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并建立长效巩固提升机制”。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开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相关工作,北京市探索总结出一系列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全面建立,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初见成效。那么,下一步北京市将如何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消薄”?如何形成长效巩固提升机制?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精准识别 动态管理

有人会有疑惑,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实现了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那么集体经济薄弱村是怎样界定的?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集体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十三五”末,村均集体年经营性收入497万元,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亿元以上的村32个,500万元以上的村586个,但仍有一批村集体经济薄弱。结合北京市实际,将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认定为集体经济薄弱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集体经营性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不包括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收入。通过精准识别,北京市共确定600个左右需纳入扶持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并根据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情况,实行年度动态管理。

2019年,北京市开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从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中选择了93个试点村。截至2020年底,93个村均实现了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试点目标。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任务目标,即按照“一手抓消除薄弱,一手抓巩固提升”的思路,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力争五年基本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输血”与“造血”

在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过程中,凝聚了各方力量,建立了6种帮扶机制:中心城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帮扶,市属国企与薄弱村结对帮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薄弱村结对帮扶,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与薄弱村结对帮扶,中心城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结对区薄弱村对接帮扶,本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薄弱村结对帮扶。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接帮扶,实现了每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至少对接一个帮扶单位,通过产业带动、项目联建、资金支持、技术支撑、消费增收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帮扶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向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此外,还依托“科技小院”专家技术团队,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技术服务。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政策倾斜、人才支持、对接帮扶等‘输血’过程中,更注重培育集体经济薄弱村自身的‘造血’能力。”经过前期试点,北京市总结出了一些“消薄”经验,形成了优化种养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盘活各类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服务经济、提高组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融合发展,扩展产业空间、提升经营能力等五条发展路径。鼓励集体经济薄弱村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探索“林下种植+自然体验”;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发展精品民宿,打造提升一批精品线路、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园;组建服务型经济实体,承接农村公益事业、平原造林养护等公共服务事项;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就地消费等环节,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消薄”过程中,正在不断探索创新经营机制,提出了“四个一批”。“联合抱团帮扶一批”,鼓励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团发展,组建发展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入股联营带动一批”,以土地经营权、闲置农宅、资金等要素,通过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与社会资本、经济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合作;“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一批”,利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红色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培育经营主体拉动一批”,探索“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鼓励村党支部、村集体领办或参股农民合作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消薄”后帮扶不结束

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后,能给村庄治理带来哪些优势?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使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成为发挥、检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成为党组织提升影响、整体加强的过程,成为教育引导村民增强集体意识的过程。通过盘活利用资源要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相对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增强村集体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记者了解到,集体经济薄弱村达到“消薄”标准后,相关部门会继续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收入进行跟踪监测,“十四五”期间保持帮扶机制的稳定,持续巩固“消薄”成果。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有28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消薄”。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力争再消除100个薄弱村。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到建立长效巩固提升机制,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夯实对接帮扶机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总结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培育壮大一批乡村产业,同时,着力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机制、村集体法人治理机制、经营运行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