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泰保险发布公告称,自6月28日起,谭宁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并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近年来通过推进改革转型,信泰保险的业绩逐步回归正轨。但今年一季度亏损,且公司自身的偿付能力不达标,因此谭宁上任后,如何使信泰保险不断改善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近日,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泰保险)官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并经浙江银保监局任职资格核准,自2022年6月28日起,谭宁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并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由信泰保险总经理晋升为董事长,体现了谭宁带领信泰保险锐意创新,不到三年就获得认可。但是今年一季度亏损,且公司自身的偿付能力不达标,因此,谭宁上任之后,如何使信泰保险不断改善、增强偿付能力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谭宁推动信泰保险转型创新

公开资料显示,谭宁是国内最早获得北美准精算师资格的精算师,也是首批43名中国精算师之一,历任平安人寿、阳光保险、英大泰和人寿等险企高管。其进入寿险行业近30年,有丰富的基层工作和经营管理经验,对寿险行业发展有比较全面、专业的理解。

2018年11月,谭宁以常务副总经理身份加盟信泰保险,2019年8月晋升为公司总经理。

加入信泰保险以来,谭宁积极推动内部管理变革,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制订了“个险做精、银保做强、中介做大、收展并重”的渠道转型策略,具体包括:个险代理人管理模式从“分级式”向“垂直式”转型;组织发展从“多层级”向“扁平化”转变;队伍发展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变。

引人注目的是,信泰保险将中介渠道作为主要发展渠道,不断投入战略资源。2021年8月25日,信泰保险独立代理人郭华香的鑫汇专属代理店在深圳完成注册,这也是国内首家个人独资成立的独立代理人企业。    

作为独立代理人模式的先行者,信泰保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独立代理人管理机制,对独立代理人的招募、经营管理、品质管理、考核管理等形成了规范的体系。公司不仅为独立代理人提供全方位的运营、服务支持体系以及部分服务优先权,更有专业营销培训课程体系和行业精英进阶课程,帮助独立代理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行业价值,进而更好地发挥独立代理人模式的优势。 

业绩逐步向好 新难题又摆在眼前

作为浙江首家民营资本险企,信泰保险已成立15年,不过其早期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

自打成立,信泰保险便陷入亏损泥潭,2009年至2014年信泰保险分别亏损2.1亿元、1.6亿元、1.9亿元、2.17亿元、4.8亿元、2.06亿元,六年时间累计亏损近15亿元。

2015年,投资收益的增长促使信泰保险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1.86亿元。然而好景不长,信泰保险2016年再次出现亏损状态,净亏达4.89亿元。并且2017年,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净亏损7.59亿元。

2018年,信泰保险迎来转折点,开启转型之路。当年9月,信泰保险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后,其新的管理班子开始聚焦未来三年的发展路线。当时,信泰保险提出“回归保险保障本源,笃定价值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开启了价值转型道路。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之下,信泰保险转型收效明显,业绩逐步向好。在2018年至2021年,信泰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35亿元、0.75亿元和1.02亿元。

由此可见,信泰保险去年的经营业绩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有近九成的寿险公司的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其中不乏出现亏损的企业,信泰保险也不例外。

2022年第一季度,信泰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20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35%,净利润为-3.7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信泰保险的偿付能力也较差,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2.5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1.22%。事实上,在2021年第三季度,信泰保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已经是C类,这也使得公司在2021年的SARMRA(即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评分降至69.25。

2021年,信泰保险明确表示,将从完善制度体系和强化制度执行两方面制定整改计划,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今年一季度,信泰保险进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管理流程梳理与优化,并对2021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风险自我评估、关联交易自查、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公司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印章管理风险排查、全面预算风险评估、业务规划风险评估等多项风险排查与评估工作。

接下来,信泰保险还将依据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对风险管理能力做进一步的自我评估。

谭宁曾表示,将致力于把信泰保险打造成国内最专业的人寿保险服务提供商。如今站在新的路口,信泰保险将如何继续前行,对于刚刚实现角色转换的新任董事长谭宁来讲,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未来,信泰保险将会带来哪些惊喜,答案令人期待。

(来源:险联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