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比爾·蓋茨談疫情下的新思考:大衆正處於數字化新紀元的開端

疫情暴發無法避免,那“大流行”可以防範嗎?

在全球疫情不斷加速蔓延態勢下,順應疫情防控走向常態化,仍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科學準確分析研判疫情形勢走向,堅持嚴防死守、精準防治。

疫情走向常態化,面對可能發生的疫情“偷襲”,社會各方對此都需要更多的警醒。

疾病總是在人類之間傳播,但它們不一定會成爲全球性災難。我們要如何才能防止下一次“大流行”奪取數以百萬計的生命並嚴重破壞全球經濟?

6月8日,在《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峯會上,比爾·蓋茨曾預測在接下來的20年裏,無論是自然的還是蓄意傳播,再次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超過50%。

這不是比爾·蓋茨關於疫情的第一次預測。

早在2015年,比爾·蓋茨就在演講中提到“如果在未來幾十年內,有什麼東西能夠殺死超過上千萬人,那很可能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預防下一場大疫情的發生。”

5月11日,比爾·蓋茨在微博透露自己確診新冠病毒陽性,症狀輕微。他表示自己很幸運接種了疫苗和加強針,能獲得檢測和優質的醫療服務。

比爾·蓋茨在他的新書《如何預防下一次大流行》中,闡述了世界應該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吸取的教訓,以及大衆應做哪些準備來抵禦另一場類似的災難。他表示,世界可以爲每個人提供基本衛生保障,並準備好應對和遏制任何新出現的疾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將在未來加速這一進程。

比爾·蓋茨基於全球知名專家的共有知識,以及蓋茨基金會防治致命疾病的經驗,給出了具體的規劃,包括建立GERM(全球流行病應對與動員)團隊、研發更好的治療方法以及提升衛生系統。

新京報貝殼財經:具體談談如何建立GERM團隊?

比爾·蓋茨:GERM是全球流行病應對與動員團隊的縮寫,其工作職責應該是每天醒來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世界爲下一次疫情暴發做好準備了嗎,如何更充分地做好準備。粗略估計,GERM將需要大約3000名全職員工。技能應涵蓋各個方面:流行病學、遺傳學、藥物和疫苗開發、數據系統、外交、快速響應、後勤、計算機建模和通信。

新京報貝殼財經: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比爾·蓋茨:我們在回顧過往的時候會把2020年3月作爲一個時間拐點,從那時起,數字化發展進程開始加速。儘管幾十年來,全球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但這個過程是相對緩慢的。例如,在美國,智能手機似乎一夜之間變得無處不在,但在美國,智能手機普及率從35%增長到今天的85%,卻花了10年的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樣的活動形式更易接受。目前,我們正處於數字化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使用數字工具越頻繁,得到的關於如何使它們更好的反饋就越全面,同時在如何使用它們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方面就會擁有更多創造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數字化應用在哪些領域催生了變革?

比爾·蓋茨:數字化應用在許多領域都出現了巨大的飛躍。這些變化並不侷限於某一人口羣體或特定技術。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方式轉向網絡平臺;辦公室職員開始在Zoom(線上會議軟件)上進行頭腦風暴,然後在晚上與他們的朋友舉辦競猜之夜;祖父母註冊了Twitch(推特)賬號來觀看他們孫輩的婚禮;幾乎每個人都開始更多地在網上購物,這致使美國的電子商務銷售額2020年的年增長率達到了32%。

目前大衆正處於數字化新紀元的開端,使用數字工具越頻繁,得到關於如何使它們更好的反饋就越全面。

新京報貝殼財經:既然疫情暴發無法完全避免,那麼該如何防範下一次“大流行”?

比爾·蓋茨:在未來10年中,如果各國政府擴大對研究的投資,並採取循證政策,我們就可以開發出我們需要的大多數工具,防止疾病暴發演變爲一場災難。預防疫情所需的資金遠遠少於避免氣候災難所需的資金。

每年運營GERM的成本大約爲10億美元,這還不到全球每年國防開支的千分之一。疾病總是在人類之間傳播,但它們不一定會成爲全球性災難。如果政府、資助者、私營企業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投資,就可以阻止災難的發生,任何大流行防範計劃的第一步都應該是繼續投資於更好的疫苗、療法和診斷方式。

除了疫苗,我們還應該尋求阻斷感染的藥物,人們可以自行服用這些藥物,從而立即獲得保護,免受呼吸道病原體的感染。我們需要提升檢測和批准新產品的能力、需要做好快速大劑量生產的準備。還應該增強對非專利藥製造商的激勵措施,以便更早地提供抗病毒治療手段。

新京報貝殼財經: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你預測哪些行業將會發生劇變?

比爾·蓋茨:新冠肺炎疫情將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工作場所的生產力。曾經互不相干的領域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辦公室文化至關重要的結構已經開始演變,隨着企業和員工適應新的工作方式,這種變化在未來幾年只會加劇。

辦公室工作將出現最顯著的變化,疫情幾乎擾亂了所有行業的工作,但辦公室職員將更能依託數字化工具所帶來的便捷。

同時,數字化將爲居住地點創造更多選擇,並促使許多人搬到離城市更遠的地方。在疫情來襲之前,這看起來似乎很難應驗,但現在並不是這樣,有些公司會規定每個月只需要在辦公室工作一週,這將爲員工住得更遠創造條件,因爲如果你不經常上班,那麼長時間的通勤便不再難以忍受。雖然我們已經看到這種轉變的早期跡象,但我認爲隨着僱主們將遠程工作的政策標準化,未來10年我們將看到更明顯的趨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