養“勝地”?

城口縣文化旅遊委主任牟必韜表示,城口縣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山地立體型氣候明顯,常年平均氣溫約12℃,平均溼度85%左右。近年來,憑藉夏季涼爽的氣候,城口避暑消夏遊在重慶、達州、萬州等周邊區縣打出了名氣。城口縣把發展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挖掘原鄉、原味、原生、原貌,讓“住森林人家、享清新空氣、吸負氧離子、聽巴山夜雨“成爲城口鄉村旅遊獨一無二的體驗。據統計,2021年,城口接待遊客430萬人次,主要來自達州、萬州、開州。因交通不夠便捷,城口很多美麗的風景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不過,城開高速的建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系主任王永強表示,高速公路通車後,城口旅遊必將迎來爆發之勢。在我看來,城口可以抓住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山地旅遊,特別是山地度假旅遊和山地康養旅遊。同時加強文旅深度融合,找出“亮點”,明確“賣點”,製造“爆點”。比如江津四面山的“愛情天梯”,就藉助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推動了旅遊發展。

城口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張國進張國進表示,爲搶抓高速通車的重大機遇,近年來,城口將旅遊產業作爲經濟增長和鄉村振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大力推進重點景區建設,加快建成亢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亢家寨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推進九重山旅遊景區開發,高品質規劃建設11個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羣片區,有序發展約150家中高端民宿,打造大巴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同時,我們大力完善旅遊功能配套,提升住宿、餐飲、交通等旅遊公共接待服務的品質和能力,吸引更多遊客體驗巴山原鄉、感受生態城口、傳承紅色基因。

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鄉村振興?

張國進表示,城口有“大巴山生態藥谷”的稱號,境內有1000餘種可供開發的中藥材。近年來,城口縣將中藥材作爲全縣農業的舉旗產業和實施鄉村振興的特色主導產業來抓,構建了“龍頭企業+一般市場主體+農戶”的生產組織體系,建立訂單種植、保底價收購等模式,持續深化中藥材良種選育、成果轉化推廣,建立健全中藥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生產體系,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區天麻、淫羊藿等林下生態種植,全縣中藥材資源總量達36萬畝,蘊藏產量近10萬噸,產值達6.6億元,帶動全縣40%的農戶增收。

城口縣農業農村委主任許衍表示,城口老臘肉沿襲具有500餘年歷史的民間加工祕方,是城口縣具有代表性的土特產之一,現已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爲了把城口老臘肉這塊招牌保護好,我們走了兩條路,一是發揮城口在鄉村旅遊上的優勢,將老臘肉產業和文化融合,計劃在厚坪鄉打造“老臘肉小鎮”,建造傳統的老臘肉炕房,挖掘和保護500餘年的老臘肉文化。二是走城口老臘肉“再出發”道路,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從品種、工藝、品牌、銷售等多個方面,促進城口老臘肉的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融合發展,爲城口老臘肉賦能。

城口縣林業局局長李心忠提到,城口有“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2019年,城口縣引進重慶匯達檸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核桃精深加工生產線。目前,該公司已開發出野核桃調和油、野核桃油膠囊、核桃乳等11個核桃產品,實現年產值2000餘萬元。下一步,城口縣將在覈桃撫育管護、病蟲害防治、優良品種選育、深加工、新產品開發等環節持續發力,推動核桃產業提質增效,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