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600亿元~6350亿元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在多重压力下融资额逆势增长,其中沪、深交易所融资额分别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成为全球IPO市场的亮点。

上半年,A股市场有169只新股,融资额达到3119亿元人民币, IPO数量比去年同期(245家)减少了31%。但是融资额比去年同期(2109亿元)上升了 48%,平均每家融资额为18亿元,同比增加100%。

在普华永道中国综合事业服务部合伙人孙进看来,上半年A股IPO市场融资额逆势增长,这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扶持,数据显示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已占A股IPO的超九成。

“鼓励红筹回归及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将持续利好A股市场,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主力板块的推动下,下半年的新股发行将有望提速。”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审计主管合伙人王崧预计,2022全年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将达330家~38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600亿元~6350亿元人民币。

上半年沪、深市IPO融资额位列全球前两位

根据普华永道统计,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IPO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超过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的IPO融资额分别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的上市目的地。

王崧称,上半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总融资额占全球近一半,主要得益于多个大型上市项目的支持。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中,2家来自上海主板,5家来自科创板,3家来自创业板。

具体到各交易所的新股情况,今年上半年,上交所有69只新股,融资2105亿元;深交所有81只新股,融资986亿元;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有19只新股,融资28亿元。 截至2022年6月份,沪市A股、深市A股、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101家、2652家、100家。

从各大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IPO市场的上市主力。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68只新股和53只新股排前两位,占A股IPO总数量的72%。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以1156亿元居首位,其次是上海主板(949亿元)和创业板 (871亿元),科创板和创业板占A股总融资额的65%。

行业方面,上半年A股IPO企业主要来自工业及材料(64只新股,融资额774亿元)、信息技术及 电信服务(58只新股,融资额1537亿元)、医疗和医药(22只新股,融资额298亿 元)、消费行业(22只新股,融资额161亿元)。

以上半年首次上市公司的全面摊薄巿盈率来看, 各板块的市盈率集在20倍~40倍的有78家,占比最多达到46%,市盈率40倍~60倍的有26家,占比15%,市盈率60倍~100倍的有22家,占比1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A股IPO频现破发现象。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股首日收盘价与发行价价差低于0%的显著增加,在-0%至-50%区间的有39家;价差集中在20%~50%有62家,集中在50%~100%有29家。

“企业在IPO之前,已经经历了A轮、B轮、C轮,其实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有破发很正常,意味着这个市场的风险和收益都是交给各方利益参与者,用市场的行为去互动,所以这也说明整个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估值中要有敬畏心。”孙进称。

“下半年A股IPO发行有望提速”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IPO情况,市场比较关心的一大问题是,今年上半年疫情因素会否给一级市场的发行带来影响?

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杨方分析称,疫情因素对A股市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中介机构比较难开展尽调工作,因此导致不少A股IPO企业中止了IPO审核。不过,监管层对于受疫情影响的IPO企业也特别发文表示了支持。

今年5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通知》, 提出23项政策举措。其中提到,对2022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申请首发上市的企业,在符合板块定位及发行上市条件的前提下,经中介机构核查情况属实且不对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相关审核或注册工作正常推进。

“6月份以来,随着疫情情况的好转以及宏观经济的平复和恢复,我们预计下半年A股的IPO发行也将有望提速。”杨方称。

孙进也预计,下半年还将会有一大批重量级IPO在A股落地,鼓励中概股及红筹股回归,以及近期一系列利好资本市场发 展的政策,将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我们预计2022全年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将达330家~38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600亿元~6350亿元人民币。”王崧称。

市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在中概股赴美上市降温的形势下,中概股回归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我们预计中概股的回归仍会持续活跃,港股和A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回归市场。”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蔡智锋分析称,一方面上半年两个国内市场的融资金额在全球排名前两位,主要也是受益于多层级资本市场的结构,互联互通,更加包容和开放,这也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中概股回归;另一方面,中概股回归,香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地,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赴港二次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