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近日,隨着廣州供電局聚龍廟幹線136號杆聯絡開關順利合閘,廣州從化與清遠清城兩條10千伏電力線路正式聯絡。這是廣州首個跨市配電網互聯互通項目,可以有效減少邊遠地區的停電時間,讓農村羣衆在家門口享受更高質量的電力服務。廣州清遠配電網互聯互通後,可以實現從化地區約2500多個用戶在3分鐘內通過配網自愈技術快速覆電,減少從化區鰲頭鎮聚龍廟片區年停電時間約3小時。

打通電力“斷頭路”

過去廣州清遠兩地通過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線路聯網,但10千伏配電網則處於完全隔絕狀態。廣清交界區域山巒重疊,多爲10千伏輻射線路,是名副其實的電力“斷頭路”。這些線路發生故障時,負荷無法實現轉供,供電可靠性水平受到制約。以清遠清城區龍山鎮10千伏龍橋線爲例,該支線通過長距離架空線路到達廣清兩市交界區域。由於該線路是單迴路供電,沒有其他供電線路與之聯絡,一旦電力線路前端發生故障,電能傳輸不到線路末端,其後的11箇中壓用戶只能跟着停電,從而使得供電可靠性降低。與此同時,廣州從化區鰲頭鎮同樣有線路存在分支線不可轉供問題需要解決,而這條線路距離清遠線路僅210米。

爲解決雙方共同的困難和問題,廣州供電局與清遠供電局深化溝通協作,將位於廣州市從化區廣清邊界的供電線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延長,與清遠市邊界地區的供電線路通過負荷開關連接起來,從而打通電力“斷頭路”,實現兩地配電線路“手拉手”。該項目打破了跨市建設“壁壘”,兩地電網通過10千伏線路連通後,實現了“互濟互保、互聯互通、互供互備”功能,有效增強了邊界地區的負荷轉供能力,提高了區域供電可靠性。

爲了更清楚分析以前110千伏及以上線路聯網和本次10千伏配網互聯互通的不同,項目工程人員作了個形象的比喻:廣清兩地之間的電能傳輸早已經通過“電力高速公路”互通,但分屬兩市面對面的村與村之間、鎮與鎮之間,想要直接通過“鄉間小道”、縣道走一走反而成了難題。配網互聯互通工程建成後,電能無論是走國家級高速、省級公路還是鄉間小路,只要有需要,兩個城市間就可以隨時以最合適的方式互相幫助。

“小項目”有“大價值”

廣清配網互聯互通工程新建10千伏架空聯絡線路210米,項目總投資並不算多,只能算是一個“小項目”。假設不建設該項跨市聯絡工程,爲實現線路雙迴路供電,則需要從從化區聚寶變電站新建20公里左右的10千伏架空線路進行聯絡,這樣不僅會花費大量的項目投資,同時長距離的架空線路建設需要翻山越嶺,難免對經過地區的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跨市配電網互聯互通項目的建設,不僅節省了90%以上的投資金額與運維成本,而且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了廣州與清遠在精準投資、供電可靠性提升、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多方共贏”。

該工程投運後,廣州、清遠任意一側檢修停電時都可由聯絡線轉供電,停電次數將大幅度下降;當線路發生故障跳閘時,也可實現快速覆電,提高搶修送電效率。此外,廣州、清遠兩地供電局還將圍繞聯絡線的調度操作,制定專屬的一體化調控方案,建立“橫向協同”的聯動工作機制。

首例配網“手拉手”工程

“本次跨市的配網‘手拉手’工程是廣州首例,廣州、清遠雙方共同研究探討,克服各種困難,爲推動廣清城鄉設施一體化發展,打造出了電力配網線路互聯互通的標杆示範工程。”從化供電局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葉洪江介紹到。

爲了趕在夏季用電高峯到來前實現電力互聯互通,增強線路供電可靠性,廣州從化供電局與清遠清城供電局相關人員多次研究探討,共赴現場勘查,制定出最優聯絡方案,協調解決了跨市調度、停電安排、關口計量、物資調配等問題,最終在6月29日,聯絡線路工程順利投產運行。

據介紹,下階段廣州供電局將進一步擴大跨市互聯項目成果應用,繼續致力於克服廣州北部山區電網網架薄弱短板,在提升供電可靠性上持續發力,推進鄉村長線路跨市跨區縱深融合。積極推動廣州北部山區電網與清遠、韶關、惠州等周邊地市供電網絡的互聯互通,打造線路深度互聯、資源配置靈活、網架結構堅強的一體化配電網,爭當配網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先行示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