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劉 琪

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債券通”五週年論壇暨“互換通”發佈儀式上表示,“互換通”和常備貨幣互換安排的啓動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兩地金融市場的聯通效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當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證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發佈聯合公告,開展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以下簡稱“互換通”),6個月之後正式啓動。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還發布公告稱,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常備互換協議,將雙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貨幣互換安排升級爲常備互換安排,協議長期有效,互換規模由原來的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元港幣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元港幣。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一次簽署常備互換協議。

初期先開通“北向通”

所謂“互換通”,是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連接,參與兩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機制安排。

根據聯合公告,“互換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投資者(以下簡稱“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清算、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參與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即境內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參與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

“互換通”遵守兩地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北向通”遵守現行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框架,同時尊重國際慣例做法,便捷境外投資者進行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風險對沖。可交易標的初期爲利率互換產品,其他品種後續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開放。

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互換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利率互換管理風險,減少利率波動對其持有債券價值的影響,平緩資金跨境流動,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利率互換即同種通貨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換,常用於對沖利率風險。”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談到,2017年以來,“債券通”的推出使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隨着境外投資者持債規模擴大、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風險的需求相應增加。此次“互換通”的推出採用“債券通”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連接方式,打通境外機構參與利率互換市場的渠道,可滿足境外機構對於對沖利率風險的需求。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互換通”業務的推出契合了境外投資者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的需求,可以在離岸市場直接參與境內利率衍生品市場交易,基於自身資產負債結構選擇合適的利率支付方式,有利於平抑人民幣利率波動對債券價值的影響,平滑債券市場的跨境資本流動,使境外投資者更加關注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而不需要因爲短期的市場波動而被動調整資產配置。

從人民幣國際化角度來看,明明認爲,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化更多體現在貿易結算貨幣功能上,而人民幣的投融資貨幣功能仍處於落後地位。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需要不斷深化人民幣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當境外人民幣資金池增加到一定規模時,需要有與之匹配的境外人民幣資產池,以提供足夠的可投資人民幣資產。當前僅開放人民幣債券市場是不夠的,開放利率互換市場以提供相應的風險對沖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這將有助於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流通性,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有重要意義。

創新衍生品清算機構

互聯模式

前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堅持現行銀行間衍生品市場發展道路的基礎上,“互換通”全面借鑑了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成熟經驗和整體框架,對接境外衍生品市場最新發展趨勢,以電子化交易、中央對手方清算爲核心優化了現有流程,提高了交易清算效率。

“互換通”下,境內外投資者可通過相關電子交易平臺的連接開展交易,不改變交易習慣。同時,“互換通”創新了衍生品清算機構互聯模式,由兩家中央對手方共同爲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人民幣利率互換的集中清算服務。境內外投資者可在遵從兩地市場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幣利率互換的交易和集中清算。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外匯交易中心”)瞭解到,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清算所”)、香港交易所集團旗下的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場外結算公司”)三方通過建立基礎設施連接,共同支持“互換通”業務開展,初期支持境外投資者便捷地參與內地銀行間市場利率互換交易及清算。

外匯交易中心爲境內外投資者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務,以不改變境內外衍生品電子交易習慣爲出發點,支持境外投資者通過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境外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接入,在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與境內報價機構達成衍生品交易。外匯交易中心實時將達成的交易發送至中央對手方清算機構(以下簡稱“CCP”)進行集中清算,實現交易清算直通式處理及全流程高效對接。

上海清算所與香港場外結算公司通過CCP互聯,共同提供集中清算服務,其中上海清算所服務境內投資者,香港場外結算公司服務境外投資者;雙方共同進行日常保證金及資金結算,並建立特殊風險準備資源覆蓋彼此違約的潛在損失。

“互換通”充分借鑑現行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經驗與模式:交易端,通過外匯交易中心與兩地CCP的直連,清算端,通過創新的CCP互聯機制,在協議規則、入市交易、清算結算、風險管理等多個環節,降低境內外投資者參與難度與複雜度。交易清算一體化機制安排爲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兩地金融衍生品市場提供了更爲便捷、高效的渠道。

進一步提升

兩地金融市場聯通效率

在創新的同時,防範風險也必不可少。前述負責人表示,有效防範風險是金融衍生品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推進“互換通”工作中堅持的核心原則。在具體的舉措方面,首先,是保證交易秩序和控制市場總體風險;其次,是強化兩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間的風險管理安排;再次,是深化監管合作。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下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是爲“北向通”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提升香港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

潘功勝指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擴大開放是實現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的強大推動力,也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之舉。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很多有利的條件和獨特優勢,是內地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橋樑,也是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先行先試”的重要試驗場。

“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繁榮發展,是中央既定的大政方針,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潘功勝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