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共有22家上市銀行漲幅爲正,其餘20家股價下跌。其中,股價漲幅靠前的以區域性銀行爲主,其中成都銀行以43.61%位列榜首,江蘇銀行、江陰銀行、南京銀行均漲逾20%,常熟銀行、杭州銀行、張家港行漲幅超過10%。 ]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上半年銀行板塊(申萬一級)在二級市場先揚後抑,整體跌幅2.43%。截至6月30日收盤,行業破淨率仍高達86%,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從個股表現來看,分化加劇,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2家漲幅爲正,多家地方城商行、農商行成爲投資者的避險選擇,其中成都銀行以44.46%的漲幅居首;其餘20家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瑞豐銀行以-26.95%的漲幅“墊底”,而招商銀行則在上半年成爲股份行中的“差生”,漲幅位列全行業倒數第四,平安銀行等也表現不佳。

股價劇烈波動下,今年以來多家銀行觸及穩定股價條件,已有至少12家銀行宣佈高管或股東增持計劃,不完全統計耗資約1.8億元。此外,上半年還有20多家銀行發生內部變動,包括建設銀行、光大銀行的“一把手”變動,招商銀行原行長田惠宇被查,以及近期南京銀行原行長林靜然調職等。

從年初的市場“黑馬”到估值進一步下滑,銀行業在上半年面臨着較大的業績考驗,經歷了一季度的營收淨利增速收窄,市場對疫情反覆、經濟下行、地產行業調整、利率下滑等因素對銀行盈利和不良貸款影響的擔憂有所增加,資本市場波動對財富管理業務的衝擊也更加明顯。

綜合多家機構觀點,下半年銀行業淨息差壓力還會持續,但未來隨着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與傳導落地,社融的逐步恢復將幫助銀行“以量補價”;資產質量方面,房地產部門信用風險依然是關鍵,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認爲,隨着地產產業鏈回暖,相關信用預期可從“極度悲觀”轉向“相對中性”。二級市場上,低估值、高成長的區域性銀行普遍被看好。

個股漲跌各半,22家銀行市值蒸發2800億

截至6月30日收盤,42家A股上市銀行總市值約爲9.46萬億元,仍位列30個申萬一級行業之首。

但從股價表現來看,儘管銀行板塊整體仍跑贏大盤,但個股之間分化更加明顯。今年上半年,銀行板塊(申萬一級)在二級市場先揚後抑,整體跌幅2.43%,同期上證指數跌6.09%、滬深300指數跌8.87%。值得注意的是,年初在市場避險情緒濃厚、銀行年報超預期等背景下,銀行股一度成爲不少投資者首選的避險資產,整體表現從持續回調反轉爲行業漲幅第一,成爲A股市場上的“黑馬”。而目前,銀行板塊的整體排名已經下降至第七位。

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共有22家上市銀行漲幅爲正,其餘20家股價下跌。其中,股價漲幅靠前的以區域性銀行爲主,其中成都銀行以43.61%位列榜首,江蘇銀行、江陰銀行、南京銀行均漲逾20%,常熟銀行、杭州銀行、張家港行漲幅超過10%。

對比明顯的是,在20家股價下跌銀行中,瑞豐銀行跌幅接近27%,另有鄭州銀行、青農商行、招商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紫金銀行、重慶銀行、西安銀行8家銀行跌幅超過10%。值得注意的是,作爲此前高估值零售銀行的龍頭,招商銀行上半年股價累計跌13.36%,漲幅在全行業排在倒數第四位,成爲股份行中的“老末”,區間最大跌幅超過30%;同期,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等前期高人氣銀行股持續回調,跌幅多在5%以上。

記者統計發現,在41家(除蘭州銀行外)有可比數據的銀行中,共有22家銀行總市值相較去年年末出現縮水,合計減少2830億元。其中市值超過萬億的招商銀行市值減少約1555億元,從1.23萬億元跌至1.08萬億元,平安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浦發銀行市值蒸發均超過百億元。

