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

在資金面平穩跨過半年時點後,央行在公開市場將每日的逆回購規模降至30億元,引發市場關注。

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在7月4日和7月5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與前期持平。

這是央行在2021年1月末以來首次將逆回購的規模降至100億以下。

“央行縮量到30億的確在意料之外,但實際影響這兩天看還是非常有限的,流動性還是充裕的,利率的波動也是對後續央行態度是否變化的擔憂。”某股份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

對於低量逆回購操作,浙商證券認爲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當前銀行短期流動性呈現合理充裕略高態勢,央行開展超額逆回購意義不大,縮量操作更多是穩定市場流動性預期;二是市場利率持續低於政策利率容易導致央行控制力下降和債市槓桿率攀升,縮量操作下兩者差值收窄利於央行控制力迴歸和降低金融風險。

該機構認爲,重價不重量導向下,低量逆回購並非是央行開啓貨幣緊縮信號,市場無需過多擔憂。

國盛證券則認爲,與2021年1月類似,央行當前也無意引導流動性更爲寬鬆,可能一定程度上希望市場控制槓桿水平。但需要看到,當前和2021年1月面臨完全不同的約束條件,當前處於經濟復甦和信用擴張初期,不支持流動性趨勢性收緊。

“央行30億操作並非意味着流動性會趨勢性收緊。當前基本面和信用狀況並不支持央行收緊流動性。同時在財政存款繼續下降、居民繼續回補銀行體系流動性情況下,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寬鬆。”國盛證券認爲。

市場也有不同的聲音。

信達證券在研報中提出,儘管這一操作帶來的淨回籠影響微乎其微,但從歷史上看,央行反常的操作往往是資金寬鬆狀態解除的徵兆,如2020年5月26日,央行突然進行的100億逆回購,以及2021年1月8日的50億逆回購與1月13日的20億。在當前的流動性寬鬆主要依賴央行支撐的狀態下,央行的反常操作必須予以重視。

“從央行二季度例會來看,穩就業仍是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央行更有可能是由於經濟在6月後的邊際修復,逐步減少對經濟的支持,通過調降逆回購規模釋放信號,引導資金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迴歸。在目前債券市場最大的支撐因素來自於流動性寬鬆的狀態下,央行的反常操作總體來看並不是有利的信號。”信達證券分析認爲。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