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BIS亞太地區首席代表:全球央行面臨嚴峻通脹考驗

各界擔憂經濟會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長期通脹和衰退環境。

當前,全球許多國家的通脹已達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烏克蘭局勢推高了能源和食品價格,擠壓了家庭的實際收入,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經濟會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長期通脹和衰退環境,全球央行面臨空前考驗。

國際清算銀行(BIS)亞太地區首席代表悉達多·蒂瓦里(Siddharth Tiwari)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通脹處於幾十年來的高點,全球央行的首要任務是抗擊通脹,更重要的是控制通脹預期。時間是關鍵,拖得越久,通脹越會根深蒂固。

“目前新興市場面臨雙重壓力,不僅要面對外部環境的收緊,還要面對本國貨幣環境的收緊。商品進口國面臨更大挑戰,例如像印度這樣的商品進口國,即使有8%左右的高GDP增長,也會感受到壓力。因此,抗擊通脹仍是各國央行面臨的首要挑戰。央行明白傳導機制是什麼,但這是一整個經濟體系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所有部門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蒂瓦里稱。

BIS在6月發佈的年度經濟報告中提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爲了遏制通脹和控制貨幣貶值,許多央行去年開始提高政策利率。發達經濟體正在迅速跟上。BIS認爲,要避免根深蒂固的高通脹,吸取上世紀70年代的教訓是很重要的。1973年和1979年石油危機的後果是持續的高通脹和低經濟增長。

蒂瓦里則認爲,目前與上世紀70年代的確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例如,目前各國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更低,如果看GDP的能源強度,即生產一定數量的商品和服務所需的能源,自70年代以來已經下降了40%。

“儘管油價高企,但各國對能源的依賴卻降低了。同時,當前貨幣政策框架更加健全。比起70年代,央行的政策目標更加明確,信用度更高,各國的外匯儲備也更加充分。不過目前債務比例更高,資產價格也高企,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組合。”他稱。

除了能源、債務問題,糧食安全問題也成爲當前一大擔憂。BIS提及,能源和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而化肥和金屬等關鍵產品供應中斷,未來的全球產量可能下降,加大價格壓力。

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很難放緩緊縮的節奏,而目前市場已經開始被衰退擔憂主導。蒂瓦里表示,如果按照當前市場對利率的定價,到2025年,GDP可能會比目前低大約1.5個百分點。如果央行重現21世紀初更陡峭的加息路徑,GDP降幅可能會翻倍。

市場也普遍認爲,這次要實現“軟着陸”的挑戰不小。BIS認爲,經驗表明,較短且前置性的緊縮週期往往比較淺但持續時間較長的緊縮週期更有可能實現“軟着陸”。目前週期開始的條件很有挑戰性,因爲通脹水平高於以往大多數緊縮週期開始時的水平,許多國家的公共債務也處於歷史高位,這使得在不引發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提高利率變得更加困難。數據顯示,各國房價和家庭債務普遍上升,許多經濟體的企業風險敞口也有所增加。

BIS認爲,在一定程度上,“軟着陸”取決於供應衝擊是否會迅速消失,也取決於適度的貨幣緊縮能否在不出現重大經濟收縮的情況下緩和需求、降低通脹。然而,如果負面衝擊持續,總需求的放緩又不足以緩解價格壓力,則將有必要採取更多緊縮措施,額外的痛苦將不可避免。發達經濟體面臨的一個風險還在於,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可能引發嚴重衰退和金融壓力。相關的金融穩定風險可能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在非銀行機構中,並通過隱性槓桿和流動性錯配體現出來。

早前,BIS宣佈,張濤於6月14日加入該機構,出任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首席代表。他將常駐中國香港,領導BIS亞洲和太平洋辦公室的工作。蒂瓦里即將卸任,未來張濤將接棒他的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