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叛國者許秀中,又跳出來了!

補壹刀

執筆/胡一刀&斬魄刀

許秀中說,她又回來了。

沒錯,就是那個曾極力借新疆議題抹黑、攻擊自己祖國的許秀中。

而且,這一次,比她在2021年突然“隱身”更加高調。

《澳大利亞人報》把對她的“專訪”,標題定爲——“反北京人士許秀中迴歸,直面中國攻擊”。

打上“反北京人士”和“中國攻擊”的標籤,確實非常能在西方輿論和社交媒體中收割流量及關注度,但是許秀中爲什麼在沉寂一段時間後,選在這個時候“高調回歸”?

她宣佈“回來了”,這背後又藏着哪些目的?

01

7月4日《澳大利亞人報》刊登的這一專訪,先不說內容怎樣,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

這篇對許秀中的“專訪”,英文版的內容在《澳大利亞人報》網站上是收費的。而中文版的內容,卻在《澳大利亞人報》中文網站上是免費開放閱讀的。

這個操作藏着幾個意思?

很明顯,就是想讓這些內容能在中文網絡空間更大範圍傳播,進而影響那些對涉華議題感興趣的網民。

在瞭解了這個目的後,我們再來看這篇“專訪”到底談了一些什麼內容。

這篇文章宣稱,“在面對她的生命、朋友和家人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威脅後,作爲反北京的火爆人物許秀中做出了戰略性的退隱。她表示,這是因爲她的工作揭示了北京的錯誤行爲而受到懲罰。如今,她又重回戰場。”

這短短三句話,就能看出,《澳大利亞人報》是在把許秀中樹立成“鬥爭性”人物,或者說把她打造成“受害者”和“反抗北京”的典型。

而且還在“輕描淡寫”中,向中國潑出了一盆髒水,污衊說“她的退隱,是因爲她的生命、朋友和家人都受到了威脅”,而這個威脅來自何處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是“她揭露的對象”。

可是,之前已經有多家媒體報道過,許秀中在國內的朋友和家人拒絕聯繫她,是因爲她連祖國都出賣,毫不顧忌地進行各種下三濫的抹黑和污衊。連許秀中自己都說,“我在國家、商業和社會媒體上被譴責爲中國最大的叛徒之一”。

對於這樣的人,在中國國內被開除“朋友圈”“親友圈”也是正常的,對自己的祖國有正義感和榮譽感的人,都不會與賣國求榮的人爲伍。

而且,許秀中在澳大利亞活得好好的,怎麼可能還有人威脅她的生命?

爲了給自己增加“光環”,故意打悲情牌,這套路也太低級了吧。

對於爲什麼“迴歸”,許秀中也說出了理由。

“北京及其支持者試圖讓我保持沉默,坦率地說,我不能讓他們得逞——所以我回來了”。

她還惡毒地給出了一個評價,“中國正處於一個瘋狂的時代”。

看看,許秀中多麼急於將自己裝扮成“對抗中國的女性先鋒”。

而且,還給自己加戲,強行給自己賦予意識形態意義。

02

“補壹刀”此前曾寫過關於許秀中的文章。她1994年出生於甘肅省,現在已是澳大利亞籍。她有多重身份,比如“專欄的記者”、脫口秀演員等等。

2012年她上了大學,從大二開始,留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之後加入了澳大利亞國籍,並在2016年加入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這個研究所聽起來似乎挺專業,但其實就是一個被美國資金供養、蓄意污衊和抹黑中國的機構。

許秀中在這個智庫成了一名所謂“研究人員”,寫了多篇關於新疆的歪曲文章。

尤其是2020年,她在ASPI發佈的一份“報告”,編造稱“新疆有成千上萬的維吾爾人和其他受到壓迫的少數民族人員被充當強迫勞動力”。這些人遭到拘留、“接受再教育”,之後被髮送到新疆以外的工廠工作。

這些工廠爲耐克(Nike)、蘋果(Apple)、阿迪達斯(Adidas)和其他80個知名服裝、汽車和科技品牌供貨。向西方輿論強化所謂“強迫勞動”的存在。

在此期間,她的父母多次勸她,不要再爲外國效力,不要再刻意地誣陷自己的國家。父母在她陷入陷阱中時,多次讓她回國,不要再受蠱惑,但許秀中不聽,堅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錯再錯。

2021年10月之後,她就似乎隱身了。

那許秀中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宣佈“迴歸”?

