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集團的“妖”事件纔過去不久,又有上市公司在期貨套保上跌了跟頭。日前,永茂泰披露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所買入套期保值的、鎳期貨價格下跌導致期貨賬戶虧損4039.74萬元,上交所也於7月3日向其下發了監管工作函。昨日晚間,永茂泰公告稱後續將召開重大事項投資者說明會,進一步就套保事宜與投資者互動交流。

近年來,受疫情衝擊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給下游行業帶來一定經營壓力。上市公司在專注主業之餘,用好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本來可以有效促進穩健經營,證監會對此也持鼓勵態度。但遺憾的是,總有一些公司違背期貨套保對沖風險的本義,綜合前後披露的信息來看,永茂泰此次鉅虧顯然是最新的典型案例。

首先,永茂泰採購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純鋁、廢鋁、硅、銅等,並不包含鎳,但公司上半年買入了鎳期貨看漲合約。同時,永茂泰僅披露了期貨賬戶盈虧情況,並未披露對應的現貨端的盈虧情況,也沒有指出有效/無效套期保值規模。特別是,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未來將不再轉入資金,並逐步減少倉位,更引發了外界對其實際從事的是投機交易的質疑。

其次,從永茂泰過往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不僅熱衷於炒期貨,而且投資收益高過主業,並不斷上調保證金額度上限。去年4月,永茂泰就宣佈投入數千萬開展套期保值業務,且去年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等投資取得收益6399萬元,佔總淨利的28%。今年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8446.34萬元,投資收益就佔到了4242.15萬元,同期的扣非淨利僅爲3488萬元。今年3月,公司董事會將去年的8000萬元的保證金額度上限進一步上調至1個億。而事實上,截至去年底公司的貨幣資金額度一共也只有1.26億元左右。

先是在期貨交易上嚐到甜頭,繼而放大敞口,但最終錄得鉅虧。永茂泰的案例再一次證明,實體企業參與金融投資,如果突破套保底線會面臨何種風險。近期有色金屬尤其是“銅博士”價格的快速下跌,大宗商品的新一輪週期正在展開,這對當下從事期貨套保的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合規的期貨套保並不是洪水猛獸。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的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突破1.2萬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44.5%。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已發佈的套期保值公告顯示,涉及擬參與期貨交易的資金合計已超過550億元,足見利用期貨衍生品管理生產經營風險已經是主流做法。

那麼,如何纔是期貨套保的“正確做法”?這沒有標準答案。但筆者認爲,無論如何上市公司必須堅守對沖風險的初心,不能混淆套保和投機的界限,應當在結合自身實際經營情況開展套保的必要性論證後審慎決策,不能做偏離主業的投機客。

筆者認爲,上市公司必須高度重視套保業務的合規性,原則上應當控制現貨與衍生品在種類、規模及時間上相匹配,並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應急處理預案。此外,信息披露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上市公司應當在定期報告中緊扣套期保值業務實質,結合被套期項目的盈虧狀況綜合量化分析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及時總結經驗、做好風險管理。當然,長遠來看,要想有效發揮期貨市場的“避風港”的作用,恐怕也需上市公司、交易所、期貨經營機構等多方合力纔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