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這片土地上曾湧現出多位生態建設典型人物,他們是黨員學習的榜樣,也是開展黨建活動的“活教材”

在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的帶領下,以“強堡壘、築思想、謀產業、富職工”爲目標,林場職工掀起了一場“綠色革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在溪水林場,從黨員到職工羣衆,這樣的綠色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孫曉宇 楊思琪

時值夏日,位於小興安嶺腹地的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林場古樹參天,林海茫茫,綠意盎然。這裏保存有完整的紅松原始森林帶,被譽爲“紅松故鄉”。

曾幾何時,伐木工的拉鋸聲、搬木材的口號聲、蒸汽機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響徹林場上空。2013年,黑龍江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採伐。隨着重點國有林區改革步伐加快,這個始建於1957年的東北林場加快形成林場振興新模式,曾“靠山喫山”的林場職工過上了新生活。

高舉一面旗幟,守護一片林海。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抓黨建促發展,在綠色林場留下紅色印跡,交出一份林區發展的新答卷。

2022年6月11日,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林場分公司的香瓜大棚,黨員張茂林在察看香瓜長勢 孫曉宇攝/本刊

“活教材”的力量

在位於“溪水大院”的溪水黨員幹部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牆上懸掛的展板呈現着溪水林場分公司近年來發生的蝶變。生動直觀、主題鮮明的講解,讓不少前來參觀學習的幹部羣衆,感悟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溪水林場分公司新建的溪水黨員幹部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黨建活動場所,依託當地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蹟與抗聯遺址,因地制宜開展黨建活動。

“關於林場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大事小情,全體黨員都在支部會議上討論,大家羣策羣力,把林場建設好,把生態保護好。”黨員孫智剛說。

“興安愚公”馬永順、被稱爲“張山瘋”的種樹英雄張英善……腳下這片土地上曾湧現出多位生態建設典型人物,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秦瑞亮說,他們是黨員學習的榜樣,也是開展黨建活動的“活教材”。

前不久,一部講述伊春重點國有林區開發與變革歷史的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熱播。“老一輩林區人把一輩子獻給了國家,戰風雪、鬥嚴寒,不求回報,爲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歷經創業、改革、轉型,林區前行的腳步不會停息”“從回望歷史中汲取力量,踐行老一輩人艱苦奮鬥的精神,爭取新時代有新作爲”……黨員的學習筆記裏,這些心得體會凝聚着新一代林區人的共識與擔當。

位於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的“奇襲老錢櫃”抗聯遺址,再現了抗聯戰士艱苦的生活環境和昔日戰鬥的激烈場景。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全體黨員,曾在這裏擦拭紀念碑和旗杆,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看着一幅幅生動的壁畫,彷彿80多年前的戰鬥槍聲仍在耳邊迴響,抗聯戰士奮勇殺敵的場面就在眼前,警示我們年輕一代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溪水林場分公司“90後”職工楊哲說。

近年來,更多林場職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今年4月23日,楊哲如願成爲一名黨員。如今,面對森林防火、營林生產、疫情防控等各項任務,楊哲都默默告訴自己,要以老一輩林區人爲榜樣,用心用情用功守護綠色林海。

“綠色革命”的排頭兵們

在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的帶領下,以“強堡壘、築思想、謀產業、富職工”爲目標,林場職工掀起了一場“綠色革命”。

走進溪水林場分公司黨員張茂林所承包的3棟香瓜大棚,一顆顆香瓜藏於綠葉之下,個頭已長至雞蛋般大小。張茂林說,這些香瓜遠近聞名,等7月上市時,在路邊擺攤便可銷售一空。

“林區停伐以後,拿啥維持生活?面對家裏的孩子和父母,我也曾困惑過、彷徨過。”張茂林說,爲謀劃發展新路,曾有多年香瓜種植經驗的他決定帶頭種植香瓜。

由黨支部聘請專家傳授種植技術、購買香瓜種植方面的書籍、解決香瓜種植難題……香瓜逐漸成了“致富瓜”,溪水林場分公司職工發展起“香甜事業”。

“只宣傳、沒行動,職工不會信。黨員帶好頭,產業就能發展起來。”談及帶頭種植木耳的初衷,黨員賈存革感觸頗深。2017年,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班子帶頭集資80萬元,率先承包木耳大棚20棟,示範種植掛袋木耳30萬袋。他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中午時分,68歲的溪水林場分公司退休職工劉養順正在自家辦的農家樂裏忙碌。“溪水國家森林公園就在我家門前。有這麼好的條件,我開起了農家院,每年收入能有十多萬元。”曾是伐木工人的他,如今已變成經營農家樂的能手。

5年前,年過六旬的劉養順鼓起勇氣,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要把農家院開好、開出特色,帶領職工羣衆一起致富。”入黨宣誓的那一刻,他心潮澎湃。

通過一批黨員的示範帶動,林場的老百姓過上了新生活。據統計,溪水林場分公司已累計發展掛袋木耳150萬袋,無公害蔬菜118棟,棚室香瓜115棟,開設農家樂24家,實現轉崗就業500餘人。

守護綠水青山

在溪水農家院一條街,48歲的黨員方桂茹正在客房內整理牀鋪,門口“黨員創業示範戶”的牌匾十分醒目。

“當時在黨支部會議上,大家謀劃開農家樂、辦民宿,但很多職工有顧慮,擔心投入打水漂。”2017年5月,方桂茹決定拿出10多萬元積蓄,將自家200多平方米的住房裝修一新,開辦民宿。

幾年來,隨着林場生態好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天南地北的遊客成了這裏的常客:品嚐農家菜、呼吸林間空氣、享受深睡眠……方桂茹家的民宿不斷增收。

如今,方桂茹還承擔着200多公頃的森林管護任務。喫上“生態飯”讓這裏的林區人越來越意識到,森林生態是發展最現實、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保生態就是保發展。不折不扣地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才能讓生態發展永續。

“前些年罕見的狍子、猞猁、野豬、黑熊等,如今重現山林,與管護工人‘偶遇’。”張茂林見證着這裏停伐後生態屏障功能的不斷完善。乘車前往溪水林場分公司途中,記者看到不少野雞在公路上穿行。

在林區,森林防火是頭等大事。黨支部成立了生態保護黨小組,對8151公頃森林、19個管護責任區實施“黨建聯建”三級包保責任制。

“我不是黨員,但也要向黨員學習。”溪水林場分公司“70後”護林員楊如意每天定時巡護,查看是否有起火點。他說,在小興安嶺,守護好這片林子,是一代代林區人的使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在溪水林場,從黨員到職工羣衆,這樣的綠色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一組數字見證着這裏的變化:近6年來,溪水林場分公司共計完成補植造林1.4萬畝,完成中幼齡林撫育7.8萬畝,森林覆被率已達84.3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