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鮑亞民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題,作者所要表達的好惡、觀點等。人云亦云,一沒有價值,二沒有新意。立意創新,要求學生先要養成獨立思考、有創造性地思考、善於從多角度思考的習慣。要不被習以爲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權威,善於質疑。 

立意創新,還要善於感受時代氣息,從新鮮的現實生活中不斷髮現新的問題,發現生活中新的矛盾,抓住生活中的焦點、熱點、閃光點,運用求異思維、多向思維等方式,找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角度、新辦法。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在作文的立意上,我們只有儘量求異、求新,才能獲得高分。 

立意創新,還要求做到正確審題,快速、準確地捕捉題目中的信息。選擇小而巧的切人口,便於產生新的立意,也便於出彩。 

下面舉例說說個性化作文立意四法。 

一 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是指寫作時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般開放性思考,便是發散思維。發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開多角度思維。

“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想。它由過去、現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條大道總有許多岔路,每個人在一生總會遇見不少抉擇的關口。如魯迅爲改造國民性而棄醫從文;又如張愛玲所說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選。一條道路固然單調,但有時候,太多或太難的選擇未嘗不是一種痛苦。這種痛苦,是心靈的痛苦。我們在寫作時可以運用。如重慶一考生《獨上高樓》一文選取了李白、蘇東坡、辛棄疾等來寫。在寫每一位人物時都是採取發散思維來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寫李白,寫他的騎驢高歌、海上釣鰲客的遊者形象,寫他的孤獨、傲然,寫他的豪情。寫蘇軾,寫他的寒鴉、飲者、癡漢,寫他的從容灑脫,堅守自我。寫辛棄疾,寫他的江南遊子、狂人、悲鳥,寫他“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執意要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寫他的痛斥、彷徨、期待,寫他的臨清流而賦詩、撫琴而長吟,寫他守護自己那永恆的精神家園。文章刻畫三個人物的語句不多,但由於運用了發散思維,內容豐富,容量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多角立體法。 

如何選擇角度,對於作文的成敗常常是至關重要的。巧妙轉換立意角度,會令人眼前一亮。轉換立意角度,進行立體思維的方法很多,只要將其中一兩種運用熟練,便能在考場上出奇制勝。常用的有順向立意、逆向立意和辯證立意三法。順向立意即根據材料的中心,聯繫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這些觀點和主張是對原材料中心的具體化。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爲對立面,提出與其相反的觀點。辯證立意法,即換一種眼光,變換一個角度看原材料,這是一種辯證思維。它提醒我們多從事物的不同側面來思考和分析,進行多角度的審視。視角的廣闊,會使作文閃現出奪人眼目的亮色。如黑龍江一考生《一蓑煙雨任平生》一文開頭擺出自己的觀點,告訴我們只有調整好心態,以正確的方法去面對挫折與痛苦,才能快意人生。在議論時,作者先採用順向立意,指出挫折是人生的常態,遭遇挫折時決不能一味放任痛苦,讓其充塞心靈,而應學會調適心絃,坦然面對。接着採用逆向立意,指出伯夷、叔齊采薇而食,最終餓死南山,是因爲沒有學會調適心絃,坦然面對。最後採用辯證立意,指出平凡的生活中人們面對人生的挫折,表現出的坦然亦可以慰藉心靈。這樣結尾水到渠成,點明中心,讓人心服口服。 

三 大題小作法。 

大題小作就是把內容寬泛的話題具體爲生活中的小事件,爲大題、寬題、虛題找一個小巧的突破口,從小處着手,以小題材反映大主題,從小題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閃光的思想。大題小作,有題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聯想上的。題材上的化大爲小,指從寫作題材紛繁複雜的結構組成中,精選出被一般人忽視、看似平凡細微的事物作爲切入口,通過對這些“小”的擴寫,來展示整體事物的萬千氣象之“大”。在這裏,這些“小”要能體現原整體事物的精髓。立意上的化大爲小,指從一個大主題中找出一個他人所輕的“小”意思來作爲切入點,表現大主題。聯想上的化大爲小,指從聯想中精取一點,拓展聯想的空間。這裏的“小”大多指細節性的。無論哪種類別上的化大爲小都是以“小”爲角度寫其“大”。如四川一考生《生命是什麼》一文采取大題小作,將生命比作風。風可以穿越荊棘,我們人,在面對挫折和痛苦時,也應該像風那樣,穿越它。只有這樣,才能把生命如風的真諦領悟。不僅如此,作者還列舉了狄金森、梭羅、蘇軾等人在遭遇坎坷時不畏挫折的精神,自然地將“生命如風”的觀點作了生動而具體的詮釋。這就很好地說明了唯有學習風,我們才能藐視一切挫折,讓痛苦煙消雲散,讓快樂灑滿旅途! 

四 避實就虛法。 

所謂“實”,是指提供的題目、材料是具體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實寫,重在刻畫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寫,或直接記敘,它總是按照客觀事物的實際面貌進行具體描寫。“虛”指抽象地寫。虛寫,重在調動讀者的想象,或側面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爲抽象表現,它能跳出現實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徵等手法,爲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由真實的腳印聯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戶聯想到對外的開放,由山澗的橋樑聯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聯想到人的節操,由葉落歸根的景象聯想到思鄉的情懷,由登高望遠聯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這種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實就虛。如福建一考生《風雨任平生》一文在寫蘇軾這個人物時就採用了避實就虛法。作者沒有刻意地講述他的故事,也沒有刻意引用他的詩詞,而是將詩人的命運與作品相互交融,娓娓道出,寫出了蘇軾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壯美的一生。 

總之,只要我們關注生活,思考生活,養成多質疑、多思考的習慣,寫起文章來就會讓你的思想在你的筆下縱橫馳騁,薄發出震人心魄的力量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