事實上,自4月下旬以來,招商銀行總市值已多次跌破萬億關口,其中4月18日宣佈行長變動後,該行股價不到一個月就跌超20%,一度觸及35.26元/股低位。其間,田惠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此外,上半年股價劇烈波動的銀行還有蘭州銀行、瑞豐銀行、齊魯銀行等新股或次新股,其中蘭州銀行上市以來共計經歷了10次漲停、2次跌停(收盤),但其間最大回撤接近40%,瑞豐銀行、齊魯銀行作爲“小盤子”銀行在幾次金融行情中也分別收穫了1個和3個漲停。

事實上,除招商銀行外,年內還有20多家銀行發生高管變動,其中包括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等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也包括青島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重慶農商行等城商行、農商行,“換帥”原因多爲系統內工作調整。

但因爲“掌舵人”變動引起股價劇烈波動的也不只招商銀行。以近期陷入輿論漩渦的南京銀行爲例,該行在6月29日晚宣佈林靜然辭職的消息,疊加部分網絡傳言干擾,次日股價開盤一度觸及跌停。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林靜然已經履新東南集團副董事長、黨委委員,傳播不實言論的西部證券通信分析師傅鳴非也已被解除勞動合同。據南京警方最新披露,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7月3日晚間,南京銀行率先披露了上半年業績快報,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35.32億元,同比增幅16.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1.5億元,同比增長20.06%。

超10家銀行高管股東護盤,耗資近2億

在二級市場上,銀行股長期經歷着“破淨”苦惱,這一現象在今年上半年也沒有得到明顯好轉。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收盤,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市淨率(MRQ)低於1的銀行有36家,佔比仍高達86%。目前銀行板塊(申萬一級)平均市淨率(LF)只有0.56,處於歷史低位。個股間分化持續,其中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蘭州銀行、常熟銀行是目前僅有的市淨率(MRQ)在1倍以上的6家銀行,此外還有19家銀行市淨率在0.6以上,其餘17家銀行中,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繼續以0.33倍PB“墊底”。

“破淨潮”中,銀行紛紛出手增持穩定投資者信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有12家上市銀行宣佈高管或股東增持計劃,耗資接近1.8億元,其中有銀行高管主動“護盤”,也有多家銀行因股價持續下跌觸及穩股條件。僅5月以來披露高管持股變動的就包括招商銀行、上海銀行、紫金銀行、廈門銀行、北京銀行、瑞豐銀行、重慶銀行、蘇州銀行、齊魯銀行、郵儲銀行等12家銀行,6月增持計劃較爲密集。

以招商銀行爲例,該行新任行長王良僅上任一週左右(5月26日)就“火速”增持了公司2萬股A股股份。據Choice數據,此次增持每股成交價爲38.33元,合計耗資約76.66萬元,成爲今年以來招商銀行高管首次增持。

6月27日,郵儲銀行發佈公告稱,擬採取由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增持股份的措施穩定股價,後者擬以累計不少於5000萬元增持郵儲銀行股份,成爲年內首家啓動穩定股價措施的國有大行。

除郵儲銀行外,此前齊魯銀行因爲股價已觸發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穩定股價義務,也宣佈了一項超過5400萬元的增持計劃。而廈門銀行、重慶銀行宣佈的增持計劃分別在3600萬元、2600萬元以上,增持主體包括公司股東和董監高人員。

此外,還有銀行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股東增持,比如南京銀行一季度以來陸續獲得第一大股東法巴銀行,以及南京市國資委旗下幾家一致行動人股東增持,近期部分股東又通過可轉債轉股進一步增持。

當然,年內也有銀行股東或高管罕見減持。6月30日,年內漲幅接近24%的江陰銀行公告披露,該行董事龔秀芬通過競價交易減持公司500股股份,成交均價4.5元/股,套現2250元。

從機構持倉來看,一季度公募基金重倉銀行板塊的市值比例提升較大,截至一季度末,主動偏股公募基金重倉銀行板塊佔比爲4.01%,環比上升了1.07個百分點。但相較2019年末公募重倉銀行板塊市值佔比6.52%的高位,仍有較大空間。其中,一季度機構增配較多的銀行包括寧波銀行、成都銀行、常熟銀行等地方銀行,以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

