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光伏產業鏈上游價格的持續上漲,中游組件廠盈利“難以爲繼”,下游的終端電站需求也受到抑制。

近日,關於光伏組件廠出現大面積停產的消息在行業內流傳。傳言稱,多家光伏組件廠將在6月底至7月初這幾天裏減產或停產。

在第一財經記者求證中,多數頭部組件企業對相關傳聞表示否認。

東方日升(300118.SZ)營銷中心高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排產還沒有較大的變化,但是如果未來訂單出現虧損的話,不排除作出檢修排產甚至是停產計劃的可能性。總體來看,我們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打算。”

另一組件廠內部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二三線的組件廠可能存在停產,因爲沒有垂直一體化產能,他們的成本很高,硅料漲價必然帶動行業洗牌。”

“目前我們仍然以執行前期訂單爲主,但是如果上游價格再這樣漲下去,不排除7月份排產有所調整的可能性,後續可能進一步下調開工率。”該組件廠內部人員表示。

7月4日,組件企業星帥爾(002860.SZ)在投資者平臺上回複稱:“上游硅片的漲價,在短期內對公司光伏組件的生產和銷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前兩年在業內也出現過高硅料價格的情況,而當時光伏組件廠商沒有大規模的排產、停產情況。

實際上,現在最讓組件廠商們感到“兩難”的是,在上游調價對成本端持續施壓的背景下,組件端“是否跟漲”以及“應該漲多少”,終端需求能夠接受。

一直以來,光伏組件廠作爲全產業鏈中“議價能力”較低的中下游企業,在應對上游價格暴漲導致的成本上漲時最爲“受傷”。

某頭部組件廠的銷售高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坦白說,硅料漲到近290元/kg這個程度,我覺得作爲組件廠已經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做了,所以下半年也沒有什麼價格可言。組件、電池端都沒有什麼好報的價格,因爲我們就算報給客戶,客戶也不會接受。”

“在應對措施上,漲價情況還是會出現的。但是目前的問題是,就算價格漲上去也是‘有價無市’,所以還是得看一看再決定後續要怎麼樣做調整。”該銷售高管稱。

目前,組件端的價格已有小幅上揚的“苗頭”。據行業智庫Solarzoom數據,隨着上週以來硅片及電池片的提價,組件廠商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劇。國內組件價格相應略微上調,主流價格到了1.91元/瓦-1.98元/瓦的區間。

“據測算,1.95元/瓦幾乎是國內下游投資企業能承受的價格極限。” 智匯光伏分析稱,當組件價格高於1.95元/瓦時,國內光伏組件招標量明顯下降。即使電池片進一步漲價,組件企業也很難將價格向下遊傳導。

而上游成本的激增,除了影響到中游組件廠的利潤和排產情況之外,還將繼續向下傳導至終端光伏電站的裝機市場。

“今年國內的裝機量應該是比較弱,下游對上游的高價格無法接受。”某組件廠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組件的報價都超過了兩塊一(2.1元),而中標價都在一塊八到一塊八毛五左右(1.8元~1.85元),我們根本無法開工。”

“截至目前,終端接受度仍然低迷。接下來的7月和8月,國內需求和項目的拉動預計將因爲高昂的價格受到限制。”中信建投分析稱,雖然組件廠家已經對7月價格報價有些微調整(漲幅約每瓦0.02元至0.05元不等),但是終端需求和接受度還需要等待供應鏈上游價格來定,7月份的開工情況有可能出現變化。

進一步來看,分佈式電站和集中式地面電站對高組件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

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漲價對於集中式地面電站的影響確實大,相比之下,分佈式電站對價格的敏感度低一點。”

2021年,在國內組件價格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速仍然較高。兩種光伏電站裝機需求差異的背後是收益率的情況不同。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地面電站一般適合地廣人稀的區域,電價偏低;而戶用光伏一般建於屋頂,比較適合地少人密的地方,電價比較高。在同樣高組件價格下,分佈式項目的收益率比地面電站更高。因此,高組件價格對於分佈式電站的需求波動更小。

截至今日收盤,光伏板塊出現分化,中下游組件企業股價“下挫”,而上游硅料企業“飄紅”。

具體來看,組件企業晶科能源(688223.SH)領跌,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綠能(601012.SH)、阿特斯太陽能(CSIQ.US)等組件企業的股價截至收盤均有不同程度下挫。硅料企業大全能源(688303.SH)上漲5.09%,收於77.03元;特變電工(600089.SH)上漲4.99%,收於30.72元;通威股份(600438.SH)上漲3.23%,收於67.75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