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約有80%的全國白族聚居於此。此外,雲南昆明、麗江、怒江、迪慶、保山、玉溪、楚雄、文山、臨滄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區。湖南省張家界、湘西,貴州畢節、安順,四川涼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佈。

白族先民

      白族的起源具有多元的特點,最早的白族先民由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融合形成,之後又融入了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漢人等多種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征戰、拓土、商貿、屯墾、駐邊等歷史原因,白族才逐步形成當今白族之雛形。元朝之前,部分白族先民、部分彝族先民、部分傣族先民都曾被稱作“白蠻”、“烏蠻”、“上方夷”、“下方夷”、“百夷”、“僰夷”等帶有“蠻”和“夷”的稱呼;元朝以後,文化屬性較爲接近漢族的人羣被確認爲一個族羣,並稱之爲“白人”。“白人”即當今白族先民最早的統一族稱,明清以後稱爲“民家”。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1月,根據廣大白族人民的意願,正式確定以“白族”作爲統一族稱。

大理國地圖

    大理國是白族人五代十國時期在西南地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公元936年,因呢棄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賣國行徑,許多地方紛紛造反。公元937年,白族人通海節度使段思平也順勢在雲南自立爲王,建國大理。後來宋朝基本統一一了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但因宋王朝是一個贏弱的政權,加上北有遼、金、西夏等衆多強鄰,一直沒有統一大渡河對面的大理國。

      段氏在傳國期間曾兩次失國,一次爲權臣楊義貞殺帝篡位,4個月後又被宰相高升泰所殺,段家復位;但後來高升泰又自立爲王,並更大理爲大中國,2年後其子遵父遺囑還位於段家人段正淳,史家稱之爲後理國。另外,大理國雖號稱雲南大理國,其疆域並不限於雲南,而是包括現在的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其面積約相當於今雲南的3倍。大理農業發展水平略落後於中原,但手工業、畜牧業興盛,對外貿易發達。大理段氏推崇漢文化,以儒治國,開有科舉制度。同時崇尚佛教,並強調儒、釋合,因此其儒人多精通佛理,僧人也可科舉應試。1253 年,大理國被忽必烈滅掉,存世300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