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木

“买房,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

在我经历的购房者中,没有人不想“一步到位”,坐在核心地段大平层的270度观景阳台上,看湖赏月。

然而现实呢,很骨感,兜里的钱摸了好几遍,发现只能委曲求全,够着个小的,还得考虑能不能采到光。

过去几十年,市场中积攒了大量的“将就”人群,他们有强烈需求,就是换一套好房。

然而换房时,惊奇发现,有的房子马上能脱手,看房的人前脚走后脚进;但有些房子怎么打折都没人看,卖着都心疼。

这时候房子出现了“价值背离”的情况。

有人说,这很好理解。

跟地段有关系啊,地段好肯定比地段差的好出手,楼龄新的肯定要比旧的好出手,附近有学校的要比没学校的好出手……

有道理吗?有道理,但是“浅了”。

买卖房,要跟着“势”走。

大势在行情,中势在地段,小势在产品。

大家最爱买哪里的房子,最喜欢的房子长什么样,只要搞懂了这些因素的底层逻辑,那么买房一定十拿九稳。

下面我通过解读克而瑞最新出品的《2022上半年总结与展望》,希望给大家在买房时有所帮助。

1

2022年上半年,楼市最重要的现象就是:

“多房”“大面积”户型需求,正在爆发。

我探究过原因,一小部分原因在于三胎政策,核心主要原因则是疫情改变了群众意识。

一个上海的朋友老李在疫情之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强调要把理财股市的钱都取出来,换套大改善。

他原本在上海有一套3室2厅的房子,两个做卧室,一个做老婆的衣橱兼孩子的娱乐空间,一家四口本来是够住的。

然而疫情一来,在家里呆了2个多月的他,还要照顾工作上的事情,每天要打电话开视频做案子,这时候发现没有一个空间能容下他。为此还发生了几次矛盾。

老李跟我吐槽,“赚钱有啥追求,还不如让自己住得舒服一些,男人真难。”

可能跟老李观念的人比较多吧,上海在疫情之后,就爆发了改善潮,次新二手三居、四居成了紧俏货,新盘里的三房产品都会被提前预购。

在报告中显示这么一档数据:

2022年上半年,194个重点监测城市普通住宅成交数据显示,一房和二房持续下跌,三房成交比重达到55.69%,四房成交比重升至25.21%。

在北上广深,买3+4房的人,高达77.56%,二线城市更夸张,上半年四房成交直接跳了5个百分点,3+4房占比高达,82.04%。

反之,买2房的人群比例持续衰退,一线城市,降低至17.07%,而1房,更可怜,仅有1.85%。

这几年,很多人问我,钱不够,要不要先买个1房住。

我说宁可不买也不要上,因为这种房子需求量太小了,没啥涨幅还不好出手,等几年后换大房子的时候,十有九个很后悔。

还不如把钱放理财。

二房户型随着需求量降低,流动性也会持续衰减,如果没有地段加持,未来涨幅也很难持续。

这在北京市场就很明显,同等的价钱买到核心区的老破小两房,或者次核心区的三房。

大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后者,宁愿多跑些路,也不愿意被圈在小空间里。

成交比例,跟房价的涨幅紧密相连。

当人们的观念达到共识后,产品格局就会出现不同的走势,3-4房成为房价涨幅的主流,2房衰减,1房停滞或者倒退。

2

很多人问我,如果3房4房是未来的主流,那么面积段呢?什么面积段是大家最喜欢

关于户型和面积段的匹配,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事实上,市场都在寻求中间值。

比如三房户型,要是面积低于90平米,加上公摊,这房子就太过逼仄,没法住。

如果面积大于120多平,结果做了个2房,这个房子就会造成过多的空间面积浪费,性价比很差,没人会选择。

开发商会犯错,但市场不会。

我们来看一张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主流成交面积段是90-110米,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主流面积段是110-140 平米,占比都在36%以上。

所有城市的大面积段产品需求,都在爆发。

但不同能级的城市,却又有不一样的分化趋势:

一线城市主流面积段走向了90-110平米。二线城市,110平米以上在迅猛增长,140平米以上增速是最快的,这是因为不同能级城市房价承受力不一样,但置换大房子的需求不变。

但在三四线城市,你又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90平米以下的户型是增长的,140平米以上又是增长的,90-140平米之间则是下降的。

三四线主流面积段,出现下降,则证明这个城市主要需求是疲软的,已经在滑坡了。

一部分购买力在于周边农民进城的纯刚需人群,总价较低的小平米户型卖不错,另一部分购买力则是改善人群继续升级住房。

在三四线城市,就有这么一群地方土豪,对价格脱敏,买房越大越好,越贵越好。

这些年碧桂园下沉三四线城市,战略就是提价,卖得更贵,反而销量越好,就是很好的佐证。

那么结合着户型和面积段,我们可以得到所有城市最有价值的产品:

一线城市,90-110米的小三房。

二线城市,110-140平米的三房、四房。

三四线城市,110-140平米的三房、四房。

根据这个“配方”买房,基本可以拿到同片区内相对增值属性最高的房子。

3

那么,各个面积段人们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继续上图:

90平米以下,大家最无法忍受的就是空间小,功能性差,配套不足,密度高……

我觉得这都不用说,小面积产品是刚需上车盘,刚需属性只能围绕着空间提需求,其他都基本可以忽略。

不过在报告中,有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观察是:

小面积段户型,大家的面积焦虑点并不在卧室,而是客厅、厨房和阳台,这些公共空间上。

小房子最好有一个比较大的客厅,这种房子住起来比较舒服,未来也比较容易出手。

大客厅,可以进行改造,变成客厅+书房+餐厅的多功能空间,满足家庭共处的需求。

而大卧室,除了睡觉休息以外,没有更多的使用频率,在有限的面积里,做太大反而是浪费。

大户型客户的关注点就全然不同了,一股脑扎在了物业和邻里圈层上。

购买140平米以上的面积段对物业服务的关注度高达38%,这个数据的确挺惊人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一切都能理解。

因为人的追求,只有两种,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

当房子很小时,说明物质不够丰富,人们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空间的利用上,而房子很大时,人们已经脱离了面积焦虑,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而物业服务和邻里圈层,就是居住精神层面上的表现,尤其圈层,决定了一定的社交关系和资源人脉以及孩子的生活氛围,对成长影响很大。

这也给买房人一个启示:

买小面积刚需房时,一切以户型为主,要看空间设计如何,是否南北通透,是否明厨明卫,最好客厅和厨房大一些,卧室小一点无所谓。

而在买改善型大平米住房时,户型一般做都差不多,这时候还要关注物业水平如何,不同的物业服务会对社区的升值潜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的观点适用于大部分城市,当然每个人买房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匹配,板块与板块,社区与社区,产品与产品之间都有变数,这正是楼市的魅力所在。

把握行情要反人性,选择地段和产品则要顺人性,甚至预判人居的走势,这决定了你的房子投资价值。

房产投资其实是“普适概念”,无论刚需还是改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房子不涨价,即使住一辈子,下一代拿到手依然有卖的行为,只要卖就会涉及投资。

以上就是子木今天的分享,接下来我还会多写写如何选楼层,选地段,开发商等等,会及时更新给大家。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