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父“债”子还

文丨陈敬生

2022年6月12日,我收到了魏剑波发来的一条微信,内容为:陈叔叔,我将于本月14日从江苏常州返回单位述职,15至19日均在成都。麻烦您和孙叔叔等联系一下,看哪天方便,我要请叔叔们吃饭。还没等我回复,剑波又给我打来了电话,再次重申他的请求,态度诚恳,不容分说。看来,这顿饭我们是非吃不可的。

那么,这个名叫魏剑波的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一定要请“孙叔叔”和我们这一干人等吃饭呢?而且还是从江苏常州大老远的地方赶回成都来的!

客官,莫急,你听我慢慢道来。

时间追溯到2021年11月2日。53年前接我当兵的“老排长”骆昌生夫妇应邀从绵阳来成都参加老战友聚会,当时,团团围坐的宾主共22人,其中,时年87岁的魏守智老首长年龄最长。

魏老是辽宁省喀左县人,1950年入伍,两年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一待就是6年,直到1958年10月26日,才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回国。在朝参战期间,他多次荣立战功。

我们聚餐的那一天,魏老应该感到很高兴。因为,圆桌围坐的人,都是和他相识相知几十年的老战友,有四人还来自他当连长时的某汽车团二营五连,其中就包括这次聚会的两位发起人和东道主。除笔者之外,还有一位曾担任过原大军区副参谋长、正军职将军。老连长常常为此而深感得意和自豪。

宴会的氛围特好。有相当多的人都是离开军营以后第一次见面,老战友们把盏言欢,畅叙友情,拍照留影。谈及下一次餐叙,老连长力排众议,坚持要求大家给他一次机会,表表心意。大家拗不过他,只能礼让,于是当场就确定:就在当月的16日、老地方,魏老邀约大家小聚;但酒水不能让他承担。对此,魏老也只能同意,否则,他将会失去“表表心意”的机会。

可是没过几天,又一波新冠疫情在成都出现。为安全起见,有关人员商量决定取消原定的餐叙。11月10日上午,我给老连长打电话,准备向他通报信息,当然也要征询他的意见。但两次电话都无人接听,这在以往是从没出现过的情况。

当时,我就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安。果不其然,10日中午12时许,老连长的三公子魏剑波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爸突发急性脑梗,正在医院急诊室抢救。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我还真有点懵圈了。

我及时向有关人员通报了信息,并不时询问老连长的治疗情况,也几次提出要去医院探望。但剑波说他爸处于昏迷状态,正在抢救,不让探视。我们只能选择等待,等待老连长能够渡过危险期,转危为安。只是,奇迹并没有发生。11月20日中午,我收到了剑波发来的微信:

陈叔叔:爸爸已于今日上午9:41去世,享年87岁。

当日下午4时,我们十多个人,相约一起去设在成都川航佳园的魏守智老首长的灵堂焚香拜谒。灵堂设置庄严肃穆,正中悬挂着魏老的遗像,两边悬垂着长幅挽联,花圈、挽幛、挽幅、花蓝众多,前来祭奠的人们络绎不绝。

在接待我们一行人时,魏老的家人就很郑重地告诉我们说:老人家罹患急症之前,很看重原定于11月16日的餐叙,几次和家人商量过。他未能如愿以偿,一定是带着深深的遗憾走的。作为家人,我们必须要帮助他兑现生前的承诺,了却他的心愿。这个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请吃一顿饭的范畴,希望能获得叔叔阿姨们的理解和支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这些人确实再也找不到推辞或婉拒的理由。但由于多种原因,魏老家人“请吃”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最近,随着疫情缓解,他们觉得此事不可继续延宕了,如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6月19日中午,还是在去年餐叙的那家酒店,还是在那间包房,还是宾主共22人团团围坐,只是物是人非,现场的氛围多了些许的凝重,少了好多的愉悦。魏家派出了魏老的三公子魏剑波和三儿媳范文英为代表,全程陪同叔叔阿姨们。宴席开始,魏剑波首先讲话,感谢叔叔阿姨们给了魏家一个了却他爸爸心愿的机会。陈武昌、欧阳德祥先后代表来宾讲话。

最后,孙将军讲话。他说:这第一杯酒,还是要敬已经仙逝的魏老,请他喝。他双手将斟满酒的杯子高高举过头顶,然后缓缓地放下,将酒轻轻地倒在桌上。众人皆静默……

一场看似普通的饭局,演绎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好多词汇,如文化、传统、传承、信用、信誉、承诺等等,不时地从脑海中迸发出来,组成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画面。

中华民族重信用,讲信誉,一诺千金的传统美德在发扬光大,父“债”子还的故事别有意韵,值得细细咀嚼。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