業績面臨多重挑戰,地產修復仍是關鍵

在肖斐斐看來,過去10年銀行板塊估值由3倍PB左右下降至當前的不到0.6倍,核心原因是資產質量下滑,其次是收益能力下降。

這些挑戰也並未在今年上半年緩解。在經歷了去年的業績反彈之後,因爲疫情反覆、地產行業調整、淨息差下滑等因素,今年一季度銀行業營收和淨利潤增速雙雙回落,上市銀行營收同比增速約爲4.4%,相比2021年全年7.8%的增幅有所回落;歸母淨利潤增速從12.6%回落至8.7%。

具體來看,6家國有大行中,僅郵儲銀行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維持了兩位數增長,分別爲10.1%、17.8%;股份行中,僅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增速優於去年,其餘增速均有所回落;相比之下,中小銀行尤其農商行中仍有6家維持了20%以上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其中滬農商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增幅繼續擴大,拉動農商行整體增速從15.7%擴大至17.9%,城商行中有8家銀行增速超20%,但只有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增幅擴大。

綜合銀行說法和分析師觀點,盈利增速回落一方面是因爲前期多提減值造成的利潤低基數效應消退,另一方面是受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財富管理業務下降,拖累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放緩。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中有24家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去年四季度環比下滑,有27家銀行的同比增速較去年全年增速有所回落。

而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銀行的息差壓力並未消減,同時還面臨有效信貸尤其中長期信貸需求不足的問題。從一季報來看,有12家銀行淨利息收入同比下降。

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監管指標,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97%,較2021年全年的2.08%下降0.11個百分點。回顧來看,去年12月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先後經歷了3次下調,銀行資產端獲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儘管今年4月央行宣佈已經建立與LPR掛鉤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機制,並引導大行、股份行以及中小行陸續下調了中長期存款利率,但券商普遍分析,預計息差仍有下降空間,肖斐斐對這一數據的預測爲2~4BP左右。

其次是“資產荒”和資金空轉問題。在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居民購房意願持續低迷等背景下,國內金融數據在4月大幅低於預期,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更是出現有記錄以來首次負增長。5月數據雖有明顯好轉,但仍以短期信貸爲主,中長期貸款業務依然承壓。

此外,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還迎來了降低撥備覆蓋率的政策導向。4月13日,國常會明確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而此前業內存在利用撥備計提“以豐補歉”的傳統,隨着讓利實體緊迫性增強,銀行業通過釋放利潤和加快不良處置,進而提升信貸投放能力的必要性也明顯增加。

從資產質量來看,一季度多數銀行的不良率繼續改善,但房地產業務仍然是主要拖累,多家銀行地產行業對公不良率提升,加強風險防範的措施還在持續。肖斐斐認爲,因爲銷售和債務格局惡化,上半年房地產問題資產在銀行業的比重有所提升,預計對公不良率仍會走高,未來對公房地產信用是銀行資產質量拐點是否發生的關鍵變量,而隨着“政策放鬆-銷售轉暖-融資支持-信用修復”鏈條的推進,下半年地產部門的信用風險預期會從極度悲觀轉向相對中性。

在盈利方面,多家機構分析,隨着疫情緩解、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和傳導落地,銀行業基本面也將逐漸修復。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預測,隨着政策發力,6月新增貸款可達2.5萬億元,雖然信貸需求仍然偏弱但邊際好轉且結構改善,後續的走勢仍取決於地產銷售和疫情情況。

肖斐斐也認爲,在量的方面,預計下半年社融增速步入修復階段,銀行業可通過以量補價實現利息淨收入平穩增長,加上中間業務收入修復,預計上市銀行全年營收和利潤增速分別可達到6.0%和7.7%。

對於下半年銀行股的走勢和看法,廖志明認爲,宏觀經濟或將迎來疫後復甦,進而驅動銀行估值修復,銀行板塊有望重演2020年三季度到2021年一季度的疫後復甦行情。綜合來看,機構普遍看好區位優勢較強、估值較低的成長型城商行,以及受益於地產復甦、前期回調較多的股份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