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嘴宋丹丹、諷刺王家衛、退圈8年疑似結婚,他那麼作,還爆火?
13:37來自十點視頻

作者 | 時光君-雙木

來源 | 慢時光

ID | Slowtime

老藝術家宋丹丹,最近被網友們羣嘲了。

點開#宋丹丹讓人窒息#的詞條,對於她的吐槽鋪天蓋地。

事情還得從新出的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第二季說起。

宋丹丹提議,大家來辦一場篝火晚會。

在她看來,晚會是非常好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

可對其他年輕人來說,這就像是——

入職一家新公司,同事還沒認全,後腳就被老闆cue上臺表演的年會的大型社死現場。

不出所料,這個提議遭到了大家的抗議。

大家要麼沉默,要麼委婉表達着不情願。

然而,見沒人搭理自己,宋丹丹接下來的表現,就像令人窒息的上級領導。

“要你們幹嘛來了,如果你們什麼都不會演,要你們坐在這裏幹什麼?”

在用“強迫投票”的形式確定舉辦篝火晚會後,宋丹丹又表示不想演就可以不演,藉此想體現自己的“大度”。

然而,有一個人不願屈服。

他就是王傳君。

“我一定不會演的。”

他的理由也很充足:

“我們大家沒有那麼熟,我不想這麼近的距離在他們面前表演節目。”


“我更期待的是結局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去唱歌跳舞。”

在大家都只能隨波逐流時,他就像一個逆流而行的人。

這已經不是王傳君第一次引起爭議了。

這些年,似乎他的每一個新聞,都能夠引起極大的討論。

因爲,他總是稍顯異類,做着娛樂圈的“反骨”。

他無視票房,人氣,輿論,只爲自身的真實而活。

而我在歸納了他在性格上的三個階段轉變後,發現了一些人生的真諦。

王傳君的第一階段,是木訥、老實。

2009年,《愛情公寓》熱播,確確實實讓王傳君火了一把。

在劇中他所扮演的日本人關穀神奇,外形高大帥氣,性格卻十分呆萌。

這樣的反差萌配合着並不標準的日式普通話,再加上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行爲,讓他這張臉一時火遍全國。

《愛情公寓》爆火後,主持人李靜邀請了一衆主演們上《非常靜距離》。

在採訪中,李靜發現王傳君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

於是,她故意專供王傳君,問了好幾個犀利的問題。

當被問到他和鄧家佳如何保持“戲裏接吻,戲外友誼”的關係時,王傳君招架不住了。

他手指微微握拳捂住嘴巴,不知道如何回答。

“當你和這個人......熟到已經......”

還是在一旁的鄧家佳,替他解了圍,“已經像親人了。”

李靜繼續追問:“親人也不接吻啊。”

鄧家佳只能繼續解圍:“媽媽還是可以親一下兒子的嘛。”

當然,李靜並不打算這麼簡單地就放過王傳君。

她再次拋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

“希望和哪位女明星拍吻戲。”

王傳君明顯沒意識到這是個陷阱,思考了一下回答:“舒淇!”

這讓李靜都忍不住笑出聲:

“這個問題我採訪別人,一般不回答。”

被擺了一道的王傳君,只能無奈陪着訕笑着。

這樣的木訥老實,在之後的很多場景中,他都不由自主地會表現出來。

比如,那段“卡里只剩一百多萬”的梗。

有一段時間,他沒有戲拍了,查了銀行卡里的餘額,還有一百多萬。

他慌了。

這段內心思想,他在採訪中全說出來了。

然後,這句“卡里只剩一百萬”,引來了不少網友的反感,認爲他不食人間疾苦。

其實,他完全可以說得更圓滑的,甚至可以賣一波慘。

但他並沒有。

而他當時的原話,其實說的是:

“還夠用。當時很慌,又想當導演又想當編劇,什麼都想幹,但都沒什麼成果。”

他想表達的意思是:“錢夠用,但人生毫無建樹,所以很慌”。

這事還有後續。

後來一天,和他一起上導演大師班的一個導演跟他閒聊時說:

“你們演員一部戲都有50萬了吧?這50萬你可以生活一年,綽綽有餘。”

這句話,一下驚着了他——

“這話到我靈魂裏去了。


我想想我高中同學,做普通工作,一年15萬,有孩子有房子,還能一年出國旅遊兩次。


我覺得他們纔是正常的生活,我們這個圈子太不正常了,簡直是變態的心理。”

總之,那個時候的王傳君,明顯稍顯稚嫩,甚至可以說老實。

對於突然的爆火,突然進入了娛樂圈的中心,他多少還有點沒適應。

聚光燈下的刀光劍影,他一時反應不過來。

而到了第二個階段的王傳君,是耿直、不迎合。

《愛情公寓》播出十週年之際,出品方準備拍《愛情公寓5》,再收一波情懷。

劇組給他發來邀約,但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甚至,他毫不猶豫的打碎了曾經的自己,蓄起了鬍子,留起了長髮。

《愛情公寓》的粉絲很氣憤,來到留言區質問他:

“這樣會毀了我們的關谷。”

而他卻是這樣回覆的——

“關我屁事。”

這樣的耿直,也讓他背起了“忘恩負義”的罵名。

但他對此卻不屑一顧。

有人藉此嘲諷他兩面三刀,他說:

“爲了生活我喫了不少屎,你要是想知道味道我可以告訴你。”

