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之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在全國範圍內啓動依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爲期6個月,引發廣泛關注。

網絡水軍破壞市場經濟和社會管理秩序,侵害羣衆合法權益,社會各界反映強烈。公安機關網安部門依託“淨網”系列專項行動,持續對“網絡水軍”相關違法犯罪依法開展偵查打擊,近3年偵辦相關案件600餘起,抓獲嫌疑人4000餘名,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相關違法犯罪活動仍屢打不絕、屢禁不止,可見其複雜性、長期性,必須持續治理、久久爲功。

網絡水軍亂象,散播在網絡空間的各個角落。從電商平臺的刪差評、刷好評,到社交平臺的“殭屍粉”;從直播間的“假人氣”,到點評網站影視劇“未播先評”……在需要數據、需要熱度、需要評價的地方,或鼓吹“好好好”、或齊刷“差差差”、或謾罵“壞壞壞”,總是活躍着一些網絡水軍。殊不知,這些行爲已嚴重攪亂網絡空間、影響市場秩序,甚至涉嫌違法,他們蹦得越高、牟利越多,也會摔得越狠。

刪帖、刷單、改數據,只是網絡水軍的常規操作。一般來說,商家發佈需求,水軍公司承接業務,層層分發,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黑灰產業鏈。網絡水軍們主要是在鍵盤上動動手,一些動歪心思的平臺、商家的購買和實施成本也不高,可謂“無本厚利”。結果是,商家找到刷單“捷徑”,消費者被假象矇蔽,而水軍們賺得盆滿鉢滿。利來利往,各種亂象都與“有償”二字息息相關。斬斷這一黑灰產業鏈,必須斬斷利益鏈。

整治網絡水軍,斷鏈重在斷流。黑灰產業鏈、利益鏈的背後,潛藏着“流量鏈”。一些平臺、商家讓水軍“注水”,就是想以好看的數據換取更大的流量,是一樁短期算來頗爲“划算的買賣”。斬斷網絡水軍的黑灰產業鏈,從根本上斬斷利益交換鏈,要改變一些平臺、商家的流量至上思維。優化推薦算法、調整評價方式、強化異常流量監測等,都有助於堵上這一轉換通道。截流、抽水、撈乾,那些潛伏在水底的水軍們才能乾枯而衰。

網絡空間並非利益空間,流量經濟需要正當得利。網絡空間的清朗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不能被水軍們侵蝕。加強對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全過程、全鏈條的治理,從源頭斬斷利益鏈、產業鏈,定能讓網絡水軍無處藏身,讓廣大網民放心舒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