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已逾半年。全面淨值化轉型的理財產品在經歷今年初的“破淨潮”之後,近期整體表現回暖。上半年,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積極開發創新產品,主題類理財產品發行火熱。權益類投資方面,銀行理財公司對上市公司調研頻次較2021年同期顯著增加。

業內人士認爲,加大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力度,正是銀行理財公司加強投研建設的重要表現。目前銀行理財公司的投研能力還處在重塑期,未來提高投研能力將成爲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

創新產品擴容

上半年,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展開產品創新與探索,密集佈局主題類理財產品。

例如,養老主題產品成爲銀行理財公司紛紛爭搶的新賽道。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截至7月4日,“在售”及“存續”的養老主題理財產品共27只,發行機構主要包括建信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工銀理財、招銀理財以及光大理財等試點機構。從產品類型看,固收類產品居多,佔比70%,混合類產品佔比30%,目前暫無權益類養老理財產品。

中郵理財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中郵理財即將發行該公司第一隻養老理財產品。他表示:“養老理財基於自身長期性、穩健性等特點,將成爲銀行理財公司加快推進佈局權益市場的抓手,未來將爲權益市場注入增量資金。養老理財產品封閉期最短爲5年,且運用收益平滑機制可有效熨平產品短期波動,因此有助於產品中的權益資產發揮價值投資優勢,降低了股票換手率和資產價格的波動性,有效提高了長期獲取穩定收益的概率,推動了銀行理財公司提升權益資產配置。”

此外,工銀理財、交銀理財和青島銀行等機構發行了“抗疫主題”理財產品,投向支持民生行業和防疫單位,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穩步復甦。交銀理財和中銀理財日前分別發行兩款“專精特新”主題理財產品並完成募集。“碳中和”、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等主題產品更加火爆,截至目前,全市場ESG相關主題產品已發行超過100只。

產品淨值普遍回升

上半年,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波動較大,在經歷了今年年初的“破淨潮”之後,隨着債市和A股市場逐漸回暖,理財產品淨值普遍回升。

目前,“破淨”理財產品佔全部理財產品的比例較此前有大幅收窄。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全市場披露最新淨值的理財產品達26788只,其中,單位淨值低於1元的產品爲866只,“破淨”產品佔比僅爲3.2%。在5月末,該項佔比爲5.2%。在一季度末,“破淨”理財產品佔全部理財產品的比例一度接近8%。

中泰證券表示,近期理財產品淨值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裕與債券市場回暖。債券是理財產品的主要投資標的,流動性寬裕導致市場對債市的樂觀情緒升溫。

銀行理財公司也迅速作出反應,在投資策略、操作上不斷進行優化與調整。工銀理財投研團隊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投資策略調整方面,及時通過調整債券組合久期、控制利率風險、提高票息收入等方式穩定固收投資,充分發揮高票息資產的“穩定器”作用。同時,該負責人表示:“我們加強市場分析研判,堅持多元均衡配置策略,利用多資產、多策略降低單一資產和策略的波動風險,根據市場形勢靈活調整股票倉位,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好平衡,提高風險收益性價比。”

注重上市公司調研

今年各家銀行理財公司加大了對權益市場的調研力度。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20家銀行理財公司累計參與調研上市公司1517家(次),而去年同期,銀行理財公司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僅爲415家(次)。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調研是瞭解上市公司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銀行理財公司自身投研體系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加大上市公司調研力度,正是加強投研建設的重要表現。

目前來看,銀行理財產品仍以固收類爲主,權益類產品佔比較小。展望銀行理財公司未來發展,提高投研能力或將成爲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郵理財投研負責人表示,目前銀行理財公司的投研能力處在重塑期,既有原銀行資管模式下如大類資產配置、資產負債管理、另類資產創造、債券投資以及銀行間市場交易等優勢,也有如研究體系不健全、股票投資經驗不夠豐富等短板。他強調,值得期待的是,銀行理財公司在資管新規轉型初期,能夠客觀看待和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經過一段時間的投研體系重構、專業化人才隊伍培養與擴充,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觀。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銀行理財公司加大權益類資產投資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逐步提高投研能力,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下一步,銀行理財公司應進一步豐富理財產品種類,加強風險評測,向不同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等級、期限的理財產品,也應繼續加強和改進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金融素養,引導投資者理性看待市場變化,做價值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