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原山脈綿延不絕,滔滔的岷江從此發源。

松潘縣川主寺鎮坐落於此。松潘身爲川西高原上的門戶小鎮,地處青藏高原東端,北接九寨溝,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天然的屏障。與壯闊瑰麗的高原風光相伴的,是與外界相對隔絕的自然環境。

松潘黃龍景區

在川主寺鎮第一小學, 每週一的早上,老師們都會站在校門口的公路邊,等候着各自班上的孩子們從四面八方的山路上趕來。

學生們大多來自附近四五公里之外的村莊,平日裏都寄宿在學校。週一早上需要獨自走路到校。上學的路並不那麼好走:有些孩子需要步行三四公里,有些需要橫渡小河,還有些需要穿越多條馬路。

對生活在高原藏區的人們而言,相對閉塞的環境意味着瞭解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強度驟增。特別是對這些年幼的孩子們來說,稚嫩的雙眼更需要觀察和觸碰開闊的世界。

身爲三年級一班班主任兼藏語文老師的龍戈始終擔憂孩子們的課外閱讀問題——“需要更多的書。”

川主寺鎮第一小學的學生們翻閱“爲你讀書”公益行動送來的5000冊書籍 (小龍 攝)

2022年6月16日,拼多多“爲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攜手阿壩州松潘縣委宣傳部、松潘縣教育局,走進松潘縣川主寺鎮第一小學。

和他們一起出現的,還有5000餘冊全新的書籍、體育用品和一場嶄新的閱讀實驗。

艱辛的路

作爲教授藏語文課程的老師,龍戈深深懂得閱讀之於山區孩子們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她也希望能夠帶給孩子們知識和教育的力量。

1995年,從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藏文普師班畢業後,龍戈被分配到山巴鄉長溝小學工作。

那時的長溝小學是一座山區小學,由村莊搬遷而來,孩子們的教室只是一間破舊的倉庫廠房。教室的四個角由柱子撐起,沒有地板,也沒有天花板;下雨的時候,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整個倉庫裏陰暗、潮溼、連想象中的講臺講桌都沒有,龍戈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

龍戈老師在給學生們上課(小龍 攝)

即便環境艱苦,龍戈依然對教書育人的生活充滿熱情。同樣的出身和環境,站在講臺上的她,比別人更加懂得接受教育和讀書的重要性。

做語文老師的路走得辛苦。

學校沒有條件提供宿舍,家離學校有八里路,18歲的龍戈每天騎馬上下班。整個學校只有她一個老師,龍戈咬着牙扛起一切。在日常教課之餘,她還和學生一同動手修理桌椅板凳,也爲學生燒開水、熱乾糧。

她無數次在課堂上鼓舞這些懵懂的孩子們:多讀書、去外面的世界,爭取過更好的生活。

八年後,她被調職到另一所小學任教。

在這裏,她度過了整整十六年的時光。期間結婚生子、丈夫身體不好……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始終壓在她一個人的肩上。

但是課堂上的龍戈老師,永遠是溫柔笑臉,帶着孩子們一起朗讀課文、閱讀名家經典。

正在早讀的孩子們

即使環境艱苦,這些孩子們的眼睛裏,依然閃爍着對求知的熱情。在高原地帶,許多鄉鎮學校都需要輻射到周邊的多個村落。許多外村的學生,就需要步行數公里上學。

高原上山脈重疊,部分路段還有常年未化的積雪,但是松潘的孩子們,依然會在每一個週日的早上,準時出現在課堂上,帶着飽滿的稚嫩的關於知識的慾望。

過去二十年裏,地方政府對教育持續增加投入,積極改善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同時,來自社會各界力量的幫扶也越來越多,川西高原孩子們的求學條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2019年,由於川主寺鎮第一小學缺藏語文老師,在縣教研室的調整下,龍戈被借調到現在的學校。

和自己之前任教的學校比起來,這所小學的面貌可謂是天差地別:現代化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教室寬敞明亮、塑膠操場、籃球場、乒乓球檯等等基本設施都是嶄新的。

一所偏遠山區的鄉村小學運動場

作爲孩子們的藏語文老師,龍戈希望幫助孩子們建立規律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現有的閱讀資源下,龍戈最關切的一點是:提供給學生的課外書籍遠遠不足以支撐日常閱讀需求。

同時,她覺得對這些在藏區出生成長的學生來說,閱讀藏語同樣重要。畢竟,在母語裏,藏着一個人的來處和根基。

學校圖書館的館藏書籍並不能充分滿足孩子們旺盛的閱讀需求。

除了積極給校方提出採購建議,龍戈還和其他語文老師一起,大家自掏腰包,給各自班裏的學生們購買系列藏語書籍,建立圖書角,讓孩子們輪流交換閱讀。

每個周的自習課上,看着孩子們專注於眼前的書本,龍戈感受到一種平靜的愉悅。

只是,書太少、不夠讀,是這羣語文老師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藏區裏的教育接力

如果可以,龍戈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站在講臺上,直到退休那天。

龍戈的同事,也在努力做着相似的事情。擁有着十六年語文教學經驗的瓊瑪磋是六年級二班的語文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她也無比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從孩子們讀一年級開始,她就積極鼓勵孩子們廣泛地閱讀各類讀物。每週三的下午,她都會特意抽出一節語文課,讓學生們自己讀書或者互相交流;每年寒暑假,她也會整理對應的推薦書目,並要求孩子們撰寫讀書筆記。

