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網

九年的時間太長,足夠帶走一個人的青春,磨平一個人的棱角,而對於追夢人來說,九年的時間太短,夢想的光芒纔剛剛劃破烏雲,額頭上的汗水,折射出一道道彩虹。

2014年,普洱市瀾滄本地人李楊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組建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他與團隊成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到農戶家中去了解情況,尋找創業方向。經過調查研究後,李楊團隊選擇了在瀾滄有原料支撐、有廣泛受衆的栘依果作爲突破口,打造栘依果酒產業鏈,用多元化的經營理念謀求更有利的發展前景,帶動羣衆增收致富。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栘依果酒技術研發是一切的基礎,沒有技術支撐,打造栘依果酒產業鏈就是空中樓閣。通過三年的摸黑前行,2017年李楊團隊迎來了黎明,完成了創新型發明專利並獲得其領域的認證,開始部分產品的產銷活動。“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心裏才真正有了底,確定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多少次黑夜裏的躊躇與迷茫,在此刻都有了意義。”李楊說。

完成了技術研發,李楊團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廠房建設和戰略性產地打造中去。他們選擇了具備交通便利、生產成本較低等區位優勢的瀾滄縣拉巴鄉小拉巴村,建造果酒加工廠。創建後不久成立了瀾滄江畔酒業有限公司,一切開始步入正軌,帶動羣衆增收致富的夢想就要實現。

實現夢想的路上總是諸多坎坷,瀾滄江畔酒業有限公司面臨栘依果原料不足、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日漸凸顯,公司發展陷入瓶頸。拉巴鄉黨委、政府瞭解公司的困難問題之後,從政策、原料、資金等方面爲公司科學謀劃,切實幫助創業青年、幫助本土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爭取茶地套種栘依項目,在全鄉8000畝茶地套種栘依果樹,正常情況下每畝平均掛果5.5噸至6噸左右,進一步爲公司解決原材料供應不足奠定基礎。此外,鄉黨委、政府深入推進“企業+合作社(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整合涉農資金100萬元,由南畔村以村集體資金的方式,入股到瀾滄江畔酒業有限公司,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現在,公司加工處理栘依鮮果數量從原來的每年180噸增加到每年600噸,並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村集體和農戶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讓企業發展的過程,成爲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過程,輻射帶動拉巴鄉南畔村、小拉巴村等村組羣衆實現增收。

如今,一顆小小的栘依果變成了一顆致富小金果。預計每年帶動農戶增收100萬元、村集體增收12萬元。接下來,瀾滄江畔酒業有限公司的這羣青年創業團隊,與昆明理工大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將公司打造成爲綠色創新型企業,進一步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不斷提高農戶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