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7月5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2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表示,自5月以来随着疫情好转,政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宏观经济开始逐步恢复。一季度 GDP 增长 4.8%,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1%左右。

《报告》认为,尽管二季度GDP增速明显降低,影响年初5.5%左右增速目标的实现,但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物价涨幅处于合意区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财政赤字率低于3%,货币政策仍处于常态化区间,宏观政策仍有较大空间。

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逐季回升

《报告》表示,展望下半年,通胀阴霾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全球经 济“滞胀”风险高企,中国经济将面临外需减弱、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冲突等外溢风险。下半年,内需将替代外需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从国内发展看,中国市场规模大、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科技创新较快发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短期经济压力主要来自非经济因素冲击。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将进一步减弱,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市场预期和信心将持续恢复,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逐季回升。

但是,疫情仍是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报告》据此逬行了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景的预测:

悲观情形下,疫情再度超预期爆发,防控措施加码,再次冲击经济供需两端活动,预计三季度及全年GDP均増长3.2%左右;

基准情形下,疫情在个别地区仍有散发,对人口流动特别是跨区域流动仍有影响,消费、服务业等受影响较大行业的恢复相对较慢,预计三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4.6%、4%左右;

乐观情形下,疫情有效控制,防控措施逐步放开,人口流动基本恢复正常,消费、服务业等较快恢复,预计三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6%、4.7%左右。

四大挑战不容忽视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周景彤在发布会上介绍,除了疫情的不确定性之外,中国经济下半年还面临着四大挑战。

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受地缘局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截至5月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谷物)分别同比上涨了63.9%和29.71 %。通过定量测算发现,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在直接传导情形下输入性通胀对我国PPI、CPI同比涨幅的抬升作用分别为0.98个和0.43个百分点,在间接传导情形下则分别约为4.92个和1.69个百分点。

二是地产行业信用风险仍有蔓延可能。1-5月,前100名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73.9亿元,同比下降50.7%;拿地总额为4681亿元,同比下降64.7%。5月,房地产行业新增7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超过250亿元。2022年为房企美元债兑付高峰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将加大中国房企美元债还本付息压力。2022年房企预期到期债务约9603亿元,有251家房企需偿还到期债务。房地产销售遇冷叠加债务到期规模较大,房企偿债和经营形势仍不容乐观。

三是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全球疫情冲击叠加地缘局势等影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势头,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经营成本明显增加,大量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企业未来预期。大量外贸企业面临出口增长下行、汇率波动较大、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等多重压力。

四是受外围影响金融市场存在波动风险。受中美货币政策背离、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并有扩大,2022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期资本外流现象。全球主要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海外流动性收紧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相关风险将通过跨境资本流动、资产配置组合调整、汇率波动、避险情绪等渠道波及至国内。

银行业积极支持稳经济大盘

《报告》建议,未来要持续落实落细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保民生。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积极财政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纾困和扩大有效投资;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结构性功能,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发挥投资托底经济的作用,“多箭齐发”助推消费恢复;从供需两端支持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如果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现有政策持续显效,宏观经济政策再加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将大大降低,经济调控重点应转移到加强预期管理、加大市场沟通、重塑市场信心和持续优化市场和政府关系等方面,同时还要着眼于夯实基础,通过加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持续培育长期竞争力。

除了宏观层面上的建言献策,《报告》还提到,未来,中国银行业支持重点行业和关键产业发展,助力经济稳定,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加大信贷投放。银行业要精准把握信贷政策,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提前规划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确保信贷资金平稳、 均衡投向实体经济。继续加大对普惠、绿色、科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专项信贷政策工具,加大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

第二,优化服务模式。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支持,在各个细分领域为客户提供创新和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提升金融支持的质效。

第三,降低服务成本。依托自身在发展规模、客户基础、员工素质等方面的优势,整合集团金融资源,打造商投行联动、线上下联动、境内外联动等更加多元化的“大投行”金融服务模式,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解决重点行业融资问题。

(作者:唐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