《生活大爆炸》劇照

在她的班上,許多孩子們還沒有畢業,就已經讀完四大名著。神話、科幻、歷史……不同領域的書籍都在孩子們的閱讀範圍裏,她都希望孩子們擁有廣泛的視野。

然而,即使老師和學生們都自發分享書籍、共同閱讀,但是,瓊瑪磋老師依然感慨村鎮小學裏現有的閱讀資源不夠充沛。

“我們班的書,數量和種類還算是豐富,但離城市學校還是差距不小。”這是瓊瑪磋老師的擔憂。

類似的情況也在龍戈班上出現。

在她的觀察裏,高原山區的孩子們所擁有的閱讀資源,本就相對匱乏。寄宿生活和相對緊湊的日程安排,使得孩子們難以有充沛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中,她還發現,並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認識孩子廣泛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意義。

六(二)班語文老師瓊瑪磋給同學們上閱讀課(小龍 攝)

這樣的撕裂廣泛存在。

2018年,亞馬遜中國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佈《鄉村兒童閱讀報告》。其中數據顯示在我國中西部偏遠地區74%的受訪鄉村兒童一年閱讀課外讀物不足10本,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課外書;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

而此次調研結果還顯示: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佔比接近20%。

我們以此可以窺見中國廣袤的基層鄉村、偏遠地區中,閱讀本身在資源上的匱乏。

最新的《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還顯示:2020年,我國城鎮居民的圖書閱讀率爲68.3%,但農村居民的圖書閱讀率爲49.9%。

對大多數鄉村孩子來說,教科書是他們最容易接觸到也是接觸最多的書

長期以來,鄉村兒童的閱讀問題始終隱匿在更爲宏大的經濟發展、地區差異、家庭教育等複雜因素背後,暗中助長城鄉之間、代際之間的鴻溝形成。

在經濟的騰飛之下,基礎設置配置的差異、家庭收入的多寡、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因素共同導致這條鴻溝的出現。特別是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偏遠地區,閱讀匱乏的後果更加明顯。

如何讓知識普惠城鄉、走進村鎮、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學校和政府共同思索的話題。

可喜的是,企業和社會的力量也開始參與其中。

爲孩子們而來

總有人,爲了這羣孩子們能夠讀好書,跋山涉水而來。

一年多來,和拼多多“爲你讀書”公益行動一起走進鄉村的,還有一羣作家。

2021年5月份,魯迅文學獎得主雷平陽來到雲南大理州洱源縣一所小學,給孩子們上了一堂閱讀課。

他給孩子們分享自己小時候家境貧寒,讀到的書都是從村裏的醫生家借到的。“從那時起,讀書成爲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讀書也帶我走出了小山村,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他鼓勵孩子們,“到天空去,到無限的遠方去”。

《女王的教室》劇照

貴州作協副主席戴冰到了貴州開陽縣高寨鄉中心小學。戴冰給孩子們講述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裏》,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與閱讀興趣,鼓勵孩子們多讀名家經典。

“少年意氣裏最難忍受的便是委屈,彷彿這是世間最大的逆境。中年再讀‘西遊’,已是另一番滋味。”李晁是國內知名青年作家,在6月中旬帶給貴州雷山民族中學的閱讀課上,李晁帶來的閱讀分享課叫做“小話西遊”——讀《西遊記》中的人物,開頭這一番話便引起了高一(1)班少年們的共鳴。

6月14日,青年作家李晁爲雷山民族中學的同學們帶來“小話西遊”閱讀分享課(李麗 攝)

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課堂的,除了作家們的生動講述,還有大批的嶄新書籍。

這也是拼多多“爲你讀書”公益捐贈項目的初心和目標。

自2021年4月上旬起,拼多多“爲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首站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始,目前已在湖北、新疆,青海、甘肅、貴州、雲南、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的偏遠山區、鄉村,持續向當地中小學生髮起公益捐贈,迄今累計捐贈圖書逾20萬冊。

5月7日,拼多多“爲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走進廣東潮州,爲上榮中心學校帶去書籍與閱讀課堂

在本次針對川主寺鎮第一小學的捐贈裏,據項目組成員介紹,此次活動充分考量了該校學生年齡階段、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因素,通過請教教育界與出版界人士,項目組與校方共同商定了捐贈書目——《小兵張嘎》《雞毛信》等英雄事蹟樹立傑出榜樣、培養孩子們的堅定信念;《十萬個爲什麼》《小學科學知識故事》等科普讀物激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和普及常識;《新華字典》《華夏萬卷字帖田英章正楷一本通》等教輔資料致力於夯實學生們的讀寫基礎。

拼多多“爲你讀書”公益行動爲同學們帶來課外讀物及教輔書籍(李麗 攝)

在龍戈和瓊瑪磋老師的班級裏,已經有喜歡閱讀的“書蟲”借閱到此次捐贈的新書開始閱讀。

合力正在形成。從學生到老師、從政府到企業,在“知識普惠、文化下鄉”這樣的思路指引下,曾經看似難以撼動的、橫亙在城鄉、地區之間的知識鴻溝,有了彌合的空隙。

龍戈老師的班上,每天的自習時間都留給孩子們自由安排,閱讀或者習題。

看着孩子們低着頭、拿着剛剛拆封的新書專心閱讀,身爲語文老師的龍戈,看見了新的希望,正在這間教室裏悄然生長。

作者 | 路 鹿

編輯 | 木 土

統籌 | 張鵬霞

排版 | 靜 山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