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 11:27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作者 | 哎呀媽

昨天去朋友家做客,聊着聊着,談起了她一件“傷心事”。

原來,女兒好幾天不跟她說話,連微信也屏蔽她不讓看,問什麼都神神祕祕,很有距離感。

朋友女兒我是看着長大的。

小女孩從小性格好,聰明、聽話又懂事,每次和媽媽出門參加聚會,都會幫媽媽分擔。

用餐前,主動擺好碗筷,先給媽媽夾菜。

大家在聊天,她負責照看弟弟妹妹們,只要朋友呼喚她,她二話不說就過來看有什麼需要。

所以朋友說女兒突然變了,多少令人難以置信。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難理解。

之前一位貴州媽媽,“吐槽”學霸女兒喜歡二次元,她完全一竅不通。

平時想多關注女兒,卻發現自己被屏蔽了。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原來女兒嫌她老是發評論,甚至還發很多養生或安全提醒的朋友圈。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爲了不被打擾,女兒索性一鍵屏蔽,不料還被她誤會自己早戀了。

也許身爲父母,實在無法理解:

明明對孩子那麼好,孩子也沒有任何叛逆的先兆,結果說屏蔽就屏蔽,還拒絕溝通表達?

李玫瑾教授說:“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需要智慧和技巧。”

被孩子屏蔽朋友圈,父母一樣需要智慧和技巧去應對。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小不忍則亂大謀,對着幹只會兩敗俱傷

之前看過一篇報道。

兒子凌晨兩點打完遊戲,在朋友圈曬一下戰績。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媽媽起牀一看,直接發來了一條長長的信息,跟兒子談人生。

“在這個美好青春年華,你就碌碌無爲,慵慵懶懶來度過你的一生……”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女兒曬了自拍照,P上圖標遮住臉。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收穫的,卻是爸爸一句嘲諷:感覺你好像沒臉見人一樣。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相信父母並無惡意,但話從他們嘴裏出來,聽上去就是一盆令人不適的冷水,生生澆向孩子。

之前網上有個調查,數據顯示有52%的孩子朋友圈屏蔽父母。

理由五花八門,無非就是“父母瞎擔心”“父母無法理解”“不喜歡嘮叨”……

站在孩子的角度,不難理解行爲背後的動因。

但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理解。

有的甚至過度解讀,認爲孩子叛逆,揹着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認識一個媽媽,發現自己刷不了女兒的動態後,就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手機。

得知女兒把她設置成“不可見”。

當晚她大發雷霆,一邊責備女兒對她不貼心,一邊要求女兒以後不管發什麼都要讓她看見。

被這麼對待,女兒氣不打一處來,說她武斷、專制,怪她干涉過多,堅決不同意。

倆人鬧得不可開交,一整個星期誰都不理誰,關係降到冰點。

高級心理諮詢師張峻嶺說:

“在網絡時代,微信、微博等營造了一個虛擬空間,在朋友圈裏分享的不少內容都會暴露主人的行蹤和心情。

孩子不喜歡隱私被家長窺視,如果家長試圖介入孩子的網絡空間,他們潛意識裏就會逃避,掙脫束縛,就會把父母屏蔽甚至拉進黑名單。”

無論什麼時候,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私密的空間裏。

一心想走進去指指點點的父母,只會成爲不速之客,喫力不討好,還容易傷了彼此的和氣。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別慌,不過屏蔽個朋友圈而已

見過一個青春期男孩的分享:

“每次我發朋友圈,希望得到的是好朋友們的點贊和評論,我喜歡這種被大家關注的感覺。

可是爸媽破壞了這一切。

他們通過通訊錄添加我爲好友後,就和大家一起對我點贊、評論。很快,我的朋友圈互動性越來越差了。

我討厭他們這麼做,只好將他們屏蔽掉。”

這也是大多數孩子的心聲。

他們不是想和父母斷交,拒絕和父母的互動,只是他們在探索自己的世界,追求身份認同感時,更想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

這在心理學上,是孩子成長階段中必然出現的“分離現象”。

就算父母像往常一樣關心自己,無微不至愛自己。

可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對世界有獨屬於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當耳邊依舊傳來父母的嘮叨聲,和如影隨形的跟蹤追問,對他而言,是一種控制和壓迫。

爲了減少不必要的負面情緒,這時孩子就傾向於和父母劃清界線,好讓自己有安靜和自由的空間。

讀過一篇文章,一位一向和女兒溝通得很好的爸爸,偶然間發現被女兒屏蔽了。

他小心翼翼問女兒:

“乖妞,爸爸現在的思想是不是落伍了?是不是覺得爸爸對你沒什麼作用?”

女兒一臉迷惑,聲稱爸爸一直是她最知心的朋友。

一聽到他是因爲被自己屏蔽了感到委屈和難過,女兒反倒哈哈笑了起來。

原來,女兒已經不再是喜歡粘着自己的小女孩,她覺得自己應該有獨立的思想,具備自己處理生活瑣事的能力,不想像小時候那樣,所有事都讓父母牽腸掛肚。

說到底,孩子長大了,想和父母保持距離這完全情有可原。

正如那句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看着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懂事了,有自己的小世界,終有一天會離父母而去。

屏蔽朋友圈,或者不告訴父母關於自己的事情,不過是分離的開始,父母不必慌,也不必過分去追問。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孩子變了,父母也要學會改變

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我們既不建議父母縱容孩子,也不建議父母嚴懲孩子,

我們建議父母學習如何成爲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瞭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

這樣孩子們就既不會沒人管變成'野孩子’,也不會感到家裏壓抑、令人窒息。”

放下對孩子每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的慌張,正視他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這纔是智慧父母的做法。

1、先反思,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和影響

《少年說》中,主持人陳銘被問到“如何面對被孩子屏蔽這件事”。

他表示,會很認真地反思自己,想想是不是自己之前做過什麼讓孩子不夠信任自己。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雖說孩子有逆反心理很正常,但父母也要審視自己,有沒有哪裏做得不夠好,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如管教孩子的方式、和孩子的溝通等,有沒有做到尊重他。

沒有的話,那就努力適應孩子成長的需要。

2、靜觀其變,適當“冷處理”

李亞鵬曾在公開場合自我調侃,被女兒李嫣屏蔽了。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原因跟他擅自關閉女兒的社交平臺有關。

但他只是默默觀察,允許女兒屏蔽自己。很快地,十天後女兒就又打開。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最不該的就是用強制行爲要求和逼迫他。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消化、思考,或許等他想清楚了,就會改過來。

畢竟孩子此時此刻最想要的,是父母的接納,而不是指責和干涉。

3、一如既往地關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

《正面管教》裏說了: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

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感和歸屬感。”

無論孩子做什麼,父母理應關心他的成長和需要。

既然孩子有自己的考慮,無法強求,那麼就閉上嘴巴,好好做飯,用安靜的注視讓孩子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裏自由飛翔。

相信某一天,他一定能夠感受到和父母的聯結,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父母的愛。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爲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放寬心,也鬆開手。

讓目送孩子背影的熾熱眼神,成爲他走向獨立未來的力量。

唯有這樣,才能重新贏下孩子的心。

—— End ——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作者:哎呀媽,多平臺簽約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啓孩子們的心靈世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創孩子的朋友圈對父母三天可見?家長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相關文章