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57岁的罗盛教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医学中心离世。

他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由生前的中学科学老师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

“我的父亲、兄弟都是老师。以前我教书育人,希望以后能为医学教育作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在6月留下的视频影像中,罗盛教对着镜头说。

罗盛教教书30多年,在浙江义乌市苏溪镇初级中学做了多年科学老师,曾任学校副校长。2019年末,他确诊肺癌晚期,没有手术指征,进行靶向治疗和化疗。

他的妻子回忆,丈夫确诊癌症前就有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想法,生病后也提起过几次。

今年6月,罗盛教病情恶化住进浙大四院。“他入院时癌细胞已转移到大脑、肝脏等多部位,住院没几天他就找我,说希望捐献器官和遗体。”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莉5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罗盛教同时也和妻子说了捐献的想法,妻子起初并不支持:“我说,你把遗体捐了,以后清明节我们去哪里看你?你人走了,我们总还要留个念想,不能花都没地方送。”

罗盛教说,两年前第一次做化疗前,自己去理发店剪头发时特意把头发留起来拿回家,就是为了以后可以代替遗体放进墓地,“你们在心里默默想念我就好。”妻子闻言,良久才说:“那好,依你。”

“我当时留起头发,没和妻子说原因,其实那时我就想好了。我很了解她,嘴上虽然反对,但只要我想好的事,她还是会支持。”在生前的视频中,罗盛教说。

杨莉告诉澎湃新闻,罗盛教多次询问捐献进展,“我试探性地问过,知道遗体捐献后作什么用吗?他说知道,都了解过了,是用于医学解剖课等。”

罗盛教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名。

6月29日,罗盛教整理好仪容,扣好病人服的纽扣,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7月4日上午,罗盛教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在确认捐献协调员已到院后,他长舒一口气,说放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