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7月5日,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北京發佈《2022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報告》表示,自5月以來隨着疫情好轉,政府採取系列政策措施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快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宏觀經濟開始逐步恢復。一季度 GDP 增長 4.8%,預計二季度 GDP 增長 1%左右。

《報告》認爲,儘管二季度GDP增速明顯降低,影響年初5.5%左右增速目標的實現,但中國經濟穩定運行具有堅實基礎,物價漲幅處於合意區間,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財政赤字率低於3%,貨幣政策仍處於常態化區間,宏觀政策仍有較大空間。

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逐季回升

《報告》表示,展望下半年,通脹陰霾席捲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加快收緊、全球經 濟“滯脹”風險高企,中國經濟將面臨外需減弱、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地緣政治衝突等外溢風險。下半年,內需將替代外需成爲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從國內發展看,中國市場規模大、產業鏈供應鏈完整、科技創新較快發展,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短期經濟壓力主要來自非經濟因素衝擊。

隨着防疫政策優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將進一步減弱,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市場預期和信心將持續恢復,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逐季回升。

但是,疫情仍是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報告》據此逬行了悲觀、基準、樂觀三種情景的預測:

悲觀情形下,疫情再度超預期爆發,防控措施加碼,再次衝擊經濟供需兩端活動,預計三季度及全年GDP均増長3.2%左右;

基準情形下,疫情在個別地區仍有散發,對人口流動特別是跨區域流動仍有影響,消費、服務業等受影響較大行業的恢復相對較慢,預計三季度及全年GDP分別增長4.6%、4%左右;

樂觀情形下,疫情有效控制,防控措施逐步放開,人口流動基本恢復正常,消費、服務業等較快恢復,預計三季度及全年GDP分別增長6%、4.7%左右。

四大挑戰不容忽視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周景彤在發佈會上介紹,除了疫情的不確定性之外,中國經濟下半年還面臨着四大挑戰。

一是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受地緣局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影響,全球能源、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截至5月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穀物)分別同比上漲了63.9%和29.71 %。通過定量測算發現,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在直接傳導情形下輸入性通脹對我國PPI、CPI同比漲幅的抬升作用分別爲0.98個和0.43個百分點,在間接傳導情形下則分別約爲4.92個和1.69個百分點。

二是地產行業信用風險仍有蔓延可能。1-5月,前100名房企銷售額均值爲273.9億元,同比下降50.7%;拿地總額爲4681億元,同比下降64.7%。5月,房地產行業新增7只債券違約,違約金額合計超過250億元。2022年爲房企美元債兌付高峯期,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將加大中國房企美元債還本付息壓力。2022年房企預期到期債務約9603億元,有251家房企需償還到期債務。房地產銷售遇冷疊加債務到期規模較大,房企償債和經營形勢仍不容樂觀。

三是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全球疫情衝擊疊加地緣局勢等影響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勢頭,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企業經營成本明顯增加,大量下游企業利潤受到擠壓。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企業未來預期。大量外貿企業面臨出口增長下行、匯率波動較大、外部不確定性較大等多重壓力。

四是受外圍影響金融市場存在波動風險。受中美貨幣政策背離、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中美利差出現倒掛並有擴大,2022年以來中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短期資本外流現象。全球主要央行加快收緊貨幣政策,海外流動性收緊將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相關風險將通過跨境資本流動、資產配置組合調整、匯率波動、避險情緒等渠道波及至國內。

銀行業積極支持穩經濟大盤

《報告》建議,未來要持續落實落細國務院關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保民生。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積極財政政策全力幫助企業紓困和擴大有效投資;貨幣政策更好地發揮結構性功能,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進一步發揮投資託底經濟的作用,“多箭齊發”助推消費恢復;從供需兩端支持合理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如果疫情防控措施優化、現有政策持續顯效,宏觀經濟政策再加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將大大降低,經濟調控重點應轉移到加強預期管理、加大市場溝通、重塑市場信心和持續優化市場和政府關係等方面,同時還要着眼於夯實基礎,通過加大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等持續培育長期競爭力。

除了宏觀層面上的建言獻策,《報告》還提到,未來,中國銀行業支持重點行業和關鍵產業發展,助力經濟穩定,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

第一,加大信貸投放。銀行業要精準把握信貸政策, 擴大新增貸款規模,提前規劃信貸投向、調整信貸結構,確保信貸資金平穩、 均衡投向實體經濟。繼續加大對普惠、綠色、科創、交通運輸等領域的信貸支持,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等專項信貸政策工具,加大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

第二,優化服務模式。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提供定製化的金融支持,在各個細分領域爲客戶提供創新和有針對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提升金融支持的質效。

第三,降低服務成本。依託自身在發展規模、客戶基礎、員工素質等方面的優勢,整合集團金融資源,打造商投行聯動、線上下聯動、境內外聯動等更加多元化的“大投行”金融服務模式,有效降低融資成本,解決重點行業融資問題。

(作者:唐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