分析《澳大利亞人報》的文章,並結合近期一些事情可以看出,這個時間是許秀中乃至她背後那隻黑手精心選擇好的。

第一,《澳大利亞人報》在文章中說,“在澳大利亞地緣政治的重要時刻,她將重新爲公共生活做出貢獻”。

什麼是“重要時刻”?

很顯然,這裏指的是莫里森政府下臺,阿爾巴內塞政府剛剛上臺執政。而從目前來看,阿爾巴內塞政府在各種涉華議題方面,並沒有莫里森政府那麼極端、毫無理性地秀強硬。

那麼,對於澳大利亞國內的保守派和“反華派”來說,現在就是地緣政治的“重要時刻”了。如果阿爾巴內塞政府一步步修復對華關係,澳大利亞國內這些“反華派”的聲量自然會下降。受關注的程度也會大不如前。

這時候他們需要推出一個有噱頭的人物,也是便於他們炒作的人物,來繼續維持“對華強硬”這個話題在澳大利亞的熱度。

這樣一來,許秀中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爲,在莫里森政府時期,澳大利亞國內對華強硬的聲音經常出現,尤其是時任澳大利亞防長達頓,更是口無遮攔。在這種情況下,許秀中作爲一個“小卒”,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當澳大利亞國內政壇的對華氛圍悄悄發生變化的時候,那些希望澳大利亞保持“對華強硬”輿論氛圍的黑手,當然希望有許秀中這樣的華人“反華先鋒”的出現,來影響澳大利亞的公共生活。

第二,許秀中這次高調宣佈“迴歸”,也是爲了營銷自己。有消息稱,她計劃於9月11日在悉尼歌劇院的對抗節(Antidote festival)上發表演講,主題爲“中國會怎麼做?”而且還打算明年出版一本新書。

她的這本所謂回憶錄,名爲《你真勇敢》。

今年早些時候,許秀中的這本書被出版商Allen & Unwin選中,並將其描述爲一部 “即將到來時代的地緣政治劇”。

顯然,爲了自己的書能夠銷量更好,許秀中需要炒作自己。而她背後的商業力量也願意給她打上“對抗中國”的標籤,這樣她的書一旦出版,可能在澳大利亞乃至西方一些其他國家會吸引一些極端保守和對華強硬的人士購買。

看看之前特朗普的顧問納瓦羅,不也是靠着炒作自己的“對抗中國”色彩,讓自己幾本內容上七拼八湊、充斥各種謠言猜測的書,生生變成了暢銷書。

第三,“補壹刀”不久前曾撰寫一篇文章,《他們開始對中國打“女拳”了……》,其中就揭露了澳大利亞反華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與VOA等反華媒體配合,借ASPI此前炮製的一份所謂“報告”,編造中國對海外華裔女性記者的集體性打壓。

而許秀中就曾是ASPI智庫的一位所謂“政策分析員”,《澳大利亞人報》在“專訪”中宣稱,“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於中國政府迫害維吾爾族人的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

這種說法簡直令人笑掉大牙。

看看許秀中在ASPI網站最後一篇文章(2021年10月19日刊登),以及之前在該智庫網站上刊登“報告”和文章,你就會發現,她寫的東西,首先是爲了滿足“政治要求”。有了結論,再去搜集和堆積所謂的“證據材料”。

但是,這些“證據材料”根本經不起推敲,漏洞百出,驢脣不對馬嘴。

《澳大利亞人報》還刻意強調,許秀中也曾在《紐約時報》和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擔任記者。這顯然也是想把她與ASPI那份“報告”中的“海外華裔女性記者”聯繫起來。

“她的工作令她成爲中國政府、其社交媒體機器人軍團和支持者憤怒的對象:她被神祕人跟蹤,她在中國的家人和朋友被審問,她在網上遭受了行業級別的羞辱攻擊,她說。”

