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李琳

風吹麥浪,麥穗飄香,在保定西石橋村的麥田裏,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趙偉與麥田裏參加品種選育的實踐小分隊一起,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黨課。

“大家看看這個品種篩選的關鍵點是它的單株秸稈粗壯,蠟質層厚,穗頭大,結實飽滿……我們就是要通過優中選優,篩選出更適合老百姓種植的品種。”老黨員王睿輝教授邊講解邊指導實踐隊員們進行收割。

學生李雨欣感慨地說:“真正走進麥田收穫現場,感受着豐收的喜悅,體驗了科技強農新成果真的在改變着鄉村發展新面貌,進一步激發了大家興農強農、愛農支農的決心,我們一定要學習老一輩農學人的精神,把中國糧食安全牢牢放在心上,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十足的幹勁兒,腳踏實地地爲農業發展貢獻青年的力量。”

倉廩實,天下安。近日,由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專家教師、碩士、本科生共同組建的師生社會實踐小分隊分別奔赴河北省各地,開展了以“田野裏的黨課 助力鄉村振興”爲主題的大學生志願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農業是頂天立地大事中的‘立地’,確保糧食安全,我們都有責任。”在清苑實驗田裏,農學院院長李瑞奇指導學生從農業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確保糧食豐收安全的問題,並就今年麥收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學生黨員宋介將說:“這種黨課的形式既新穎又接地氣,不僅讓我體驗了勞動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也讓我更加清楚了作爲新一代農學人身上的責任與使命,堅定了我們‘學農知農 強農興農’的價值追求,以及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發展規劃。”

本次“田野裏的黨課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歷時近20天,共計200多名師生參加,助力河北地區近1000畝田地的收種,發放回收產業經濟調研問卷2000多份,實踐小分隊成員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參與了產業經濟調研、麥田收種規劃、種麥拔秧以及考種晾曬、土地整理、井水灌溉以及施肥播種工作等,即使是高溫酷暑難耐,同學們依舊滿懷熱情與耐心,充分感受了農業科技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體驗了“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意義以及風吹麥浪的豐收喜悅。

“我今年70多歲了,已經在小麥領域幹了48年,但我覺得自己還年輕,只要我這身子骨還能站在麥田裏,我就要繼續幹下去……”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馬蘭農場的麥田裏,麥香四溢,參加實踐活動的師生們一邊體驗着豐收的喜悅,一邊聆聽着“燕趙楷模”、河北省小麥首席專家郭進考分享農學人堅守農業的初心。

學生黨員張寶元說:“這個70多歲還奮鬥在一線的老人讓我們敬重,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郭老一生一心爲農的情懷,學習他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堅定信仰,積極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爲中國糧食安全盡黨員應盡的一份責任。”

“田野裏的黨課”是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結合專業特色推出的特色活動,將黨課搬進田野裏,將黨旗插在科技的最前沿,是將黨史學習教育和農業講解、服務社會和學生專業實踐深度相融合的一種方式,真正教育引導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切實爲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做好壩上農業節水的途徑與技術路線的設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這是我們的專業,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在張北壩上工作30多年的張立峯教授一邊帶領實踐小分隊師生在村民菜地現場進行冷涼蔬菜栽培節水技術的指導,一邊說“做農業科技研究,就必須到實地去。環境惡劣磨鍊人的意志,但也給農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機遇。”

實踐隊員研究生閆寶月深有感觸地說:“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我對科技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也讓我對一代代農學人堅守壩上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明白了作爲農學人身上的責任與使命,作爲一名在讀研究生,我們一定以李保國、張立峯老師爲榜樣,結合自己的科學研究,着眼於有利於農業發展,有助於農民增收的研究願景,爲專業發展、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北農業大學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