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中國腹背受敵,不僅要面臨着技術比較先進的西方列強的欺壓,還要與鄰國日本作戰,當時的清政府極其腐敗,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我國土地以及財富大量流入國外,令千萬國人義憤填膺。

雖然政府不作爲,但是在民間有血性的百姓們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不斷鬥爭,其中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的那部分人,他們用自己的拳頭和日本人打擂臺,即便頭破血流也不肯認輸。

葉問就是其中之一,在電影中武術功力十分精湛,在廣州佛山的一次次與日寇的擂臺比賽中,將我國的武術文化發揚光大,成爲武術界的領軍人物,可真實的葉問並非如此,據記載他身材矮小並且愛抽大煙,而且貪生怕死的他並沒有與日寇打擂,反而逃亡香港,經常留戀煙花之地。

01與詠春拳結緣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按系別來分有七大拳系,按類別來分有一百二十九種拳法,大部分是男子所學的,也有少部分是女子學的,比如大名鼎鼎的詠春拳,講究以柔克剛,用很小的力量就能打倒敵人,主要講究技巧,而將詠春拳發揚光大的卻是男人葉問,這是爲何呢?

這得從葉問出生說起,他生於中國武術之鄉廣東佛山的一個富貴人家中,家族在當地有極高的威望,而葉問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如果不是靠着根深蒂固的家庭背景,恐怕放在窮人家很難養活。

原本家大業大的葉府從小給葉問進行先進思想的教育,有意讓他繼承家業,可身子骨本就羸弱的他從小好動,很喜歡和鄰居小孩一起學習拳法,因爲身體原因他選擇了詠春拳,家人看他有如此興趣,便請來了當地有名的陳華順大師做他的師傅。

沒想到原本學習詠春拳意在強身健體的葉問,在這方面竟然有驚人的天賦,不過五年時間就有了深厚的功力,繼續學習了七八年後,在同輩間竟然到無人可以與之匹敵的地步。

葉父看到他有如此成就十分欣慰,便想對他進行深造,不久後就將其送到香港求學在那個地方,他第一次聽說中國人被叫做東亞病夫,氣不打一出來,便找到了始作俑者,兩人因此展開戰鬥,葉問以一席詠春拳將洋人打得落花流水,他也因此事在那裏樹立了威信,但是也爲他回到佛山埋下了禍患。

02成名以後自甘墮落

香港的求學之路結束以後,他便回到了佛山,但並沒有選擇繼承家業,而是在當地刑警隊任職,在百姓受日本人欺負時挺身而出,懲惡揚善,受到了一方百姓的愛戴,卻也因此得罪了日本人,後來他還在當地建立了詠春拳學堂,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拜師學藝,在一定程度上發揚了詠春拳。

事業有成的他,在此期間還與張永成在親友的見證下結了婚,張永成初落得亭亭玉立,知書達理,對於丈夫的事業十分支持,爲其孕育了幾個孩子,兩人婚姻生活也十分美滿。

可惜後來隨着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佛山這個地方也淪陷了,因爲在香港以及家鄉的事蹟被日本人知道,因此日本人爲了找回面子就要挾他打擂臺,並且要求他在軍隊教學,可惜當時因時局動盪憂慮成疾的葉問已經沒有力氣再去打擂臺了,爲了保命以及不賣國求榮只能逃往香港。

逃往香港的路途中卻不幸與妻兒走散,焦急萬分的葉問經過多方打探後發現妻兒被昔日的武學兄弟隱藏在佛山這才放心下來。爲了早日與妻兒團聚,便四處打零工,憑藉着一身的好功夫以及疾惡如仇的性格,認了一幫好兄弟,並且結識了梁相,兩人憑着對武學的愛好成了生死兄弟。

梁相爲他在各飯店設置了教學的場所,前來學習的人無一不稱讚葉問,他也因此在香港名聲大噪,並且當時出現了人人都學詠春拳的現象,有了實力的他想要將妻兒接到香港,可通行卻受到阻礙,而且還傳來一個噩耗,他有的孩子被活活餓死了,並且還失去了她們的聯繫方式。

接近崩潰的葉問常常酗酒,試圖用酒精來麻痹自己,並且還放縱抽大煙,後來竟經常流連於煙花之地,並與上海一名女子私混在一起,這樣的自甘墮落不僅傷害了深愛他的張永成,也讓一衆人學徒心寒至極。

03懸崖勒馬,迷途知返

張永成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依然承擔着撫養剩餘孩子的重任,這位大家閨秀漸漸變成了市井婦人,什麼髒活累活都搶着幹,因此迅速衰老,像一朵逐漸凋零的牡丹花,但她把孩子們教育的很好,幾個孩子都十分的懂事。

後來張永成聽說葉問在香港的事情痛心疾首,費了好大的功夫寄給他一封書信,勸他要振作起來,好不容易得到了妻兒消息的葉問在信中看到了妻子的堅韌,對自己的行爲悔不當初,崩潰大哭,便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就斷了和上海女人的聯繫,戒了大煙。

雖然不能從香港回到佛山,但是可以在香港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前去求助梁相,希望他可以繼續幫助自己教學,並且還將自己全部的錢財寄給妻子,這也算盡一份力了。

梁相看着昔日的好兄弟終於迷途知返不僅讓他在酒店教學,還爲他專門設置了武術學堂,本就名聲大噪的他引來了許多新的學員,昔日的弟子們看到如今精氣神倍增的師傅也蜂擁而至,憑藉着對詠春拳精髓的理解,他將一招一式全部交給學員們,香港再一次掀起了學武的潮流,在無形中促進了中華武術的傳播。

04結語

真正的葉問或許不像影視劇中的那麼偉大,他曾自甘墮落到抽大煙,流連於煙花場所,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民族氣節,爲了活命賣國求榮,後來在妻子的點撥下終於迷途知返,爲發揚中華武術文化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應該像先輩一樣去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