這並不是王傳君第一次語出驚人,也不是最後一次。

2016年,王家衛監製的《擺渡人》上映。

然而,這一次王家衛卻“馬失前蹄”了。

儘管有梁朝偉、金城武等大咖主演,依然糊得一塌糊塗。

豆瓣評分一路走低,僅拿到4.2分。

不知道是不是爲了挽尊,王家衛發了條動態:

“擺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歡。”

然後,娛樂圈一衆明星紛紛跟風,在評論區表示自己也喜歡。

但耿直的王傳君,卻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我不喜歡。”

就彷彿《皇帝的新衣》中,那個戳破謊言的孩子,如此刺眼,又如此清醒。

幾個小時後,這條微博登上熱搜第一。

有人力挺,有人抨擊,他在評論區裏回覆了一句,“看好自己的心”。

其實,他完全不必這樣的,既得罪了大導演,又打臉了一衆明星。

但他就是想要說出來,就是這麼耿直。

王傳君是正經的上戲科班出身,和鄭愷、陳赫、李金銘、江疏影、海陸等人都是同學。

在畢業後就憑藉着《愛情公寓》爆火,自身外貌條件又不俗。

假設他願意,他可以很容易就走上一條不太費力的撈金道路,比他那些同學都輕易。

但他卻不想迎合大衆,不想成爲小鮮肉,而是選擇了成爲演員王傳君。

一邊是金錢鋪成的康莊大道,一邊卻是遍佈荊棘的小路。

能做出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其實是很艱難的。

到了現在,王傳君已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真實、真心。

2015年,王傳君拍了一部電視劇。

他演得很興奮,在現場與編劇導演探討,編排劇情。

但等到配音時,導演卻直接找了別人。

他特別生氣:“這簡直是在強姦我。”

從此,他不再拍電視劇。

那段時間,他的生活中也接連遭受了打擊。

先是摯友喬任梁因抑鬱症去世,後又是自己的母親去世。

接連遭遇生死訣別,王傳君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堅定的認識:

“2016年年尾那段時間,集中體驗了所有人生極致的事,生離死別全都有,那個時候就感覺徹底放飛自我了,整個人都翻了一個面,開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他去了紐約,在拍戲之餘,泡在藝術館和書店裏。

回來後,他交出了《羅曼蒂克消亡史》。

在電影中,他飾演了一個上海市井小民。

快速標準的上海話,動不動會“開車”講段子,市井又清醒。

到了2018年,更是他走上巔峯的一年。

《我不是藥神》上映,狂攬31億票房。

在劇中飾演一個癌症病人的他,更是被很多觀衆譽爲“直接封神”。

爲了扮好一個癌症病人,他曾在血液科的病房裏與病人同住。

爲了表現角色的虛弱,他每日完成8000次跳繩減重,減重20多斤。

在一場躺在病牀的戲中,他想要演出整個人塌下去的感覺,熬了兩天不睡覺,就爲了找到病人那種虛弱的狀態。

一場喫戲,一晚上喫了五碗麪,44個包子。

接連吐了三次,但是無論多痛苦,當開機那一刻,他便回到角色中,開始拼命地喫。

電影一上映,無數觀衆說,彷彿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白血病患者。

而且,如果不是徐崢反覆強調,觀衆根本認不出,那就是王傳君。

2020年,在一次採訪中,王傳君被問到:“你認爲做演員最重要的是什麼”?

王傳君回答:真心。

對於外界的各種嘲諷,王傳君並不在乎。

他已經明白——

牢牢抓出內心的真實,纔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應該堅持的。

在拍《我不是藥神》時,飾演“黃毛”的章宇,送給他一句很重要的話:

“傳君,人要學會獨處。”

什麼是獨處?

獨處就是你和自己對話,找尋到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

當你開始忠於自己的內心後,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平日沒有工作的時候,王傳君會在家度過他口中“無聊的一天”:

睡覺,睡起來買菜,喝酒,看看片;


不看片子的時候坐在陽臺上,看看雲。

他答應一個朋友,一起去印度幫忙拍攝畢業作品。

那時他剛從紐約回來,覺得又去印度就很沮喪,覺得這麼髒一個地方。

但沒多久,他就覺得印度太好了。

在感情方面,王傳君一直很低調。

但在今年5月份,有媒體拍到他探班齊溪的照片。

彼時,齊溪正在湖南衛視拍攝《浪姐3》。

王傳君懷裏抱着一個小孩,看起來也就一歲左右。

齊溪則與一旁的友人閒聊,不時還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部,畫面看起來很溫馨。

兩人都是演技派,也是因爲拍戲結緣。

儘管沒有官宣戀情,但也是多次同框,舉動親密,也從沒有否認過。

齊溪也曾回應過:感情狀況還可以,拍到就拍到,無所謂!

在FIRST青年影展上,他與胡歌、朱亞文一起走紅毯。

其他人都穿着高級定製西裝,只有他穿着球鞋布衣。

另一位電影人聊到他時,無奈地微笑說:

“他呀......一直就那樣,不懂得怎麼去說別人愛聽的話,去修飾自己。


不過,也挺好的。”

是啊,這樣也挺好的。

在這樣一個有一套約定俗成法則的演藝圈,人人都戴着鐐銬,小心翼翼地起舞。

如何打造一個個虛假人設,如何用滴水不漏的說辭包裹真實自我,彷彿已成爲演員們的必修課。

然而,王傳君顯然不屬於主流規則遵守者之列。

儘管這麼做,可能會得到更大的商業利益。

但他卻一直遵循着自己內心,堅持着自己的理想。

因爲,只有真心和堅持,才最終會把我們引到該去的地方。

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成爲你自己想成爲的,別成爲他們所希望的。”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