許秀中則宣稱,“我沒法去(在堪培拉的)中餐館而不被認出。這場運動在本質上是極其厭惡女性的,稱我爲女魔頭,指責我瘋狂濫交。”

這段描述,簡直就是爲印證ASPI那份“報告”,而“獨家專供”的。

03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告訴“補壹刀”,許秀中聲稱自己“迴歸”,但事實卻是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反華輿論場,從未停息過製造反華謠言,一直都在對中國進行污衊中傷。

所謂“迴歸”,無非是一種話術,一個用來引起公衆注意的噱頭。

許秀中早年在澳大利亞說脫口秀,後來又不斷在涉華、反華的電視節目和其他媒體報道中“露臉”,有一定的社會曝光度,因此在公共場所被人認出來是很正常的事。編造的謊言多了,在反華場合拋頭露面,自然受到當地華人華僑的唾棄。

哪裏存在國家針對個人、政府打壓個人的情況?如果說反對她的就是有政府背景,那麼推特上那些支持她的、與她爲虎作倀的人又是哪個政府、哪些政治勢力指使的?

說到底,她現在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而且特意強調自己的女性身份,謊稱自己遭受“政治迫害”,受到“國家霸凌”。一邊氣勢洶洶地謾罵攻擊中國,一邊又扮演弱者,企圖博得公衆同情、換取輿論認可。

陳弘稱,在澳大利亞反華圈子裏,“學者”“研究者”的身份正在被濫用,任何人經過粗劣的包裝,似乎就能披上學者的外衣,以“中國問題權威”的身份發表涉華意見。

許秀中曾經在一些媒體有過短暫的從業經歷,之後突然搖身一變成爲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所謂“研究員”。事實上,這個研究所長期接受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國防、外交機構和軍火商的資助,其實質是不言自明的。

對ASPI及其幕後反華勢力來說,許秀中的確是個趁手的工具。

她出生在中國,長着一副華人的面孔,在脫口秀和其他一些場合善於用西方人習慣的方式自嘲,甚至拿自己的姓氏開玩笑,對華人身份、形象和中國進行嘲諷,博取澳大利亞觀衆鬨堂大笑。現在,她無論是出書,還是在歌劇院搞反華演講,頂着中國人的面孔加上“親身經歷”,其實就是想讓連篇的謊言披上“真實的外衣”。

這次,她大張旗鼓地宣佈迴歸,顯然是被利用爲工具,讓她在媒體上製造反華輿論,然後通過公衆輿論進而影響政府決策。

陳弘提到,如今,反華勢力在澳大利亞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套路”:

先是情報部門和相關政治勢力給媒體“喂料”,製造話題;緊接着再拉一些學者,其中不少都是一些僞學者扮演“權威”的角色,到“前臺”來上躥下跳,誤導公衆;隨後通過民調和新聞報道,得出“澳多數民衆對中國看法惡化”的結論。而最終目的就是推動政府制定與推行反華政策,服務其反華目的。

目前,中澳關係正面臨重要關頭,雙方都在釋放一定善意,兩國關係的前景正面臨着緩和、解凍的曙光。在這個當口,許秀中這樣的反華分子跳出來“作妖”,其動機可想而知。

然而,甘願充當反華“工具”,這既不光彩,也註定會面臨“用完即扔”的命運。

一位輿論研究學者對“補壹刀”分析稱,這些年,一些所謂“異見人士”跑到海外搞反華營生,他們採取的方式無非就是起鬨、鬧,想盡一切辦法地碰瓷中國政府。爲了讓當地民衆買賬,他們也竭盡全力地往自由、民主、女權等西方“政治正確”上靠。但到頭來,靠反華搞起輿論事件頂多維持三五天的熱度,很快就被冷落了。

由於身無長處、全靠“反華”賺錢,這些人在華人華僑圈裏早就臭名昭著了,如果再被西方人拋棄,極有可能連飯都喫不飽。

這也是爲什麼許秀中們不甘寂寞,動輒在西方輿論場上躥下跳的最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